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xiāng)工傷致殘農(nóng)民工生存狀況研究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special vulnerable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with disability caused by returning to their homes, this paper takes the SAFE model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adopt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conduct face-to-fac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21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been maimed by returning to work-related injuries in their hometown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urvival status of this group and the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superimposed effects of work injury disability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make this group in an extremely vulnerable position and returning home is its survival strategy of last resort. The shortage of medical rehabilitation resources, the fragility and singleness of social connection and support system, and the simple self-reliance of economic security constitute the three major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disabled groups who return to their homes are in an extremely vulnerable position and have a strong concealment, and providing basic, integrated, family-centred social security policies and related services is the basis and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It is a beneficial policy direc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ystem design of case managemen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xué)社會與人口學(xué)院;
【基金】:香港樂施會“中國工傷農(nóng)民工生計狀況研究” 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殘疾人事業(yè)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我國農(nóng)村殘疾人生存狀況研究”(項目編號:2014&YB005)資助
【分類號】:D412.6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樹梓;淺議工傷賠償案件審理的幾個相關(guān)問題[J];山東審判;2001年03期
2 本刊編輯部;未簽合同也應(yīng)按工傷賠償[J];勞動保障通訊;2001年12期
3 ;合同未簽 利益受損——張某工傷爭議案引出的思考[J];中國勞動;2002年03期
4 董偉寶;從一起工傷爭議看民工權(quán)益的保護(hù)[J];中國勞動;2002年05期
5 陳廣益,史繼科;這起工傷賠償糾紛案如何斷[J];中國勞動;2002年09期
6 馬景剛;法院判決工傷認(rèn)定合法有效[J];中國勞動;2003年06期
7 秦恩才;工傷賠償法律制度探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03年04期
8 陳永發(fā);工傷賠償以無過錯責(zé)任為歸責(zé)原則[J];中國勞動;2004年06期
9 袁合川,鄭蘭英;違法轉(zhuǎn)包中的工傷責(zé)任主體[J];四川勞動保障;2004年11期
10 陳桂英;工傷賠償時效是關(guān)鍵[J];四川勞動保障;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王志業(yè);李爭圓;;現(xiàn)行工傷認(rèn)定制度的思考[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周賢日;;中國工傷認(rèn)定制度探微——以最高法院公報的五個工傷認(rèn)定案件為視角[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楊曙光;;試論行政裁量權(quán)在工傷行政確認(rèn)中的適用與規(guī)范——以工傷認(rèn)定中工作場所的涵義為視角[A];中國法學(xué)會行政法學(xué)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4 郭立天;王雪鴻;;完善用人單位在工傷與民事侵權(quán)損害賠償競合問題上的法律思考[A];西部勞動法律論壇暨全國律協(xié)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曹艷春;張揚;;勞務(wù)派遣中的工傷損害賠償責(zé)任研究[A];首屆江浙滬勞動法論壇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勞新華;參加單位活動受傷 工傷認(rèn)定鬧出糾紛[N];法治快報;2007年
2 李詩茵;點擊企業(yè)不服工傷認(rèn)定之“誤區(qū)”[N];江蘇法制報;2007年
3 付忠;工傷認(rèn)定法律要點及工傷責(zé)任承擔(dān)[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6年
4 記者 蔡玉高 周潤健 胡錦武;工傷認(rèn)定難,看江蘇如何破解[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5 本報記者 陳夢婕;第一時間維護(hù)工傷者權(quán)益[N];福建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周保東;工傷私了有風(fēng)險[N];徐州日報;2008年
7 葉祝頤;中暑申請工傷不能止于提醒[N];深圳商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張燦燦 程振楠;工傷之殤:48小時之外誰買單[N];檢察日報;2012年
9 苑廣闊;別讓工傷“48小時之限”成為挽救生命的障礙[N];中國商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吳雪君;工傷之后的一連串問號[N];工人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姍姍;船員工傷賠償?shù)姆蓡栴}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xué);2008年
2 游杰;工傷認(rèn)定法律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xué);2009年
3 張登;工傷賠償與侵權(quán)賠償競合的法律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11年
4 蘇文普;我國工傷認(rèn)定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xué);2011年
5 劉莉莉;論我國工傷認(rèn)定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1年
6 王東爽;論我國工傷保障制度[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1年
7 劉興元;工傷賠償法律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xué);2005年
8 郭少飛;工傷損害救濟(jì)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07年
9 王靜;工傷賠償法律適用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07年
10 汪佳慧;論我國工傷認(rèn)定法律制度的完善[D];對外經(jīng)濟(jì)貿(mào)易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4417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244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