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羅佩金
本文關(guān)鍵詞:辛亥革命前后的羅佩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文系統(tǒng)論述了羅佩金一生的主要思想和活動,力圖把這位幾乎被人遺忘了的著名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家的思想和事跡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受到中國傳統(tǒng)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在內(nèi)憂外患的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刺激下,羅佩金由清末秀才逐漸成長為一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家。他投筆從戎,奔赴日本學習軍事。在這里,他受到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的熏陶,并結(jié)識了孫中山、黃興等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領(lǐng)袖,遂加入同盟會,投身革命,成為一位堅定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家。1909年,他由日本回滇,以云南講武堂和陸軍小學堂為基地,積極培植革命勢力,參與組織、領(lǐng)導(dǎo)了云南“重九起義”,為辛亥革命在云南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辛亥革命勝利后,羅佩金曾先后出任云南軍都督府軍政部總長、云南民政長等要職。后來,他隱居在家,不想出仕。但是,袁世凱復(fù)辟帝制。于是,羅佩金開展了反袁斗爭。他參與謀劃、組織、領(lǐng)導(dǎo)了護國運動。他在瀘州和納溪前線浴血奮戰(zhàn)二十七個晝夜,為護國運動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蔡鍔病退后,羅佩金署理四川督軍。段祺瑞陰謀攪亂四川政局,羅佩金成為段祺瑞武力統(tǒng)一政策的犧牲品。唐繼堯宣布參加護法運動。羅佩金因為不愿糜爛川地,放棄了他的職位。顧品珍倒唐后,羅佩金又出來相助。顧品珍失敗后,羅佩金遇害,從而結(jié)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關(guān)鍵詞】:羅佩金 辛亥革命 云南“重九起義” 護國運動 署理四川督軍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257;K827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引言8-13
- 一、選題意義8
- 二、研究現(xiàn)狀8-9
- 三、論文結(jié)構(gòu)9-11
- 四、兩點說明11-13
- 第一章 民主革命思想的產(chǎn)生13-17
- 1.1 書香門第的"不肖子"13-14
- 1.2 愛國主義思想的產(chǎn)生14-15
- 1.3 民主革命思想的萌芽15-16
- 1.4 投奔岑春煊16-17
- 第二章 留學日本,求索革命17-25
- 2.1 留學日本,初入振武學校17-20
- 2.2 加入同盟會,成為堅定的民主革命家20-22
- 2.3 參與創(chuàng)辦《云南》雜志22-23
- 2.4 接受新兵入伍教育,繼入士官學校23-25
- 第三章 參與組織和發(fā)動云南"重九起義"25-43
- 3.1 由桂入滇,舉薦蔡鍔25-29
- 3.2 參與組織和策動昆明"重九起義"29-35
- 3.3 安定迤南,平定蒙自兵變35-38
- 3.4 出任云南軍都督府軍政部總長38-40
- 3.5 接任云南民政長40-43
- 第四章 參與組織和發(fā)動護國運動43-58
- 4.1 參與密謀反對袁世凱復(fù)辟帝制43-47
- 4.2 出任護國討袁第一軍總參謀長47-54
- 4.3 出任滇黔護國聯(lián)軍左翼軍總司令54-56
- 4.4 署理四川督軍56-58
- 第五章 川、滇、黔三軍的混戰(zhàn)58-80
- 5.1 羅戴矛盾58-63
- 5.2 羅劉矛盾63-69
- 5.3 劉戴勾結(jié)69-70
- 5.4 劉羅之戰(zhàn)70-76
- 5.5 劉戴之戰(zhàn)76-80
- 第六章 最后的結(jié)局80-86
- 6.1 羅佩金回滇,迤南剿匪80-83
- 6.2 羅佩金遇害83-86
- 結(jié)語86-90
- 參考文獻90-95
- 附錄95-96
- 后記96-9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英;湖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機構(gòu)及主要科研成果簡介[J];湖北文史資料;1996年01期
2 袁鴻林;《辛亥革命史》正誤一則[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4年04期
3 侯艷春;;辛亥革命與北京[J];前線;2011年09期
4 陳旭麓;;一本關(guān)于辛亥革命的新著[J];讀書;1960年11期
5 劉忠全;黃運動;;辛亥革命先驅(qū)者動人事跡[J];世紀橋;2009年06期
6 ;貫徹“二百”方針 《辛亥革命史》編寫組舉行討論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77年01期
7 嚴昌洪;;難忘的一次學術(shù)盛會[J];湖北文史;2010年02期
8 王杰;;超越百年 路在何方——“孫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顧與前瞻”高峰論壇紀要[J];學術(shù)研究;2011年04期
9 何玉菲;;辛亥革命中的云南[J];中國檔案;1991年10期
10 郭戈;;李廉方與辛亥革命[J];文史知識;2000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鞍鋼;;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A];近代中國(第十二輯)[C];2002年
2 錢方來;;全面認識嵊縣辛亥志士的歷史作用——兼為“嵊縣強盜”辯誣[A];浙江史學論叢(第一輯)[C];2004年
3 龔書鐸;;辛亥革命與戲劇[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4 戴學稷;;孫中山 新馬華僑與辛亥革命[A];孫中山與中華民族精神論文專輯[C];2003年
5 寶成關(guān);;論南北議和與孫中山讓位[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C];1981年
6 王來棣;;立憲派的“和平獨立”與辛亥革命[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中)[C];1981年
7 杜恂誠;周元高;;建國以來資產(chǎn)階級研究概述[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8 陳志讓;;張謇在辛亥前夕政治思想的轉(zhuǎn)變[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9 謝俊美;李志茗;;史家辨思的心路歷程——《陳旭麓文集》簡介[A];時代與思潮(7)——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C];2000年
10 嚴昌洪;;辛亥革命中的暗殺活動及其評價[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C];198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長林;新穎、扎實的《簡明辛亥革命史》[N];學習時報;2011年
2 ;辛亥革命史略[N];中國老年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劉立;一個國家的百年苦難與夢想[N];北京日報;2009年
4 欣雨;8卷本《辛亥革命史資料新編》出版[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5 丁霞;辛亥革命史績——《武昌兩日記》[N];中國檔案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李慶英;歷史研究不應(yīng)充當“勝利者的宣傳”[N];北京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王廣 王建峰;共和國六十年話滄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楚天舒;荊楚社科譜華章[N];湖北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陳潔;楊天石 事實比“原則”更重要[N];中華讀書報;2009年
10 記者 吳昊邋楊菁 實習生張清;首義文化公園今日開園[N];長江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霍修勇;辛亥革命時期兩湖地區(qū)的革命運動[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春林;辛亥革命前后的羅佩金[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蘭波;上?偵虝c辛亥革命[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艷玲;辛亥革命時期的居正[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趙益;伊犁將軍廣福[D];新疆大學;2009年
5 蘇永恒;辛亥革命時期云南民族關(guān)系之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車麗娜;辛亥革命與民初政治現(xiàn)代化[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7 雷庭華;論清末河南新政與河南社會經(jīng)濟[D];鄭州大學;2009年
8 韓永適;清末四川諮議局述論[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德召;《河南》雜志·河南留日學生·河南辛亥革命[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宋欣;宗社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辛亥革命前后的羅佩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54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uzj/25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