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的比較研究 ——以2003版和2017版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6-03 19:04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地理教育在高中學段統(tǒng)一的基本要求和規(guī)定。地理課程的教學實施、教材編寫、教學評估以及考試命題都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本文通過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03版和2017版中的課程內(nèi)容部分的比較分析,探討我國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的發(fā)展變化,有助于廣大一線地理教師更好理解與把握2017版課程標準的變化與要求,有效實施地理課程教學,切實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課程內(nèi)容”,又稱“內(nèi)容標準”。這部分內(nèi)容標準是對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規(guī)定與要求,也是地理教師進行課內(nèi)外教學和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指南。本文側重對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必修課程的呈現(xiàn)形式、地理知識,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內(nèi)容構成、價值取向,選修課程的內(nèi)容選取和具體內(nèi)容等進行分析研究。概括出2017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要求的新變化,并簡要分析其變化原因。經(jīng)過比較發(fā)現(xiàn)必修課程的“內(nèi)容標準”呈現(xiàn)形式具有編排結構穩(wěn)中有變、文字表述更加簡潔,地理知識內(nèi)容強化基礎性、凸顯時代性的特點;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內(nèi)容構成具有關注區(qū)域發(fā)展和滿足學生繼續(xù)深造需要,價值取向傾向銜接新高考...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思路1.4.2研究方法
對于某一類地理知識的處理可考慮?紤]階段模塊。例如,自然地理要素:水文、置于必修地理 1 大的模塊中去考慮教學目標的教學來實現(xiàn)。要在核心素養(yǎng)總目標之下分層思節(jié)課的知識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幫助教師理順各地理教師能跳出模塊、章節(jié)限制,高屋建瓴統(tǒng)課程資源準的內(nèi)容要求體現(xiàn)了教學的自主性與選擇性,留給地理教師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例如,解地域文化在城鄉(xiāng)景觀上的差異”,對實例區(qū)的鄉(xiāng)村與城市的景觀差異,也可選擇教材提學,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比較大,對自然景觀的比課程資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列舉與學生生活密切,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35]。對課程資源容。
學生在野外活動中展現(xiàn)出來的外顯性行為,在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究地理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注重探究過程中地理學習的生成性。研學旅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開放式的地理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地理學科視角認識和欣賞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從而提升生活品質(zhì)和精神體驗層次,增進學生對地理環(huán)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38]。研學旅行的開展要立足于地理學科基本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首先,地理教師應對活動進行全方位設計,確定出行線路。然后,立足區(qū)域的地理特征,在活動開始前將研學的區(qū)域特征與地理學科的內(nèi)容和知識進行重新建構;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和研學旅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習慣與意識;體驗不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陶冶自身情操,豐富閱歷,增長見識。研學旅行途中應滲透地理思想與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運用地理的科學方法開展實踐探究。活動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的積極思考與探索,也需要地理教師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后進行界定、甄別、篩選和整理時給予地理思想和方法的科學教育。幫助學生運用地理探究和綜合分析等方法解決問題,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圖 5.3 與圖 5.4 是重慶桷丫研學坊組織的“遇見山城”研學旅行活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中地理課程《地理1》的內(nèi)容特點與目標分層[J]. 林培英. 地理教育. 2018(01)
[2]“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活動教學建議(魯教版)[J]. 李飛. 地理教育. 2018(01)
[3]“產(chǎn)業(yè)轉移——以富士康為例”活動探究(人教版)[J]. 李永鴻,段芋竹. 地理教育. 2017(12)
[4]地理核心素養(yǎng)與研學旅行[J]. 丁運超.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7(03)
[5]英國地理課程標準的新近轉向——2008版和2014版英國地理KS3課程標準之比較[J]. 張建珍,大衛(wèi)·蘭伯特. 課程.教材.教法. 2016(10)
[6]澳大利亞F-10地理課程標準述評[J]. 張家輝,袁孝亭,朱承熙.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16(09)
[7]中韓高中地理課程內(nèi)容標準比較分析[J]. 肖素平,劉利科,鐘婭琳. 地理教育. 2016(08)
[8]中美地理課程標準比較及啟示[J]. 張俊生. 教育科學論壇. 2016(05)
[9]學科視域下中學地理特征知識的教學視角分析與認知結構構建[J]. 王向東,王海霞. 地理教學. 2016(02)
[10]指向中學地理“主題式學習”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探析[J]. 胡唐明. 江蘇教育研究. 2015(34)
博士論文
[1]地理課程標準的國際比較研究[D]. 王小禹.東北師范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 段芋竹.重慶師范大學 2017
[2]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近三年高考地理全國Ⅱ卷分析研究[D]. 李桂花.重慶師范大學 2017
[3]新舊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 司雪琴.廣西師范大學 2017
[4]建國以來各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 滕菲.曲阜師范大學 2016
[5]中美兩國初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 楊娟.河北師范大學 2015
[6]問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孔祥萍.曲阜師范大學 2013
[7]高一地理實驗教學對學生地理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研究[D]. 敖道.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0
[8]《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與《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比較[D]. 馬楠.西北師范大學 2006
[9]中美地理課程標準對比研究[D]. 楊代虎.南京師范大學 2005
[10]世紀之交的中日地理課程比較研究[D]. 李曼.華東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211074
【文章來源】: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思路1.4.2研究方法
對于某一類地理知識的處理可考慮?紤]階段模塊。例如,自然地理要素:水文、置于必修地理 1 大的模塊中去考慮教學目標的教學來實現(xiàn)。要在核心素養(yǎng)總目標之下分層思節(jié)課的知識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幫助教師理順各地理教師能跳出模塊、章節(jié)限制,高屋建瓴統(tǒng)課程資源準的內(nèi)容要求體現(xiàn)了教學的自主性與選擇性,留給地理教師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例如,解地域文化在城鄉(xiāng)景觀上的差異”,對實例區(qū)的鄉(xiāng)村與城市的景觀差異,也可選擇教材提學,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比較大,對自然景觀的比課程資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列舉與學生生活密切,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35]。對課程資源容。
學生在野外活動中展現(xiàn)出來的外顯性行為,在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究地理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注重探究過程中地理學習的生成性。研學旅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開放式的地理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地理學科視角認識和欣賞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從而提升生活品質(zhì)和精神體驗層次,增進學生對地理環(huán)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38]。研學旅行的開展要立足于地理學科基本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觀。首先,地理教師應對活動進行全方位設計,確定出行線路。然后,立足區(qū)域的地理特征,在活動開始前將研學的區(qū)域特征與地理學科的內(nèi)容和知識進行重新建構;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和研學旅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習慣與意識;體驗不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陶冶自身情操,豐富閱歷,增長見識。研學旅行途中應滲透地理思想與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運用地理的科學方法開展實踐探究。活動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的積極思考與探索,也需要地理教師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后進行界定、甄別、篩選和整理時給予地理思想和方法的科學教育。幫助學生運用地理探究和綜合分析等方法解決問題,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圖 5.3 與圖 5.4 是重慶桷丫研學坊組織的“遇見山城”研學旅行活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中地理課程《地理1》的內(nèi)容特點與目標分層[J]. 林培英. 地理教育. 2018(01)
[2]“人口遷移與人口流動”活動教學建議(魯教版)[J]. 李飛. 地理教育. 2018(01)
[3]“產(chǎn)業(yè)轉移——以富士康為例”活動探究(人教版)[J]. 李永鴻,段芋竹. 地理教育. 2017(12)
[4]地理核心素養(yǎng)與研學旅行[J]. 丁運超.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7(03)
[5]英國地理課程標準的新近轉向——2008版和2014版英國地理KS3課程標準之比較[J]. 張建珍,大衛(wèi)·蘭伯特. 課程.教材.教法. 2016(10)
[6]澳大利亞F-10地理課程標準述評[J]. 張家輝,袁孝亭,朱承熙.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16(09)
[7]中韓高中地理課程內(nèi)容標準比較分析[J]. 肖素平,劉利科,鐘婭琳. 地理教育. 2016(08)
[8]中美地理課程標準比較及啟示[J]. 張俊生. 教育科學論壇. 2016(05)
[9]學科視域下中學地理特征知識的教學視角分析與認知結構構建[J]. 王向東,王海霞. 地理教學. 2016(02)
[10]指向中學地理“主題式學習”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探析[J]. 胡唐明. 江蘇教育研究. 2015(34)
博士論文
[1]地理課程標準的國際比較研究[D]. 王小禹.東北師范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 段芋竹.重慶師范大學 2017
[2]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近三年高考地理全國Ⅱ卷分析研究[D]. 李桂花.重慶師范大學 2017
[3]新舊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 司雪琴.廣西師范大學 2017
[4]建國以來各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 滕菲.曲阜師范大學 2016
[5]中美兩國初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 楊娟.河北師范大學 2015
[6]問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孔祥萍.曲阜師范大學 2013
[7]高一地理實驗教學對學生地理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研究[D]. 敖道.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2010
[8]《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與《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比較[D]. 馬楠.西北師范大學 2006
[9]中美地理課程標準對比研究[D]. 楊代虎.南京師范大學 2005
[10]世紀之交的中日地理課程比較研究[D]. 李曼.華東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2110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321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