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編練新式陸軍決策過程研究(1894-1895)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23:53
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晚清陸軍開始進入由傳統陸軍向近代陸軍的轉型期。由于當時迫在眉睫的軍事危機,清政府內外有關整頓軍事的建議紛呈,其中洋務官員盛宣懷和德籍洋員漢納根提出的仿照德國軍制編練新軍的條陳引起了清政府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在漢納根方案的基礎上,清政府對編練新式陸軍問題展開了討論。基于嚴峻的形勢和編練新軍的可觀前景,未經充分的討論,清政府遂倉促批準漢納根練兵方案,并任命胡燏棻和漢納根負責實施這一方案。由于經費不足和軍官缺乏等現實問題,胡燏棻奏請將原定編練新軍十萬的計劃調整為三萬。但是在編練新軍的過程中,漢納根的廣泛介入觸及到了新軍的控制權問題,造成清政府官員的普遍反對,而使?jié)h納根方案被擱淺。在漢納根方案被擱淺后的一個月中,胡燏棻仍積極呼吁編練新軍。清政府轉而決定由胡燏棻另行編練五千新軍。雖然充滿波折,但清政府圍繞新式陸軍的討論和編練新軍的嘗試始終在繼續(xù)。在這一基礎上,甲午戰(zhàn)爭后,圍繞如何編練新軍問題,清政府展開大討論。張之洞、袁世凱等提出了不同的編練新軍方案。清政府最終決定采納袁世凱方案,同時也認可了張之洞的自強軍模式和聶士成的武毅軍模式。新式陸軍編練方案的確定為新軍的編練指明了方向。盡管...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甲午戰(zhàn)爭期間編練新式陸軍計劃的提出
(一) 新式陸軍計劃提出的背景
(二) 編練新式陸軍計劃
二、清政府內外有關新式陸軍計劃的討論
(一) 第一階段:圍繞是否編練新軍的討論
(二) 第二階段:圍繞如何編練新軍的討論
(三) 擱淺及其反響
三、編練新軍計劃的最終確定
(一) 暫行方案和定武軍
(二) 甲午戰(zhàn)后圍繞定武軍的大討論
(三) 編練新軍的實踐活動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108433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甲午戰(zhàn)爭期間編練新式陸軍計劃的提出
(一) 新式陸軍計劃提出的背景
(二) 編練新式陸軍計劃
二、清政府內外有關新式陸軍計劃的討論
(一) 第一階段:圍繞是否編練新軍的討論
(二) 第二階段:圍繞如何編練新軍的討論
(三) 擱淺及其反響
三、編練新軍計劃的最終確定
(一) 暫行方案和定武軍
(二) 甲午戰(zhàn)后圍繞定武軍的大討論
(三) 編練新軍的實踐活動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3108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uzj/310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