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8 11:44
城市化是農業(yè)人口逐步向城市聚集和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yè)轉移,從而實現農民市民化、就業(yè)非農化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城鎮(zhèn)發(fā)展,然帶來城鎮(zhèn)用地的擴張,大量農用地被征用,就會改變土地上千百年來的生產方式和權益結構,自然就會剝離出一個新的社會群體——失地農民。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yè)和社會保障,使農村人口非農化和就業(yè)的非農化同時實現,農村人口向城市的空間轉移和農民就業(yè)的產業(yè)轉移同時實現,讓農民真正享受到城市擴張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的收益,從而真正融合到現代城市經濟社會生活之中,已成為關系整個社會改革發(fā)展以及穩(wěn)定的重中之重。近幾年,鄂爾多斯市城市化發(fā)展速度較快,出現了大批失地農民。鄂爾多斯市政府一直以來致力于解決失地農民問題,積極探索建設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范圍和建立失地農民補充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鄂爾多斯市還沒有統(tǒng)一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加上各個旗(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各不相同,現在還無法實行統(tǒng)一的標準,因此在社會保障制度的統(tǒng)一性方面亟待進一步解決和完善。本文主要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城市化進程作為研究的社會經濟背景,從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現狀著手,結合鄂爾多斯市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
【文章來源】: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的文獻回顧
1.3.1 國內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的文獻回顧
1.3.2 國外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的文獻回顧
1.4 研究內容、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課題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一般理論
2.1.1 城市化一般規(guī)律
2.1.2 社會保障理論
2.1.3 土地收益理論
2.1.4 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理論
2.1.5 馬克思的地租理論
2.2 國內發(fā)達地區(qū)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經驗及模式
2.2.1 南海模式
2.2.2 蕪湖模式
2.2.3 咸嘉模式
2.2.4 土地換保障模式
2.2.5 天津模式
2.2.6 國內經驗總結及啟示
第3章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實證研究
3.1 鄂爾多斯市市城鎮(zhèn)化發(fā)展與失地農民的產生
3.1.1 鄂爾多斯市城鎮(zhèn)化發(fā)展歷程
3.1.2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產生
3.1.3 鄂爾多斯市歷年土地征用及失地農民的總體情況
3.2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現狀
3.2.1 鄂爾多斯市現行的征地制度
3.2.2 鄂爾多斯市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安置辦法
3.2.3 鄂爾多斯市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框架體系
3.3 對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態(tài)及社會保障情況調查
3.3.1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生活現狀調查
3.3.2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現狀調查
3.3.3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文化程度調查
3.3.4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就業(yè)情況調查
3.3.5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求職情況調查
3.4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經驗總結
3.5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與弊端
3.5.1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問題呈現的特點
3.5.2 現有失地農民保障水平與應有水平有很大差距
3.5.3 缺乏統(tǒng)一的法律保障
3.5.4 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安置補助的標準有待提高
3.6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3.6.1 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
3.6.2 政府通過土地獲利的沖動是問題的關鍵
3.6.3 失地農民自身的原因
3.6.4 目前的補償標準測算辦法不夠合理
第4章 完善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幾點思考
4.1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的政策建議
4.1.1 建立適當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1.2 建立完善的失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制度
4.1.3 建立多元醫(yī)療保障制度
4.2 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配套措施
4.2.1 改革土地產權制度
4.2.2 完善土地征用補償機制
4.2.3 促進失地農民就業(yè)
4.2.4 用法律捍衛(wèi)失地農民的權益
4.2.5 突出失地農民在征地過程中的市場主體地位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附表: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30年[J]. 董克用,郭開軍. 中國國情國力. 2008(12)
[2]被征地農民貧困風險及安置措施研究[J]. 張曉玲,盧海元,米紅. 中國土地科學. 2006(01)
[3]對當前農地制度創(chuàng)新的幾點看法與評論[J]. 張紅宇. 農村經濟. 2005(08)
[4]當前農村征地安置中存在的不可持續(xù)問題[J]. 社會工作. 2005(02)
[5]關于改革征地制度的一些思考[J]. 朱林興. 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1)
[6]失地農民權益流失與保障[J]. 萬朝林. 理論與改革. 2004(01)
[7]土地換保障:妥善安置失地農民的基本設想[J]. 盧海元. 中國農村觀察. 2003(06)
[8]社會保障中的政府責任——兼評中國的政府責任問題[J]. 何金穎. 南都學壇. 2003(06)
[9]檢視我國農地征用法律制度——兼及民法草案57條的修改[J]. 吳興國. 行政與法. 2003(10)
[10]構建社會保障型的征地補償安置機制[J]. 郭立芳,陳利根. 中外房地產導報. 2003(18)
本文編號:2905027
【文章來源】: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的文獻回顧
1.3.1 國內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的文獻回顧
1.3.2 國外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的文獻回顧
1.4 研究內容、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課題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一般理論
2.1.1 城市化一般規(guī)律
2.1.2 社會保障理論
2.1.3 土地收益理論
2.1.4 社會保障適度水平理論
2.1.5 馬克思的地租理論
2.2 國內發(fā)達地區(qū)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經驗及模式
2.2.1 南海模式
2.2.2 蕪湖模式
2.2.3 咸嘉模式
2.2.4 土地換保障模式
2.2.5 天津模式
2.2.6 國內經驗總結及啟示
第3章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實證研究
3.1 鄂爾多斯市市城鎮(zhèn)化發(fā)展與失地農民的產生
3.1.1 鄂爾多斯市城鎮(zhèn)化發(fā)展歷程
3.1.2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產生
3.1.3 鄂爾多斯市歷年土地征用及失地農民的總體情況
3.2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現狀
3.2.1 鄂爾多斯市現行的征地制度
3.2.2 鄂爾多斯市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安置辦法
3.2.3 鄂爾多斯市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框架體系
3.3 對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生活狀態(tài)及社會保障情況調查
3.3.1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生活現狀調查
3.3.2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現狀調查
3.3.3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文化程度調查
3.3.4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就業(yè)情況調查
3.3.5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的求職情況調查
3.4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經驗總結
3.5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與弊端
3.5.1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問題呈現的特點
3.5.2 現有失地農民保障水平與應有水平有很大差距
3.5.3 缺乏統(tǒng)一的法律保障
3.5.4 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安置補助的標準有待提高
3.6 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3.6.1 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
3.6.2 政府通過土地獲利的沖動是問題的關鍵
3.6.3 失地農民自身的原因
3.6.4 目前的補償標準測算辦法不夠合理
第4章 完善鄂爾多斯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幾點思考
4.1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的政策建議
4.1.1 建立適當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1.2 建立完善的失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制度
4.1.3 建立多元醫(yī)療保障制度
4.2 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配套措施
4.2.1 改革土地產權制度
4.2.2 完善土地征用補償機制
4.2.3 促進失地農民就業(yè)
4.2.4 用法律捍衛(wèi)失地農民的權益
4.2.5 突出失地農民在征地過程中的市場主體地位
第五章 結論及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附表: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30年[J]. 董克用,郭開軍. 中國國情國力. 2008(12)
[2]被征地農民貧困風險及安置措施研究[J]. 張曉玲,盧海元,米紅. 中國土地科學. 2006(01)
[3]對當前農地制度創(chuàng)新的幾點看法與評論[J]. 張紅宇. 農村經濟. 2005(08)
[4]當前農村征地安置中存在的不可持續(xù)問題[J]. 社會工作. 2005(02)
[5]關于改革征地制度的一些思考[J]. 朱林興. 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1)
[6]失地農民權益流失與保障[J]. 萬朝林. 理論與改革. 2004(01)
[7]土地換保障:妥善安置失地農民的基本設想[J]. 盧海元. 中國農村觀察. 2003(06)
[8]社會保障中的政府責任——兼評中國的政府責任問題[J]. 何金穎. 南都學壇. 2003(06)
[9]檢視我國農地征用法律制度——兼及民法草案57條的修改[J]. 吳興國. 行政與法. 2003(10)
[10]構建社會保障型的征地補償安置機制[J]. 郭立芳,陳利根. 中外房地產導報. 2003(18)
本文編號:29050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90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