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役軍官履職能力考評體系及激勵機制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E279
【圖文】:
5.1.2綜合激勵模型美國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波特 (L.WPorter)和勞勒 (E.E.Lawler)在期望值理論和公平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了一個更全面的綜合激勵模型。如圖5一3所示:第68頁
較為科學合理。2、為進一步細化比較20名考評對象在四個一級指標的構(gòu)成比重分布,下面通過圖6一2至圖6一5的定量分析結(jié)果展開深度分析。圖6-2考評對象思想政治素質(zhì)構(gòu)成比重分析第87頁
圖吞1考評對象考評綜合結(jié)果比較情況圖6一1形象的展現(xiàn)出了20名考評對象履職能力的強弱狀況。不難發(fā)現(xiàn),人的履職能力考評結(jié)果呈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性,處于“優(yōu)秀”檔次的有4人,分別為90.592、84.254、85.256和84.036分;處于“稱職”這一檔次的有8人,分數(shù)在78.325至71.001之間分布;處于“基本稱職”檔次的有7人,分數(shù)在69.085至60.223之間分布;處于“不稱職”檔次的有2人,分數(shù)為54.035和58.064。深入分析還可以發(fā)現(xiàn),20人的履職能力分值分布呈“橄欖型”,多數(shù)對象的履職能力比較平均,只有少數(shù)幾人處于高低段位,這種分布狀況符合統(tǒng)計學“正態(tài)分布”的特征,較為科學合理。2、為進一步細化比較20名考評對象在四個一級指標的構(gòu)成比重分布,下面通過圖6一2至圖6一5的定量分析結(jié)果展開深度分析。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秋霖;各級應加強預備役軍官隊伍建設[J];西南民兵雜志;2003年02期
2 田承軍;美俄預備役軍官的選拔與培訓[J];政工學刊;1997年05期
3 付占廣 ,聞鳳軍;軍地協(xié)調(diào) 健全機制 訓管結(jié)合[J];國防;1997年10期
4 韓本富;淺議預備役軍官的管理[J];西南民兵雜志;1998年Z1期
5 劉海洋,李成蛟,王繼才,陳友林;做好預備役軍官儲備工作[J];國防;2002年07期
6 劉太金 ,張忠祿;軍地結(jié)合 加強管理——蓬溪縣人武部對預備役軍官管理的做法[J];西南民兵雜志;1999年Z1期
7 顧元軒;預備役軍官管理教育之我見[J];西南民兵雜志;1999年Z1期
8 章健;加強預備役軍官訓練團培訓能力建設[J];國防;2003年07期
9 孔慶法,田曉煒;預備役軍官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民兵;2004年10期
10 曹建平;宜賓縣隆重舉行預備役軍官授銜儀式[J];西南民兵雜志;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朝雁;;高校管理部門應自覺加強廉政文化建設[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田煒明;陳淑麗;;全球化視闕下航海類高等院校國防教育的契入點研究[A];江蘇航海2010年第4期(總第85期)[C];2010年
3 張瑩;;對高校國防教育的幾點思考[A];建國60年陜西教育30年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獲獎論文[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燦慶;提高預備役軍官的參訓率[N];中國國防報;2002年
2 劉建英;預備役軍官訓練:哪些短板需要補齊[N];中國國防報;2003年
3 劉燁、上官承貴;預備役軍官分期按編到崗鍛煉[N];中國國防報;2004年
4 王建良、譚西龍、陳曉宏;二百八十名預備役軍官人人擺兵布陣[N];中國國防報;2004年
5 朱壽生、邵永表;規(guī)范預備役軍官管理[N];解放軍報;2002年
6 巴建敏 熊華明;飛行指揮塔臺有了預備役軍官調(diào)度員[N];中國國防報;2010年
7 周建新 特約通訊員 劉磊;南京軍區(qū)某預備役軍官訓練團 一次合訓讓多專業(yè)受益[N];中國國防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毛磊 廖文根;九成以上的調(diào)解協(xié)議都得到很好執(zhí)行 地方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是預備役軍官選拔的重要來源[N];人民日報;2010年
9 殷海忠 柯文才 本報特約記者 羅曉;退役,別讓預備役軍官靜悄悄地走[N];中國國防報;2010年
10 福建某預備役高炮師政委 楊永讓;抓好預備役軍官隊伍建設[N];中國國防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勝華;預備役軍官履職能力考評體系及激勵機制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9年
2 譚付明;預備役軍官績效考評與激勵對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9年
3 凌壘;人才素質(zhì)測評技術(shù)在預備役軍官選配中的應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8年
4 徐敏;中國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履職能力建設的探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劉佰強;預備役軍官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東北大學;2010年
6 袁旭;部隊兵役征集輔助決策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10年
7 袁國梁;我國預備役人才儲備建設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8 林琳;美國平民軍事教育體制的確立[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雷志敏;農(nóng)村大學生國防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021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uzj/280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