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人文地理論文 >

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07-18 16:04

  本文關鍵詞: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人文地理
文章編號 :1003-2398 (2013 )01-0026-06

2013 年第 1 期 總第 129 期

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
萬 蕙 1,2, 唐雪瓊
3

(1. 中山大學 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 , 廣州 510275 ;2. 華南農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 ,

廣州 510642 ;

3. 西南林業(yè)大學 園林學院 , 昆明 650224 )

REVIEW ON FEMINIST GEOGRAPHY I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LTURAL GEOGRAPHY WAN Hui1,2, TANG Xue-qiong3

(1.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2.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3.School of Landscap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al geography into new cultural geography, and the vigorous de- velopment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feminist theory, western feminist geography have started to provide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geography problems from the female experience, gender rights, and female internal differences as well as to develop feminist paradigm to doubt and resist the authoritative discourse of the male subject. This paper is structured to follow the feminist geography of the main topics of the body, work, space and the nation. Our discussion is organized around three themes. Firstly, we discuss the ways feminist research explodes the concept of work. Feminist have expanded work beyond solely waged work to encompass unpaid reproductive work and the work of politics and community activism. Secondly, we discuss feminist research identifying the multitude of ways work as gendered. Finally we discuss feminist geogra- pher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ity of work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structur- ing. Gender is also related with space. Feminist geographers made a thorough inquiry on private and public space. They argued that being defined as a woman is likely to entail feeling confined in and constrained by space. Women rarely control space but instead are caught and confined by it. Gender, sexuality and nation are socially constructed and reveal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expressed through the nation. Women, as the bio- logical and cultural reproduces of the national collective, are not equal in the nation but play as a symbolic role. Nationalist sentiment is expressed both through the gendered iconography of monuments and landscapes that unthinkingly reproduce distinct national identities. Feminist geography research in China is relatively weak now.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scholars' studies, as well as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useful lesson for the local research. Key words: new cultural geography; feminist; feminist geography
提 要: 在文化地理學研究向新文化地理學轉向、
女性主義運動蓬勃發(fā)展、 女性主義理論在跨學科過程 中日益完善的背景下, 西方女性主義地理學從女性經(jīng) 驗、 性別權利、 女性內部差異入手, 提供了以女性主 義視角分析地理學問題的新的發(fā)展領域, 并發(fā)展出質 疑與抵抗男性權威話語的學科范式。 本文依循女性主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41261031; 41171125; 40861005) 作者簡介 :萬蕙 (1982—), 女, 湖北武漢人, 講師, 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為女性主義地理學。E-mail: mamhei82@163.com。 通訊作者 :唐雪瓊 (1969—), 女, 云南彌勒人,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地理、 旅游地理。E-mail: tangxueqiong@163.com。 收稿日期 :2012-10-30 ; 修訂日期 :2012-12-22

義地理 學 中 對 身 體 、 工 作 、 空 間 和 國 家 / 民 族 等 主 要 議 題的探討, 梳理西方學者的研究進展, 以期對本土研 究提供有益借鑒 。

關鍵詞: 新文化地理學;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地
理學

中圖分類號 : K901.6

文獻標識碼 : A

26

HUMAN GEOGRAPHY Vol.28.No.1 2013/2

萬蕙, 唐雪瓊: 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

1 引言
20世紀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是西方社會大動蕩時期,西 方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處于停滯和衰退之中,各種社會矛盾日益 尖銳;民權運動、反戰(zhàn)運動和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等共同構 成了社會運動的主流。這一時期的地理學研究剛剛經(jīng)歷了計 量革命的洗禮,且許多地理學家對空間分析和實證主義的價 值提出了質疑;激進主義地理學和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蓬勃發(fā) 展,人本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開始滲入到地理學中來,平等與權 利成為人文地理學研究新熱點[1]。 在這種社會和學術背景下,西方人文地理學開始關注女 性運動,女性主義地理學應運而生。女性主義地理學利用女 性主義政治學及其理論探討性別與地理學之間相互影響之關 系,企圖在改變社會性別不平等的目標下,發(fā)展出質疑與抵 抗男性權威話語的學科范式[2]。人本主義地理學和福利地理 學是早期女性主義地理學的重要依托 。 針對 1970 年代越來 越多的白人婦女進入勞動力市場之現(xiàn)象,女性主義地理學者 開始關注女性就業(yè)和薪酬的地區(qū)差別 、 性別隔離狀況等話 題,這也成為女性主義地理學的傳統(tǒng)研究領[3]。 西方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空間分析方法為早期的女性主 義地理學提供了強有力工具。該時期女性主義地理學者關注 婦女在工業(yè)重建和城市化空間中的性別劃分與隔離,并思考 空間對婦女的制約作用[4],此問題至今仍是女性主義地理學 中的熱門話題,如地理學家對在不同空間的女性健康問題 、 住房問題、福利問題、安全問題和暴力恐懼問題的研究。 1990 年代至今的女性主義地理學在全球化 、 新自由主 義經(jīng)濟的思潮下,對經(jīng)濟全球化 、 跨國界政治 、 跨區(qū)域移 民、恐怖主義、區(qū)域暴力、全球性交易中的性別問題進行研 究 。 此外,女性主義地理學的理論不斷完善, Linda Mc-
[5]

要被超越的 (transcended) 的第二性 [8]。 西方學者在她的影 響下,對身體的探討進一步深化。如福柯 (Michel Foucault) 質疑笛卡爾 (Rene Descartes) 世俗理性主義的身心二分, 他認為將身體看成在進入社會關系以前就存在的啟蒙觀點是 錯誤的。反之,他通過精密的歷史分析,昭示道德態(tài)度、法 律和制度結構,以及個人和人際間的態(tài)度與行為,探討身體 是如何產生性別化體現(xiàn) (embodiment) 的形式,并發(fā)揮規(guī)范 作用[9]。簡言之,他認為自然身體并不存在,甚至身體的生 物屬性也是透過科學和其它論述而由社會建構。法國女性主 義者伊麗格蕾 (Luce Irigaray) 亦認為,身體是文化的一種 載體和一種有力的象征形式,文化中的主要規(guī)則 、 等級制 度,甚至形而上的信念都記錄在身體表面[10]。 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 從身體和空間的角度入手, 他相信文化創(chuàng)造了身體,身體再現(xiàn)了空間的權力關系。文化 通過身體姿勢 、 臉部表情 、 說話聲音而體現(xiàn),以及就餐禮 儀、排便習慣和看似無足輕重的慣例、規(guī)則與實踐,把身體 活動轉變成為理所當然、習慣性的活動。每個人都透過自信 或含蓄 、 舒展或局促的舉止姿態(tài),宣稱其權利的空間 [11]。 Okely 認為,學校運動場是身體的游戲場,男女運動的差 異,顯示了不同的身體經(jīng)驗。英式橄欖球需要球員間的身體 觸碰,而女孩運動中,身體接觸或身體的沖撞都不被允許 。 在學校空間里,女孩的身體姿態(tài)不斷接受檢視,無論何時, 女學生都要坐、立或走得筆直,下巴抬高、背挺直、肩膀自 然向后 [12]。 Longhurst 以 “空間中的懷孕身體 ” (Pregnant Body in Space) 作為博士論文主題,檢視了孕婦對她們身體 改變的反應,以及在某些公共空間里為何感覺不自在。他發(fā) 現(xiàn),當孕婦的身體與她們占用的空間關系改變時,許多孕婦 會覺得很尷尬。當孕婦出現(xiàn)在公共空間的社交場所 、 街頭 、 商店,甚至在醫(yī)院或醫(yī)生診所里,都覺得不得其所[13]。 在探討身體的男 / 女性氣質建構與文化地理的關系時, 福柯有關 “譜系學”的著作頗具啟示作用。?轮赋鲴Z服的 身體 (docile body) 受控于文化生活的規(guī)范,也是社會控制 的中心所在[14]。身體受到訓練、塑造,并銘刻上的各種流行 形態(tài),包括男性氣概 (如陽剛、堅毅、高大威猛等) 和女性 氣質 (陰柔、溫順、小鳥依人等) 。對理想女性氣質的追求 使得女性的身體成為馴服的身體,并習慣于外界的規(guī)則、征 服 、 變化和改良 。 理想女性氣質通過關于身體的行為 、 飲 食 、 妝容 、 服裝等苛刻的社會規(guī)范而形成 。 Dirsuweit 在研 究南非女子監(jiān)獄時發(fā)現(xiàn),改造女犯人的手段是通過身體規(guī) 訓,建立起符合規(guī)范的女性氣質,女犯人的反抗則通過對普 世 (normalization) 性別身份的抵制而實現(xiàn) [15]。 Mohammad 從身處英國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女性之服飾出發(fā),探討女性貞 操觀念和穆斯林社區(qū)身份的植入過程[16]。對于文化地理中的 男性氣質建構,Evers 則通過對澳大利亞黃金海岸男性沖浪 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沖浪者之身體觸覺 (feeling) 建構了他們堅 毅 (granite) 、 嚴峻 (austere) 以及不可侵犯的 (inviolate) 男性氣概 [17]。 Waitt 探討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伊拉瓦拉 湖如何被建構成白人的、基于異性戀的男性氣概空間。但隨 著該地區(qū)的旅游開發(fā),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了沖浪的行列, 解構了空間的性別意旨[18]。如同眾多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者拆解 HUMAN GEOGRAPHY Vol.28.No.1 2013/2
[6]

Dowell、 Liz Bondi 和 Mona Domosh 等學者從精神分析 、 后 結構主義、后殖民主義和酷兒理論 (queer theory) 中吸入理 論精華,其研究轉向身體、距離、身份認同、地方想象和象 征空間的微觀地理 。其次,女性主義地理學對其它學科的
[1]

影響愈發(fā)重要,也給傳統(tǒng)的地理學科帶來了重要的新視角。 本文主要根據(jù) Mcdowell 的 《性別 、 認同與地方:女性 主義地理學概說》 (Gender, Identity and Place: Understanding Feminist Geographies) ,以及 Lise Nelson 和 Joni Seager 合編 《女性主義地理學手冊 》 (A Companion to Feminist Geogra- phy) 里的章節(jié)分類,將女性主義地理學的研究話題大致分 為身體研究、女性工作研究、空間研究和國家 / 民族研究。

2 女性主義地理學的主要研究視角
2.1 身體研究 身體是一個無法解決的謎團,它們深深根植于心理、符 號和社會過程中,并具備物質性 、自然性和文化性 。由于 身體似是而非 (paradoxical) 的特點,關于身體的定義 、 身 體的功用,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同的結論 。存在主義、女性
[7]

主義者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和她的追隨者從生物的 性征 (sex) 視角出發(fā),認為女人被身體所勞役,并把女性 身體看成是有問題、差異的 (男人身體是規(guī)范的身體) 和需

27

2013 年第 1 期 總第 129 期

人文地理

二元結構一樣, McEwan 考察高爾夫運動中性別化的身體, 他認為某些女高爾夫運動者打破了靈 (男性) / 肉 (女性) 、 女 (陰柔) / 男 (陽剛)的二元對立[19]。 此外,在身體與城市的關系中, Grosz 認為身體投射到 社會文化環(huán)境,使得該環(huán)境既生產又反映了身體的形式與利 益 。 在 Grosz 看來,城市為身體提供最根本的物質性支撐; 而城市的形式、結構和規(guī)范,滲入且影響了構成身體表征的 各種要素[20]。在身體被大眾傳媒管控和再現(xiàn)的城市中,身體 的意義在表征的層次被探究、轉化、爭奪,以及重新銘刻 。 如 Kern 提到,城市將女性身體和性欲商品化,在城市的商 業(yè)廣告中,經(jīng)由男性凝視,女性身體被表征為城市自由和歡 愉 。相對應的是,身體轉而重新銘刻了都市地景,城市被
[21]

作。長時間以來,婦女被看作是社區(qū)假設中的中堅分子;撫 育工作被認為是愛心工作,對它的研究包括撫育中的階級 、 種族差異,也有研究者認為父親必須參與家庭撫育[26]。 尺度是西方人文地理學界的焦點話題,目前已成為對社 會空間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批判的核心概念,并與空間 、 地方 、 景觀、網(wǎng)絡等共同構成了人文地理學的基礎概念體系。女性 主義地理學者們亦關注相關的尺度問題。尺度小到身體,大 到一個國家乃至全球。在身體的尺度中,女性身體在男性主 導的工作空間里不得其所,如投資銀行、鋼廠、男性化酒吧 空間,女性從業(yè)者常會感到無所適從[27]。在區(qū)域尺度中,學 者們研究婦女就業(yè)區(qū)域演變形態(tài)的地理學,如廉價的女性勞 動力對產業(yè)地理重構的研究。Nelson 指出美國的辦公室職員 的雇主們搬往郊區(qū),以便接近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因為她 們愿意在較低的工資水平下做半日工作 [5]。國家尺度中,研 究者考察國家政府如何在它們的經(jīng)濟政策中壓榨女工權益 。 哥倫比亞政府被懷疑其切花業(yè)是基于剝削廉價的女工勞動; 多米尼加共和國政府把大量女性吸納到非傳統(tǒng)農業(yè)的出口制 造業(yè)中,卻大肆降低她們的薪酬以提高利 潤[28]。在全球尺度 里,全球化受到學者的持續(xù)關注。全球化包括經(jīng)濟治理、社 會規(guī)范和勞動力結構從國家跨越到全球 、 標準化工作的出 現(xiàn) 、 農業(yè)經(jīng)濟中農民的再工作 、 家務活的集約化和血汗工 、 信息 廠、移民勞工的出現(xiàn) (包括跨國界精英和性工作者) 化等。在社會結構適應全球化和自由化過程中,女性低廉的 工作支撐了資本和勞動力的再分配;無名的女工、被污名化 的女性服務業(yè)構成并支持了貧弱國家的全球化過程[29]。 第三,關于工作中基于兩性的差異 。 McDowell 強調 “工作”并非性別中立,而是被塑造成適合男人或女人的工 作;基于性別差異的工作劃分構成并維系整套 “男尊女卑 ” 的父權制話語實踐。女性從事的工作被限定和刻板化,如保 姆、護士被理所當然看作是女性工種,男保姆、男護士則成 為主流話語揶揄的對象;女性被限制進入領導崗位,這個被 想當然地視為屬于男人的領域;在女人扎堆的銀行業(yè)里,做 到領導職位的通常是男性 [27]。在 Boyer 看來,甚至和女性工 作相關的技術工具也被陰性化,如花朵圖案修飾的打字機, 以此吸引更多中產階級婦女加入工作大軍[30];诠ぷ髦心 尊女卑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亦制造了兩性間的工作報酬差別。有 調查指出,相同學歷、相同工作部門的男女同事之間,女性 工資顯著低于男性[24]。但是,仍有學者提出工作是女性自我 賦權的重要方式。比如家務活讓女性變得獨立,家務活還成 為維系家庭成員的紐帶。在資本生產全球化過程中,女性顛 覆父權和自我賦權漸成氣候。如美國設在墨西哥的組裝工廠 里,女工在這里學到了技能和自信,也挑戰(zhàn)了所謂陽性 (尊 貴) / 陰性 (卑賤)的工作,并重新形成了她們的政治理念、 社區(qū)聯(lián)盟和社會運動[31]。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發(fā)展和 “工作”外延的擴展,越來 越多的女性卷入各種形式的工作關系中。女性一方面在工作 場所被兩性差異的刻板印象所束縛,一方面又從工作中獲得 自我賦權的力量。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中, 女性勞工仍被建構成較為拙劣的勞動力承擔者,對這種處境 的挑戰(zhàn)與批判,依然是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的重要部分。

制造成身體的擬像 。 Sennett 在 《肉體與石頭 》 (Flesh and Stone) 一書中追溯了身體的醫(yī)學知識、身體的形象和再現(xiàn), 以及城市形式與規(guī)劃的關系 。 比如在哈德良皇帝 (Emperor Hadrian) 時代,身體幾何對稱的羅馬觀念被轉譯為都市設 計,中世紀基督城市中不潔的身體,引發(fā)城市圣殿的創(chuàng)建; 在現(xiàn)代城市,諸如 “血液循環(huán)”的醫(yī)學發(fā)現(xiàn),轉化為都市設 計里的類比,如通過城市 “動脈 ” 來改善交通循環(huán),以促 “健全”的城市成長[22]。 總之,身體的問題是認識性別關系的關鍵;它是差異的 建構、管制和再現(xiàn)。一般而言,西方理論家都忽略了女性的 身體,不是予以自然化,就是將它們視為缺乏或者缺席。當 前的研究取向,則將身體視為與權力和知識交織變化的客 體,這開啟了地理探索和跨學科研究的豐富場域。 2.2 女性工作研究 女性主義地理學通常從三個角度探討 “工作 ” : ① 重新 審視工作的概念,擴展工作的外延,從有償工作到無償工 作,以及家務工作和社區(qū)工作;②擴大工作的研究尺度,從 區(qū)域生產到全球生產,分析女性從業(yè)者在全球化生產中的境 遇;③研究工作中基于性別的差異和偏見,以及考察女性在 工作場所顛覆偏見并自我賦權的過程 。
[23]

如何定義 “工作” ?一般認為,這與歐洲中心主義 、 工 作的公私分野和工作報酬等密不可分,并與 “家庭”涇渭分 明。在家庭意識形態(tài)中,家是一個避難所,由沒有工資的婦 女來支撐。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描述資本主義制度下婦女工作 的性質和作用時,就把婦女工作看得無足輕重。女人總是被 認為是純粹的消費者,她們的角色僅僅是用男人賺來的錢去 買 “資本主義工業(yè)所生產的合適商品”[24]。因此,工作被建 構成陽剛的、有薪的、公共場合的和資本生產的;非工作則 是陰性的 、 私人的 、 家務的 。 主流工作忽視或低估非正式 的 、 家庭的和再生產工作;家務活 、 志愿活動 、 再生產活 動、物物交換等都不在國家統(tǒng)計范圍內[23]。 女性主義地理學的研究擴大了 “工作”的外延,如家務 活和非薪工作。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認為,家務勞動付費 的設想打破了主流經(jīng)濟學中 “家務活非工作”的觀點;家務 勞動費用在國家經(jīng)濟統(tǒng)計里應占一席之地。付費家務活通常 為底層女性到中產階級家中勞動,有色人種女性到白人家里 勞動[25]。因此,付費家務勞動也牽扯到種族、階級和女性多 樣經(jīng)驗等問題。非薪工作包括志愿工作、社區(qū)活動和撫育工

28

HUMAN GEOGRAPHY Vol.28.No.1 2013/2

萬蕙, 唐雪瓊: 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

2.3 女性與空間 在性別研究和女權運動的趨勢中,空間潮流日益強大 。 一方面,女性主義者從關注 “家務勞動 ” 、 “公私領域二 、 “工作場所的性別歧視” 、 “身體政治”等議題,發(fā)展 分” 出對不同層次空間的討論;另一方面,女性主義研究者也分 別在建筑、景觀、都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人文地理學,以及都市 社會學等與空間相關領域里,針對既有學術視野的性別盲 點,發(fā)起女性主義批判 。 再者,即使非空間相關學域的學 者,例如文學、藝術和文化研究者,也從空間隱喻和空間的 文化再現(xiàn)著手,開展出廣闊的 “性、性別與空間”的研究課 題 。 此外,隨著女性主義 、 同志運動和酷兒理論的發(fā)展, “性欲特質” (sexuality)的研究也出現(xiàn)了空間的維度。由于 篇幅所限,文章集中在女性主義地理學者們對私人空間 (家)和公共空間 (城市空間、野外休閑空間等) 的探討。 家是意義深遠的字眼之一 。 哈維 (David Harvey) 經(jīng)常 回顧海德爾格 (Martin Heidegger)的觀點:寓居 (dwelling) 或家乃是人與物達成精神統(tǒng)一的關鍵位置;家?guī)в斜幼o、安 全、愉悅的意味,是人類自發(fā)產生歸屬感的關鍵元素 [32]。法 國人類學家 Bahloul 承認 “家”在意義和主體性建構上非常 重要;家庭空間是社會秩序的物質再現(xiàn),社會再生產乃透過 表征寓居的社會秩序來維系 。1968 年以來的早期女性主義
[33]

規(guī)范的重要場所 。 19 世紀城市開始興建大型百貨公司,創(chuàng) 造出女人可以逃避家庭限制及男性在場 / 控制的地方。 Bowlby 的研究顯示,對中產階級婦女,那些龐大如幻影般 的百貨公司營造夢幻世界,是逃避日常生活和家務例行工作 的空間,成為第二個家。但是女性消費者的欲望受到男性企 業(yè)家、所有權人、樓層巡視員監(jiān)視和操控[37]。Kern 認為在后 工業(yè)城市里,中產階級女人貌似成為空間的主體,她們可以 “隨心所欲”地在咖啡館、精品店、零售商場 、 宴會等地拋 頭露面,但是這些空間的提供者絕大部分是男性,且女性的 空間活動必須遵從父權制社會規(guī)則和秩序[38]。 然而,那些不服從或不安于室的女人, Baudelaire 稱之 ,包括詩人、拾荒者、 為城市邊緣人或女性游蕩者 (flaneur) 女同性戀和寡婦,以及性工作者,她們常被建構成邪惡和墮 落,容易遭受虐待或易遭身體傷害,且被諸多城市空間排斥 在外 [27]。 Wilson 則認為游蕩者形象不是主流女性氣質的代 表,她們實際上是一種性別認同不穩(wěn)定的意象[39]。 總之,性別與空間之間,有一連串復雜繁瑣的關系。對 兩性來說,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同時跟恐懼和喜悅、危險和 自由相連。城市空間透過日常生活實踐賦予意義,而女性正 逐步走出私人的家庭空間,參與到城市社會 、 經(jīng)濟 、 文化 、 符號資本的生產和運作中。 2.4 女性與國家 / 民族 (nation) 研究 女性主義地理學者常常指責傳統(tǒng)政治地理學在討論國家 / 民族問題時忽視了女性的視角 。 安德森在 (Benedict An- derson) 《想象的共同體 》 (Imagined Communities) 里提 到,國家是現(xiàn)代性的產物、特殊類型的文化人造物,它被想 象為本質上有限而又享有主權的共同體。一個民族或國家之 所以是想象的,是因為即使是最小的國家,市民也無法認識 它的大部分成員、與他們相見甚至聽說過他們,然而在他們 的心中都存有共同體的影像。共同體由文化人工制品,如地 圖、旗幟、建筑物、紀念碑等,或共同習俗來建構,以便將 公民納入共同的計劃[40]。但是 McDowell 認為安德森的論述 忽視了性別問題 。 她援引 Walter 的例證,即英國民族特性 和認同,往往忽略遷徙到英國的白種移民,如愛爾蘭人。愛 爾蘭的民族認同研究中,對抗殖民和帝國權力是持續(xù)不歇的 主題。家庭的譬喻在愛爾蘭的民族敘事上很普遍,如家鄉(xiāng) 、 母國、祖國、民族兒女;愛爾蘭在象征上再現(xiàn)為保護和受難 人物的愛爾蘭母親,是回應英國帝國主義的有力形象 。 但 是,愛爾蘭女人在民族主義敘述中僅限于隱喻世界,而非積 極參與 [27]。 Domosh 探討了 19 世紀末 、 20 世紀初美國商業(yè) 擴張在締造美國國家認同時的作用。美國商品廣告采用異性 戀、父權制之白人家庭意象,以此來表征美國式文明[41]。 如前所述,身體一直以來成為用以標示意義的地圖。男 人通常以他們自己、身為個體的模樣出現(xiàn),但女人卻被用來 表明另外的價值,而這往往是企盼許久 、奮力爭取的國家 / 民族認同感 [42]。 在 Hewitt 看來,國家最重要的象征便是貨 幣,在這方面,女性形象是表征的常見意象。女性肖像代表 了美麗、富饒、德行、自由和公平正義[43]。Warner 在考察美 國自由女神雕塑發(fā)現(xiàn),自由之所以再現(xiàn)為女人,并非因為女 性從古至今是自由的,而恰恰是相反的情形[42]。 HUMAN GEOGRAPHY Vol.28.No.1 2013/2

論述的焦點是拆穿家庭的迷思— ——家庭作為安全和休憩的場 所,與工作的、殘酷的外部世界區(qū)隔開來;女人在家受到保 護,免被殘酷競爭的資本主義世界傷害;并揭露迷思背后的 假設— ——家事尤其是育兒,被當成女人神圣的本分。家被建 構成愛 、 情感和同情所在 。 然而, Betty 的 《女性的奧秘 》 (The Mystique of Female) 和有關家庭暴力的研究表明,家 庭空間對于女性可能是牢籠、陷阱和監(jiān)獄,是被他者化的地 方 [34]。 Hooks 則進一步突破家庭的性別刻板印象,將 “家 ” 看成由差異造成的顛覆的、多樣的、包容萬千和徹底開放的 “第三空間” 。Hooks 認為黑人的家庭空間是一個無須直接遭 遇白人種族主義者侵犯的私人空間;家庭空間已經(jīng)成為組織 和 促 進 政 治 團 結 的 關 鍵 ; 家 園 已 是 反 抗 之 所 [35]。 因 此 , “家”不僅只是一個空間,而是能夠促成多樣而不斷變化之 視角,是人們看待現(xiàn)實新方式的地方。 自由主義理論家認為,每位公民都有置身公共場所的同 等權利,但女性主義指出這項權利實際遭到否認,許多女性 被排除在最寬廣的公共空間和場域之外。主流文化將女人建 構為經(jīng)濟上和道德上都依附男人,或是建構為次等人,以此 減少她們在公共空間中的自由權利 。 McDowell 認為倫敦西 提區(qū)公共空間的設計和配置,都象征了男性的權威,以及男 人對這些空間的合法占有。街道與廣場、交易廳和營業(yè)大廳 的內部配置,均鞏固理想化的男性氣概,置身這些空間的女 性普遍感覺排斥感和疏離感 [27]。 Burgess 探討民眾對英格蘭 南部各種開放空間所持的態(tài)度,及其使用方式的社會文化面 向,對亞裔和加勒比海裔女人而言,針對白種男人和青少年 幫派種族攻擊的恐懼,壓抑了她們對林地的使用和享受 。
[36]

如上所述,許多文獻提到女人在公共空間感到焦慮和恐 懼,如曠野恐怖癥以及街道等開放空間里的騷擾和攻擊。然 而,城市的公共空間也是女人逃避男性支配、逃離現(xiàn)代社會

29

2013 年第 1 期 總第 129 期

人文地理

此外,女性主義地理學的國家 / 民族研究也與后殖民主 義緊密相連。后殖民主義是一種帶有鮮明政治性和文化批判 色彩的學術思潮,是多種文化政治理論和批評方法的集合性 話語 。 它以美國阿拉伯裔教授 Edward Said 的 《東 方 學 》 (Orientalism) 為代表 。 后殖民主義以在西方社會占統(tǒng)治 、 優(yōu)勢地位的 “白種男性”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 “話語”作為 批判對象,代表了弱勢群體對強勢集團的抗爭[44]。后殖民主 義與女性主義都是西方 20 世紀以來興起的重要思潮,它們 有很多相似之處。正如有學者所言,在白人男性心目中,婦 女與殖民地民族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相似性。他 / 她們都處 在邊緣、從屬的位置,都被白人男性看作是異己的他者。正 是這種相似性,使女性主義與后殖民主義有了一種天然的親 合力,二者之間展開了頻繁的交流和對話[45]。地理學者在后 殖民主義的學術背景下有諸多建樹。如研究者指出,歐美國 家積極干預肯尼亞洛人族聚集區(qū)艾滋病防治卻流于失敗,其 原因為西方國家的殖民主義偏見,將非洲女性身體和當?shù)匚?化 “他者化 ” ,從而影響了公正 、 客觀的醫(yī)學判斷和救治 。 在西方醫(yī)學話語中,非洲被再現(xiàn)成陰性 、 黑暗 、 野蠻 、 亂 性、貪婪和文化滯后 。 在 Dyck 的案例中,移居加拿大的
[46]

實體以及社會實踐相聯(lián)。 總的來看,女性主義地理學在西方地理學界蓬勃、持續(xù) 發(fā)展,其研究話題層出不窮,,理論和方法推陳出新。它為人 們提供了以女性主義的視角來分析問題,以及關注女性獨特 經(jīng)驗的研究發(fā)展框架。 國內的人文地理學界于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介紹西方女 性地理學理論,并運用女性主義視角進行研究。目前國內的 女性地理學研究主要從三個角度展開:從城市地理角度,側 重于對城市女性流動人口的研究[49]、女性經(jīng)驗與城市規(guī)劃關 系的探討 [50]、 城市居民日;顒訒r空間結構的性別差異 [51]、 女性移民的社會適應[52];旅游地理學,集中關注女性旅游市 場研究[53]、旅游者行為的性別差異研究[54]、旅游對目的地婚 戀觀的影響[55]、旅游發(fā)展對少數(shù)民族婦女社會性別觀念的影 響[56];文化地理學角度,則研究某些特殊女性人群的歷史成 因[57]及對女性人才地理學的研究 [58]。從總體上看,國內的探 討還顯單薄,將女性作為一個分析范式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各個學科都較少涉及女性內部差異和不同女性群體獨特性的 研究,還沒有女性主義地理學的論著出現(xiàn)。因此,國內研究 需借助新的理論視角和方法,以期與國際學術界對話,并體 現(xiàn)出中國新文化地理學的區(qū)域特色。
參考文獻
[1] 顧朝林,于濤方,李平,等.人文地理學流派[M].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127. [2] Bondi L. Subjectives, Konwledges and Feminist Geographies [M]. Lanham: Rowan and Littlefield, 2002:55-82. [3] McDowell L. Space, Place and Gender Relations: Part I. Feminist Empiricism and the Geography of Social Relations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3,17(2):157-179. [4] Nelson L, Seager J. A Companion to Feminist Geography[M]. Ox- ford: Blackwell, 2005:1-10. [5] 胡宇娜,陳忠暖,甘巧林.西方女性地理學的發(fā)展與啟示 [J].云南地 理環(huán)境研究,2006,18(4):105-108. [6] Bordo S. Unbearable Weight: Feminism,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Body[M].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3:68. [7] Longhurst R. Situating Bodies[M]//Nelson L, Seager J. A Companion to Feminist Geography. Oxford: Blackwell, 2005:337-349. · 德 · 波伏娃.第二性(第二冊)[M]. 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 [8] 西蒙娜 出版社,1998:811-827. [9] 米歇爾 · ? . 規(guī)訓與懲罰 [M].劉北成 , 楊遠嬰 , 譯 . 北京 : 三聯(lián)書店 , 2007:193. [10]Irigaray L. Is the Subject of Science Sexed[J]. Hypatia,1987,2(3):66. [11]Bourdieu P D.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M]. London: Routledge, 1984:98. [12]Okely J. Own or Other Culture [M]. London: Routledge, 1996: 140-144. [13]Longhurst R. Refocusing Groups: Pregnant Women's Geographical Experience of Hamilton New Zealand Aotearoa[J]. Area,1996,28(2): 143-149. [14]Foucault M.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Volume 1): An Introduction [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8:5. [15]Dirsuweit T. Bodies, State Displin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Gender

南亞裔婦女運用母國醫(yī)學技術治療病癥,來抗拒白人精英化 的醫(yī)學話語 。Kwan 考察了后 911 時代的美國穆斯林婦女,
[47]

如何在種族主義的陰霾和偏見之下畏縮地生活[48]。 國家 / 民族是重要的政治地理學研究領域 。當今社會經(jīng) 濟與政治勢力錯綜復雜的運作,對性別關系造成了多樣化的 影響。各國的各項社會政策方針,似乎有可能提升女性的公 民權。然而,在世界諸多地方,仍然大量存在基于國家 / 民 族的對女性的偏見,并拒絕婦女的公民和政治權利。要擴大 全球女性的基本權益,地理學者們尚需持續(xù)不斷的努力。

3 結論與啟示
女性主義地理學的發(fā)展派別林立、門派眾多,難以一言 以蔽之,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努力消除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 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使女性獲得充分自由和全面發(fā)展?偟膩 說,可以歸納以下四個主要結論:①女性主義地理學與社會 生活實踐緊密相連,并且始終對地理研究中的客觀中立持批 判態(tài)度。女性主義地理學者認為,客觀中立的背后實際上隱 藏著對女性問題的漠不關心,以及男性對女性的支配。傳統(tǒng) 的地理科學中建立了以男性經(jīng)驗和利益為基礎的理論,其間 充滿了男性的種種話語霸權,而忽視了女性的經(jīng)驗和利益 。 ②女性主義地理學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它追蹤日常生活所 有方面的相互聯(lián)系,因此自它誕生之日起,就與政治地理 、 文化地理、經(jīng)濟地理、城市地理和環(huán)境研究相連,它的學科 貢獻超越了傳統(tǒng)的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并參與到后結構、后 殖民等后現(xiàn)代理論的建構中。③隨著 “文化轉向”和 “空間 轉向”的興起,空間成為復雜社會生產的一部分,空間的生 產涉及復雜的權力關系運作。女性主義地理學熱衷于研究各 類場域、空間中性別身份和權力的再現(xiàn)與重構,揭露空間中 的性別不平等現(xiàn)象,質疑空間的自然特性,以此來反抗男性 權威,批判社會權力關系。④女性主義地理研究不僅關乎女 性,它關懷全部弱勢群體,并和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社會

30

HUMAN GEOGRAPHY Vol.28.No.1 2013/2

萬蕙, 唐雪瓊: 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

in a South African Women's Prison[M]// Nelson L, Seager J A. Com- panion to Feminist Geography. Oxford: Blackwell, 2005:350-362 [16]Mohammad R. British Pakistani Muslim Women: Marking the Marking the Nation[M]//Nelson L, Seager J. A Companion to Body, Feminist Geography. Oxford: Blackwell, 2005:379-397. [17]Evers C. The Point: Surfing, Geography and a Sensual Life of Men and Masculinity on the Gold Coast. Australia[J].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2009,10(8):893-908. [18]Waitt G. Killing Waves: Surfing, Space and Gender[J].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2008,9(1):75-94. [19]McEwan S. Crossing Boundaries: Gendered Spaces and Bodies in Golf[M]//Bondi L. Subjectives, Konwledges, and Feminist Geogra- phies[C]. Lanham: Rowan and Littlefield, 2002:90-105. [20]Groze E. Bodies-Cites[M]//Colomina B. Sexuality and Space.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1992:56. [21]Kern L. Selling the 'Scary City': Gendering Freedom, Fear and Con- dominium Development in the Neoliberal City[J]. Social and Cultur- al Geography, 2010,11(3):209-230. [22]Sennett R. Flesh and Stone: The Body and the City in Western Civi- lization[M]. London: Faber,1994:128. [23]England K, Lawson V. Feminist Analyses of Work: Rething the Boundaries, Gendering, and Spatiality of Work[M]//Nelson L, Sea- ger J. A Companion to Feminist Geography. Oxford: Blackwell, 2005:77-92. · 帕特南 · 童.女性主義思潮導論[M].艾曉明 , 等譯 . 武漢 : [24]羅斯瑪麗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 1998:141. [25]MacKinnon C A. A Feminist Critique of Max and Engels, Toward a Feminist Theory of The State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1989: 75. [26]McDowell L. Women's Paid Work and Moral Economies of Care[J].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2005,6(2):219-235. [27]琳達 · 麥道威爾.性別、 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M].徐苔 玲,王志弘,譯.臺北:群學,2006:169. [28]Pratt G, Yeoh B. Tranational(counter) topographies[J].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2003,10(2):159-166. [29]Friedman S S. Mappings: Feminism and the Cultural Geographies of Encounter[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8:151. [30]Boyer K, England K. Gender, Work and Technology in the Informa- tion Workplace: From Typewriters to ATMs[J]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2008,9(3):241-256. [31]Cravey A J. The politics of reproduction: household in Mexican in- dustrial transition[J]. Economic Geography, 1997,73(2):166-186. · 哈維.后現(xiàn)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M].閻嘉,譯. [32]戴維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249. [33]Bahloul J. The Architecture of Memory: A Jewish-Muslim House- hold in Colonial Algeria, 1937-1962[M]. Cambridge: Cambridge u- niversity, 1992:41-44. [34]Friedan B. The Feminine Mystique[M]. New York: Dell, 1974:136. · 索亞.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 [35]愛德華 程[M].陸揚,劉佳林,朱志榮,等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2. [36]Burgess J. Focusing on fear: the use of focus groups in a project for the Community Forest Unit, Countryside Commission [J]. Area, 1996,28(2):130-135.

[37]Bowlby R. Just looking: consumer culture in Dreiser, Gissing and Zola[M]. London: Methuen,1985:97. [38]Radley A, Hodgetts B C. Fear, romance and transience in the lives of homeless women [J].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2006,7(2): 437-461. [39]Wilson E. The Sphinx in the City[M]. London: Virago, 1991:63. [40]本尼迪克特 ·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 :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M]. 吳 叡 人,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1]Domosh M. Gender, Race, and Nationalism: American Identity and Economic Imperialism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 //Nelson L, Seager J A. Companion to Feminist Geography. Oxford: Blackwell, 2005:534-549. [42]Warner M. Monuments and Maidens: The Allegory of the Female Form[M]. London: Picador, 1985:62. [43]Hewitt V. Beauty and Banknote: Images of Women on Paper Money [M]. London: Brith Museum Press, 1994:155. [44] 雷頤 . 女性主義 , 第三世界女性與后殖民主義 [J]. 史學理論研究 , 2004(3):115-120. [45]章梅芳,劉兵.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與中國科學史研究:科學編史 意義上的理論可能性[J].自然辨證法通訊,2006,22(11):70-77. [46]Brown M. Ironies of Distance: An Ongoing Critique of the Geogra- phies of AID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1995,13(2):159-183. [47]Dyck I. Travelling Tales and Migratory Meanings: South Asian Mi- grant Women Talk of Place, Health and Healing[J]. Social and Cul- tural Geography, 2006,7(1):1-17. [48]Kwan M P. From Oral Histories to Visual Narratives: Re-presenting the Post-September 11 Experiences of the Muslim Women in the USA[J].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2008,9(6):653-667. [49]宋國臣,顧朝林.北京女性流動人口的家庭類型及其形成因素 [J]. 人文地理,1994,14(2):11-14. [50]黃春曉,顧朝林.基于女性主義的空間透視—— —一種新的規(guī)劃理念 [J].城市規(guī)劃,2003,27(6):81-85. [51]柴彥威,翁桂蘭,劉志林.中國城市女性居民行為空間研究的女性 主義視角[J].人文地理,2003,18(4):1-4. [52]趙麗麗.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會適應及影響因素研究:對上海市 “ 外來媳婦 ”的調查 [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8,16(3):34-41. [53] 謝暉 , 保繼剛 . 旅游行為中的性別差異研究 [J]. 旅游學刊 ,2006,21 (1):44-49. [54] 范向麗 , 鄭向敏 . 女性旅游者行為研究 [J]. 旅游學刊 ,2007,22(3): 77-83. [55]魏雷,朱 竑 ,唐雪瓊.與女游客婚戀關系下的摩梭男性文化身份建 構[J].地理研究,2011,30(11):2017-2028. [56]唐雪瓊.朱 竑 .旅游發(fā)展對云南世居父權制少數(shù)民族婦女社會性別 觀念的影響:基于撒尼、 傣和哈尼三民族案例的比較研究[J].人文 地理, 2010,25(1):123-128. [57]李寧利.相約獨身:文化地理視角下的珠江三角洲自梳女研究 [D]. 廣州:中山大學博士論文,2004. [58]任泉香,朱 竑 ,李鵬.近現(xiàn)代中國女性人才的地理分布和區(qū)域分異 [J].地理學報,2007,62(2):211-220.

高巖輝 責任編輯:

HUMAN GEOGRAPHY Vol.28.No.1 2013/2

31



  本文關鍵詞:新文化地理學視角下的女性主義地理學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28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728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62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