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發(fā)揮社會救助制度反貧困兜底作用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委黨校;
【分類號】:D63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關信平;;朝向更加積極的社會救助制度——論新形勢下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的改革方向[J];中國行政管理;2014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江治強;;經濟新常態(tài)下社會救助政策的改革思路[J];西部論壇;2015年04期
2 樂業(yè);張本效;;浙江省臨時救助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5年05期
3 張啟;;我國社會救助工作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J];西部財會;2015年09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高靈芝;;中國社會保障體系框架下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的關系——兼論社會救助制度的完善[J];東岳論叢;2011年11期
2 張浩淼;;中國發(fā)展型社會救助制度建設:國際視野下的分析與啟示[J];改革與戰(zhàn)略;2013年08期
3 張浩淼;;中國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的新思考——基于發(fā)展型模式的視角[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4 唐鈞;;“十一五”以來社會救助發(fā)展的回顧及展望[J];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5 林閩鋼;;緩解城市貧困家庭代際傳遞的政策體系[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閔宗銀;試論完善我國的社會救助制度[J];寧夏社會科學;2000年06期
2 李巍;周源;;山東省建立社會救助制度紀實[J];走向世界;2000年01期
3 馬兆明;規(guī)范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是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保障[J];山東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4 孫達文;;英美德三國的社會救助制度[J];改革與開放;2003年12期
5 孫達文;英美德的社會救助制度[J];價格與市場;2003年09期
6 ;江西省完善農村特困群眾社會救助制度實施方案(試行)[J];中國民政;2003年10期
7 付國棟;;江西省完善包括殘疾人在內的農村特困群眾社會救助制度[J];中國殘疾人;2003年10期
8 張克義;新時期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的三大問題[J];中國民政;2004年04期
9 謝永行;試論我國現(xiàn)代社會救助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大學梧州分校學報;2004年04期
10 童玲;邊光曉;陳若林;;建立軍人社會救助制度的設想[J];軍事經濟研究;2004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黃勇;陳康海;;建立健全我省低收入群體社會救助制度思索[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呂明曉;;中國社會救助制度的十大發(fā)展方向[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芙蕾雅;;我國農民工社會救助制度的缺失與對策[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張維克;;關于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幾點思考——以青島市為例[A];創(chuàng)新驅動與轉型發(fā)展——青島市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高中華;;建國初期我國農村社會救助制度的歷史考察[A];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之七——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宋婉琴;;關于寶雞市社會救助工作的思考[A];慈善事業(yè)與社會進步——寶雞市“慈善事業(yè)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秋葉;健全社會救助制度需要走出三個誤區(qū)[N];中國社會報;2013年
2 記者 楊華;我省不斷推進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N];陜西日報;2014年
3 李志明 邢梓琳;德國的社會救助制度[N];學習時報;2014年
4 劉盈蓉 張融;我市社會救助制度在全省實現(xiàn)“六個率先”[N];湘潭日報;2008年
5 鄒海貴 劉崢;社會救助制度的道德風險及防范[N];中國社會報;2010年
6 郭瀟雅 齊琦 查英;創(chuàng)新當代中國 社會救助制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張建平;保障救助對象家庭基本生活[N];中國社會報;2012年
8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社會保障系主任 韓克慶;創(chuàng)新發(fā)展社會救助制度[N];中國改革報;2014年
9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社會保障系主任 韓克慶;社會救助制度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4年
10 山東省民政廳廳長 王浩;建立“大救助”工作機制 推動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創(chuàng)新[N];中國社會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鄒海貴;社會救助制度的倫理考量[D];中南大學;2010年
2 劉蘇榮;戰(zhàn)后英國社會救助制度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3 高冬梅;1949-1952年中國社會救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4 仇志娟;公共治理視角下的災殘人口社會救助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建敏;完善我國城市社會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則與積極途徑[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劉海山;中國城鄉(xiāng)社會救助制度統(tǒng)籌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0年
3 黃巖;完善政府責任在社會救助制度設計中的路徑選擇[D];河南大學;2011年
4 趙義玉;我國城鄉(xiāng)社會救助制度建設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湯敏;我國社會救助制度若干問題探討[D];吉林大學;2005年
6 宋曉艷;社會救助制度的法理學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7 閻昱蓉;論甘肅地方社會救助制度的完善[D];蘭州大學;2008年
8 郭虹豆;我國與東南亞社會救助制度的比較[D];云南財經大學;2013年
9 顧淑敏;社會救助對象的動態(tài)監(jiān)管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10 左政;社會救助中的政府責任[D];鄭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4746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47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