土地征收前后農民福利變化測度與可行能力培養(yǎng)——基于天津市4區(qū)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7 15:48
本文基于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理論,以天津市武清區(qū)等4個區(qū)385份被征地農民調查樣本為例,采用模糊數學方法分別對征地前后農民福利狀況進行了對比測度,結果顯示天津市被征地農民總體福利水平提高,其中防護性保障、住房、社區(qū)生活評價值比征地前增加;經濟收入上升,但同時支出增加,使得經濟狀況評價值下降;農民心理感受評價值降低。主要政策建議:政府應努力提高被征地農民的人力資本,增強社會競爭能力,實現可持續(xù)生計;社會保障制度關鍵在于落實,讓被征地農民真正受益;政府可通過合理的產業(yè)規(guī)劃增加就業(yè)崗位,同時鼓勵和扶持被征地農民自主創(chuàng)業(yè),逐步適應城市競爭。
【文章來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6,26(S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理論框架與計量模型
1.1 可行能力理論
1.2 被征地農民福利的構成
2 數據來源與計量模型
2.1 數據來源
2.2 計量模型
3 結果與分析
3.1 經濟狀況
3.2 防護性保障
3.3 住房
3.4 社區(qū)生活
3.5 心理感受
4 相關建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征地沖突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農戶行為的動態(tài)博弈分析[J]. 鄒秀清,鐘驍勇,肖澤干,宋鑫. 中國土地科學. 2012(10)
[2]農地流轉的新特點及農民失權狀況分析[J]. 徐元明,劉遠. 南京社會科學. 2010(10)
[3]我國農地轉用中的土地收益分配實證研究——基于昆山、桐城、新都三地的抽樣調查分析[J]. 王小映,賀明玉,高永. 管理世界. 2006(05)
[4]中國人居住小康標準解讀[J]. 程衍方. 小康. 2005(03)
[5]可轉移發(fā)展權與農地城市流轉控制[J]. 張安錄. 中國農村觀察. 2000(02)
本文編號:2983160
【文章來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6,26(S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理論框架與計量模型
1.1 可行能力理論
1.2 被征地農民福利的構成
2 數據來源與計量模型
2.1 數據來源
2.2 計量模型
3 結果與分析
3.1 經濟狀況
3.2 防護性保障
3.3 住房
3.4 社區(qū)生活
3.5 心理感受
4 相關建議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征地沖突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農戶行為的動態(tài)博弈分析[J]. 鄒秀清,鐘驍勇,肖澤干,宋鑫. 中國土地科學. 2012(10)
[2]農地流轉的新特點及農民失權狀況分析[J]. 徐元明,劉遠. 南京社會科學. 2010(10)
[3]我國農地轉用中的土地收益分配實證研究——基于昆山、桐城、新都三地的抽樣調查分析[J]. 王小映,賀明玉,高永. 管理世界. 2006(05)
[4]中國人居住小康標準解讀[J]. 程衍方. 小康. 2005(03)
[5]可轉移發(fā)展權與農地城市流轉控制[J]. 張安錄. 中國農村觀察. 2000(02)
本文編號:29831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98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