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貫徹與實施情況的再探討
【學位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D923.9;D929;K27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車偉;;Growing inequalities call for a flexible yet secure labor market[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2 吳忠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勞動政策的發(fā)展[J];東岳論叢;2009年04期
3 鄭秉文;于環(huán);高慶波;;新中國60年社會保障制度回顧[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0年02期
4 蔣永萍;兩種體制下的中國城市婦女就業(yè)[J];婦女研究論叢;2003年01期
5 吳新耀;;簡析法律監(jiān)督的概念和特征[J];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6 夏錦文;當代中國法律革命的動力[J];法學評論;2001年02期
7 金眉;;我國上世紀50年代婚姻制度改革運動的反思[J];法學;2010年08期
8 龍大軒;孫啟福;;道與當代法制建設[J];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2008年00期
9 龍大軒;孫啟福;;道與當代法制建設[J];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2009年00期
10 崔自力;;從人治走向法治——新中國法治建設中法治理念的變遷[J];改革與開放;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新生;;戰(zhàn)后初期東亞地區(qū)的權威主義政治[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2 嚴勵;;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秩序觀的歷史流變[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3 張志永;;華北抗日根據(jù)地婦女運動與婚外性關系[A];政黨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志永;;建國初期干部婚姻問題辨析:以1950—1956年河北省干部群體為例[A];政黨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陳新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體的哲學新意蘊[A];文化復興:人文學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12年
6 歐陽恩錢;徐佳佳;;論海域使用權環(huán)保功能之內生[A];生態(tài)文明法制建設——2014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桂家友;中國城鄉(xiāng)公民權利平等化問題研究(1949-2010)[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雅云;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司法的歷史嬗變[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郭風英;建國以來我國城市社會管理體制演變與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梁德友;轉型期中國弱勢群體倫理關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5 劉一;無限性的變異:《精神現(xiàn)象學》的內容與結構[D];武漢大學;2011年
6 郭遠;新民謠的情教功能[D];上海大學;2012年
7 王亞南;分析實證語境下反壟斷復合法律關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學;2012年
8 譚淼;刑事再審理論與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張志永;建國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朱應平;論平等權的憲法保護[D];蘇州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永燦;瞿同祖法律思想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孟麗媛;新中國初期北京女工研究(1949-1966)[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周隆君;新中國成立六十年青年法治觀念的變遷與啟示[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4 譚娜娜;建國初期我國婚姻立法及其實踐研究(1949-1956)[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5 趙永春;建國初期農(nóng)村社會新婚姻制度建立[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晶;建國初期杭州市貫徹與實施《婚姻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肖華;建國初期董必武普法思想與實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徐亮;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0年
9 陳艷;20世紀80年代中國法制史學的發(fā)展與反思[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10 馮濤;普通本科法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28143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81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