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2 10:05
地名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是對地理實體進行指稱的語言符號,是專有名詞的一種,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本文以莊浪縣方言地名詞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莊浪縣地名詞的語音、詞匯、地名含義,旨在揭示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特點。進而,結合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讀音與用字,從地名規(guī)范化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議,為日后莊浪縣地名的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jù)。本文依據(jù)《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規(guī)程》的分類,將莊浪縣方言地名詞分為陸地地形、陸地水系、居民點、行政區(qū)域、道路街巷、紀念地及旅游景點六類,并從中選取了近2000個地名詞作為研究對象。本文以語言學和地名學的相關理論為指導,運用文獻法、調查法、描寫法、比較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莊浪縣方言地名詞進行系統(tǒng)研究。對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描寫、分析是本文的寫作重點,對其含義與用字的考證是本文寫作的難點所在。本文結合方言對莊浪縣地名詞進行研究,不僅可以對莊浪縣地名資料予以補充,也能夠為日后莊浪地名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本文由六章內容構成:第一章是緒論。首先,介紹了莊浪縣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及人口概況。其次,對前人在地名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了梳理,并對目前莊浪地名的研究現(xiàn)狀作了分析。...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10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莊浪縣概況
1.1.1 地理位置
1.1.2 歷史沿革
1.1.3 人口概述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2 甘肅省地名研究現(xiàn)狀
1.2.3 莊浪縣地名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意義、目的
1.4 研究對象、材料來源
1.4.1 研究對象
1.4.2 材料來源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難點和創(chuàng)新
1.6.1 研究重點、難點
1.6.2 創(chuàng)新之處
2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語音分析
2.1 莊浪縣方言語音特點
2.1.1 莊浪縣方言聲韻調
2.1.2 莊浪縣方言與普通話的聲韻調比較
2.1.3 莊浪縣方言的音韻特點
2.2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語流音變
2.2.1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連讀變調
2.2.2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中的“兒化”和“子尾”
2.2.3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中的其他音變
2.3 莊浪縣地名的音節(jié)構成及平仄搭配
2.3.1 音節(jié)構成
2.3.2 平仄搭配
3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通名和專名研究
3.1 莊浪縣地名中的通名
3.1.1 表示自然地理實體的通名
3.1.2 表示人文地理實體的通名
3.2 莊浪縣地名中的專名
3.2.1 專名用詞
3.2.2 專名的構詞法
3.3 莊浪縣地名的結構形式
4 莊浪縣地名的命名理據(jù)
4.1 因自然要素命名
4.1.1 以地形、地貌為名
4.1.2 以土壤、水文為名
4.1.3 以位置為名
4.1.4 以自然資源為名
4.1.5 以氣候、自然景觀為名
4.2 因人文要素命名
4.2.1 以姓氏、人物為名
4.2.2 以美愿為名
4.2.3 以文化景觀為名
5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用字
5.1 地名用字現(xiàn)象
5.1.1 地名中的方言用字
5.1.2 地名中的異寫字
5.2 地名用字與讀音
5.3 莊浪縣地名規(guī)范化建議
6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一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記音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地名是歷史文化傳承的“基因”[J]. 尹衛(wèi)國. 中國地名. 2017(10)
[2]近代國內地名研究綜述[J]. 顧永. 學理論. 2017(06)
[3]白銀市地名命名之由和地名文化特點研究[J]. 呂艷紅. 絲綢之路. 2017(04)
[4]甘肅武山縣地名語言文化初探[J]. 文博. 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5]談甘肅省宕昌縣名中“宕”字的讀音[J]. 雒鵬,李瑞紅,王丹. 絲綢之路. 2015(16)
[6]天水城區(qū)消失老地名背后之失落的文化[J]. 張惠強. 中國地名. 2015(06)
[7]從命名理據(jù)反思天水城區(qū)街巷名稱[J]. 張惠強.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01)
[8]甘肅“莊浪”地名的歷史人類學分析[J]. 崔明.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1)
[9]蘭州地名命名的文化心理特征[J]. 張建軍.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03)
[10]甘肅古代羌語地名探討[J]. 薛方昱,喬高才讓. 敦煌學輯刊. 2009(03)
碩士論文
[1]盤錦地名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 蓋陽陽.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張家川地名的社會語言學分析[D]. 姬睿.天津大學 2018
[3]湛江地名的語言學分析[D]. 歐立華.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7
[4]懷仁縣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 韓佳.山西師范大學 2014
[5]六安地名的文化語言學研究[D]. 賀義宏.安徽大學 2011
[6]南陽市區(qū)地名的文化語言學考察[D]. 付會太.安徽大學 2010
[7]甘肅縣名初探[D]. 于小秦.西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83220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10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莊浪縣概況
1.1.1 地理位置
1.1.2 歷史沿革
1.1.3 人口概述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2.2 甘肅省地名研究現(xiàn)狀
1.2.3 莊浪縣地名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意義、目的
1.4 研究對象、材料來源
1.4.1 研究對象
1.4.2 材料來源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難點和創(chuàng)新
1.6.1 研究重點、難點
1.6.2 創(chuàng)新之處
2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語音分析
2.1 莊浪縣方言語音特點
2.1.1 莊浪縣方言聲韻調
2.1.2 莊浪縣方言與普通話的聲韻調比較
2.1.3 莊浪縣方言的音韻特點
2.2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語流音變
2.2.1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連讀變調
2.2.2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中的“兒化”和“子尾”
2.2.3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中的其他音變
2.3 莊浪縣地名的音節(jié)構成及平仄搭配
2.3.1 音節(jié)構成
2.3.2 平仄搭配
3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通名和專名研究
3.1 莊浪縣地名中的通名
3.1.1 表示自然地理實體的通名
3.1.2 表示人文地理實體的通名
3.2 莊浪縣地名中的專名
3.2.1 專名用詞
3.2.2 專名的構詞法
3.3 莊浪縣地名的結構形式
4 莊浪縣地名的命名理據(jù)
4.1 因自然要素命名
4.1.1 以地形、地貌為名
4.1.2 以土壤、水文為名
4.1.3 以位置為名
4.1.4 以自然資源為名
4.1.5 以氣候、自然景觀為名
4.2 因人文要素命名
4.2.1 以姓氏、人物為名
4.2.2 以美愿為名
4.2.3 以文化景觀為名
5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的用字
5.1 地名用字現(xiàn)象
5.1.1 地名中的方言用字
5.1.2 地名中的異寫字
5.2 地名用字與讀音
5.3 莊浪縣地名規(guī)范化建議
6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一 莊浪縣方言地名詞記音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老地名是歷史文化傳承的“基因”[J]. 尹衛(wèi)國. 中國地名. 2017(10)
[2]近代國內地名研究綜述[J]. 顧永. 學理論. 2017(06)
[3]白銀市地名命名之由和地名文化特點研究[J]. 呂艷紅. 絲綢之路. 2017(04)
[4]甘肅武山縣地名語言文化初探[J]. 文博. 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4)
[5]談甘肅省宕昌縣名中“宕”字的讀音[J]. 雒鵬,李瑞紅,王丹. 絲綢之路. 2015(16)
[6]天水城區(qū)消失老地名背后之失落的文化[J]. 張惠強. 中國地名. 2015(06)
[7]從命名理據(jù)反思天水城區(qū)街巷名稱[J]. 張惠強.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01)
[8]甘肅“莊浪”地名的歷史人類學分析[J]. 崔明.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1)
[9]蘭州地名命名的文化心理特征[J]. 張建軍.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03)
[10]甘肅古代羌語地名探討[J]. 薛方昱,喬高才讓. 敦煌學輯刊. 2009(03)
碩士論文
[1]盤錦地名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 蓋陽陽.遼寧師范大學 2018
[2]張家川地名的社會語言學分析[D]. 姬睿.天津大學 2018
[3]湛江地名的語言學分析[D]. 歐立華.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7
[4]懷仁縣地名的語言學考察[D]. 韓佳.山西師范大學 2014
[5]六安地名的文化語言學研究[D]. 賀義宏.安徽大學 2011
[6]南陽市區(qū)地名的文化語言學考察[D]. 付會太.安徽大學 2010
[7]甘肅縣名初探[D]. 于小秦.西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1832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318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