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秦漢時期鄂爾多斯高原軍事地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1 21:56
戰(zhàn)國秦漢時期鄂爾多斯高原獨特的地理區(qū)位和自然環(huán)境,使這里成為農(nóng)牧交錯地帶,是農(nóng)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碰撞和交融的前沿地帶。此區(qū)域地緣政治格局復雜、戰(zhàn)略地位重要。各政權在此爭奪激烈,軍事活動頻繁。特別是農(nóng)耕民族進入此區(qū)域后,紛紛依托自然地理形勢構(gòu)建軍事駐防體系。諸如構(gòu)筑長城防御工程體系、創(chuàng)置地方軍事機構(gòu)、在軍事價值較高之地建筑軍事駐防城、進行區(qū)域交通道路建設等。各政權在鄂爾多斯高原的軍事活動不但關系著各自興衰,更是對中國歷史進程產(chǎn)生重大影響。通過對戰(zhàn)國秦漢時期發(fā)生在鄂爾多斯高原及其毗鄰區(qū)七場重大戰(zhàn)爭的軍事地理考察,對重要地理節(jié)點有了明確判斷。諸如,原陽騎邑,即今呼和浩特市賽罕區(qū)黃合少鎮(zhèn)二十家村古城;趙國榆中,即今鄂爾多斯高原東部丘陵溝壑區(qū);陽山,即今狼山;衛(wèi)青所循榆溪舊塞,在今烏拉山西段以南、黃河以北區(qū)域;梓嶺,即今狼山東段摩楞河口以東的分水嶺;牧師城,為西漢增山縣故城,即今東勝區(qū)泊江海子鎮(zhèn)城梁村古城;大城塞,即今杭錦旗敖楞布拉格古城;滿夷谷,實際是秦漢高闕的別稱,即今狼山兩狼山谷;定襄郡桐過縣黃河津渡,北魏稱作“君子津”,即今準格爾旗牛龍灣西側(cè)黃河渡口;西河屬國故城,即今達拉特旗吉格斯太鎮(zhèn)城...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7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東漢建寧元年段穎追擊東羌叛眾路線示意圖
-(圖片來源:王興鋒:《漢代美稷故城新考》,《中W邊蹯史地研究》,2016年第1期,第133頁。)??①《后漢書》卷89《南匈奴列傳》,第2943頁。???《后漢書》卷89《南匈奴列傳》,第2945頁。??(3)《后漢書》卷1下《光武帝紀下》,第78頁。???《后漢書》卷89《南匈奴列傳》,第2945頁。??(D丨〔興鋒:《漢代美稷故城新考》,《屮W邊脂史地研宂》,20]6?<t'?第1期,第129-136頁。??
?陜西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公里,北距母哈日溝匯入哈什拉川處(今白泥井鎮(zhèn)王正壕村西)約12公里,東距??母哈日溝約10公里。無論南匈奴部眾沿著哈什拉川干流或其支流北行,還是北匈??奴渡越黃河而溯哈什拉川南行,皆須途徑黑慶壕古城附近。度遼將軍府駐在黑慶??壕古城,能更好地發(fā)揮扼制交通咽喉的職能。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鮮卑族乞伏部南遷時間與路線新考[J]. 艾沖,孟洋洋. 寧夏社會科學. 2018(03)
[2]東漢時期南匈奴逢侯叛亂探析[J]. 翟飛. 西夏研究. 2018(01)
[3]東漢永初年間南匈奴單于檀叛亂的探析[J]. 馬伊明.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 2017(00)
[4]西漢時期“河南地”鹽湖的地理位置初探[J]. 孟洋洋. 鹽業(yè)史研究. 2017(01)
[5]西漢云中郡屬縣治城位置新考[J]. 吳豐享. 西夏研究. 2017(01)
[6]東漢時期鄂爾多斯高原的民族遷徙與分布初探[J]. 艾沖. 西夏研究. 2016(04)
[7]中國古代軍事地理禁忌略論[J]. 王光華,李秀茹.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6(10)
[8]軍事地理視角下的中國古代歷史空間進程[J]. 韓茂莉,于家明. 軍事歷史研究. 2016(05)
[9]西漢朔方郡屬縣治城考[J]. 孟洋洋. 西夏研究. 2016(03)
[10]東漢永和年間南匈奴句龍部叛亂的探析[J]. 劉曉姍.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6(06)
博士論文
[1]秦漢魏晉時期鄂爾多斯高原民族地理研究[D]. 王興鋒.陜西師范大學 2016
[2]西漢長城若干問題研究[D]. 黃永美.西北大學 2013
[3]秦漢地理叢考[D]. 趙志強.陜西師范大學 2013
[4]漢代邊防體系研究[D]. 江娜.華中師范大學 2013
[5]兩漢魏晉屬國制度研究[D]. 安梅梅.中央民族大學 2012
[6]秦漢軍隊后勤保障問題研究[D]. 上官緒智.華中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戰(zhàn)國、秦漢時期中原騎兵、長城、邊郡互為支撐的防御體系述論[D]. 張晉.內(nèi)蒙古大學 2015
[2]內(nèi)蒙古地區(qū)秦漢邊城研究[D]. 李放.內(nèi)蒙古大學 2014
[3]漢代北方邊城研究[D]. 趙虹波.中央民族大學 2013
[4]秦漢時期河南地及其周邊地區(qū)軍事地理研究[D]. 賈偉.內(nèi)蒙古大學 2013
[5]戰(zhàn)國秦漢上郡軍事地理研究[D]. 黃苑野.首都師范大學 2011
[6]陜北榆林地區(qū)漢代城址研究[D]. 白茚駿.西北大學 2010
[7]陜北地區(qū)秦昭王長城研究[D]. 張海報.西北大學 2010
[8]秦漢長城防御體系與民族關系研究[D]. 任寶磊.陜西師范大學 2010
[9]黃河中游古代渡口研究[D]. 白利權.鄭州大學 2010
[10]西漢屬國問題探討[D]. 劉子英.內(nèi)蒙古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95834
【文章來源】:陜西師范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7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東漢建寧元年段穎追擊東羌叛眾路線示意圖
-(圖片來源:王興鋒:《漢代美稷故城新考》,《中W邊蹯史地研究》,2016年第1期,第133頁。)??①《后漢書》卷89《南匈奴列傳》,第2943頁。???《后漢書》卷89《南匈奴列傳》,第2945頁。??(3)《后漢書》卷1下《光武帝紀下》,第78頁。???《后漢書》卷89《南匈奴列傳》,第2945頁。??(D丨〔興鋒:《漢代美稷故城新考》,《屮W邊脂史地研宂》,20]6?<t'?第1期,第129-136頁。??
?陜西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公里,北距母哈日溝匯入哈什拉川處(今白泥井鎮(zhèn)王正壕村西)約12公里,東距??母哈日溝約10公里。無論南匈奴部眾沿著哈什拉川干流或其支流北行,還是北匈??奴渡越黃河而溯哈什拉川南行,皆須途徑黑慶壕古城附近。度遼將軍府駐在黑慶??壕古城,能更好地發(fā)揮扼制交通咽喉的職能。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鮮卑族乞伏部南遷時間與路線新考[J]. 艾沖,孟洋洋. 寧夏社會科學. 2018(03)
[2]東漢時期南匈奴逢侯叛亂探析[J]. 翟飛. 西夏研究. 2018(01)
[3]東漢永初年間南匈奴單于檀叛亂的探析[J]. 馬伊明.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 2017(00)
[4]西漢時期“河南地”鹽湖的地理位置初探[J]. 孟洋洋. 鹽業(yè)史研究. 2017(01)
[5]西漢云中郡屬縣治城位置新考[J]. 吳豐享. 西夏研究. 2017(01)
[6]東漢時期鄂爾多斯高原的民族遷徙與分布初探[J]. 艾沖. 西夏研究. 2016(04)
[7]中國古代軍事地理禁忌略論[J]. 王光華,李秀茹.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6(10)
[8]軍事地理視角下的中國古代歷史空間進程[J]. 韓茂莉,于家明. 軍事歷史研究. 2016(05)
[9]西漢朔方郡屬縣治城考[J]. 孟洋洋. 西夏研究. 2016(03)
[10]東漢永和年間南匈奴句龍部叛亂的探析[J]. 劉曉姍.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6(06)
博士論文
[1]秦漢魏晉時期鄂爾多斯高原民族地理研究[D]. 王興鋒.陜西師范大學 2016
[2]西漢長城若干問題研究[D]. 黃永美.西北大學 2013
[3]秦漢地理叢考[D]. 趙志強.陜西師范大學 2013
[4]漢代邊防體系研究[D]. 江娜.華中師范大學 2013
[5]兩漢魏晉屬國制度研究[D]. 安梅梅.中央民族大學 2012
[6]秦漢軍隊后勤保障問題研究[D]. 上官緒智.華中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戰(zhàn)國、秦漢時期中原騎兵、長城、邊郡互為支撐的防御體系述論[D]. 張晉.內(nèi)蒙古大學 2015
[2]內(nèi)蒙古地區(qū)秦漢邊城研究[D]. 李放.內(nèi)蒙古大學 2014
[3]漢代北方邊城研究[D]. 趙虹波.中央民族大學 2013
[4]秦漢時期河南地及其周邊地區(qū)軍事地理研究[D]. 賈偉.內(nèi)蒙古大學 2013
[5]戰(zhàn)國秦漢上郡軍事地理研究[D]. 黃苑野.首都師范大學 2011
[6]陜北榆林地區(qū)漢代城址研究[D]. 白茚駿.西北大學 2010
[7]陜北地區(qū)秦昭王長城研究[D]. 張海報.西北大學 2010
[8]秦漢長城防御體系與民族關系研究[D]. 任寶磊.陜西師范大學 2010
[9]黃河中游古代渡口研究[D]. 白利權.鄭州大學 2010
[10]西漢屬國問題探討[D]. 劉子英.內(nèi)蒙古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95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329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