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后期河南省糧價變化的歷史地理學解釋
本文選題:糧價變遷 + 清代中后期糧價; 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摘要】:清代中后期河南省小麥、高粱、黑豆等北方糧食作物價格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糧價長期處于增漲的趨勢并越到后期增長波動越大,并且精糧與粗糧之間的整體價格差距亦越拉越大,區(qū)域間糧價存在差異,這些情況與農(nóng)產(chǎn)量豐歉、農(nóng)民經(jīng)濟行為、地理優(yōu)勢之間有著緊密聯(lián)系。
[Abstract]:In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the prices of wheat, sorghum, black beans and other northern grain crops in Henan Province changed greatly, and the grain prices were on the rise tren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increase became more and more volatile in the latter period. And the whole price gap between refined grain and coarse grain is widening,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grain prices. These condi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yield, farmers' economic behavior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09YJC770058) 天津師范大學博士基金項目(52WQ20)
【分類號】:K249;F324.9;K928.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玉娜;;種植理性與清代農(nóng)家經(jīng)濟選擇——以河南省為中心的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王業(yè)鍵,黃瑩玨;清代中國氣候變遷、自然災害與糧價的初步考察[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魯春梅,王麗平;民國二十三年的《人言》周刊[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2 鄧振鏞;傾繼祖;黃蕾諾;奚立宗;徐金芳;;干旱對農(nóng)業(yè)危害的特點及其減災技術[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32期
3 王鑫宏;;論民國時期河南省農(nóng)業(yè)自然災害[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19期
4 王鑫宏;;民國時期河南省水災概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4期
5 王鑫宏;;民國時期河南省災荒與社會秩序[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6 王鑫宏;;1920年河南省旱災影響述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7期
7 王鑫宏;;河南近代農(nóng)業(yè)發(fā)展滯后原因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32期
8 汪志國;;自然災害對近代安徽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破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9 彭修華;;試論魏晉南北朝的災害及其救災措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羅運勝;日軍細菌戰(zhàn)對常德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影響初探[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柴觀珍;武盼;;民主革命時期黨領導救災工作的經(jīng)驗及啟示[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2 鄧振鏞;呂世華;文小航;黃濤;黃蕾諾;奚立宗;董安祥;徐金芳;;干旱與高溫熱浪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干旱與減災——第六屆干旱氣候變化與減災學術研討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甄雪燕;近百年中國傳染病流行的主要社會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李瑛;民國時期大學農(nóng)業(yè)推廣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程森;明清民國時期直豫晉魯交界地區(qū)地域互動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龍先瓊;近代湘西的開發(fā)與社會變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鄭發(fā)展;近代河南人口問題研究(1912-1953)[D];復旦大學;2010年
7 王榮花;中共革命與太行山區(qū)社會文化的變遷(1937—1949)[D];河北大學;2011年
8 胡孔發(fā);民國時期蘇南工業(yè)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識開;南京國民政府社會救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王玲;救災政治:合法性經(jīng)營視角下的現(xiàn)代國家與鄉(xiāng)村社會[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家惠;國民政府時期青島慈善事業(yè)研究(1929-1937)[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熊慧勇;明代江漢平原水災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崔永勝;旱魃為虐,,如`勻綬賉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修志;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的災荒救濟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管慧雯;民國時期河南地區(qū)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6 梁肖;民國時期皖北水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7 奚麗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8 王磊;自然災害、經(jīng)濟危機對城鄉(xiāng)關系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0年
9 王欠;1927-1937年山東農(nóng)村經(jīng)濟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永軍;衰敗與復蘇:國民政府初期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研究(1927-1937)[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令福;論華北平原二年三熟輪作制的形成時間及其作物組合[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2 ;明清河南糧食作物的地理分布及結構變化[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錕;;與月光為伍[J];安徽文學;2006年02期
2 劉靜峰;;一塊地的懷念[J];黨政干部文摘;2007年12期
3 韓蓄;;為了半斤“紅高粱”[J];龍門陣;2005年11期
4 李季;;祝豐收——寄安振同志[J];詩刊;1958年08期
5 弓力軍;;|-23%|=|+23%|[J];朔方;1993年03期
6 ;著名專家介紹──小麥育種栽培專家郭瑞林[J];麥類作物學報;1996年03期
7 ;著名專家簡介──小麥營養(yǎng)與施肥專家徐福利[J];麥類作物學報;1996年03期
8 王耀東;這樣才體味到小麥的感覺(外一首)[J];山東文學;1999年11期
9 王征珂;;一個夏天的回想[J];歲月(燕趙詩刊);2007年02期
10 曹路燕;單崢;;魔力七巧板[J];故事大王;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懷谷;王裕中;史建榮;潘躍東;;禾谷絲核菌胞外酶的產(chǎn)生及其對小麥作用的研究[A];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王志敏;王樹安;蘇寶林;;小麥小穗的離體培養(yǎng)[A];第一屆全國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學術會文集[C];1993年
3 馬興林;梁振興;;小麥分蘗發(fā)生、衰亡過程中內源激素的研究(簡報)[A];第一屆全國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學術會文集[C];1993年
4 馬興林;梁振興;;小麥穗分化同內源吲哚乙酸及細胞分裂素類物質玉米素核苷、玉米素關系的研究(簡報)[A];第一屆全國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學術會文集[C];1993年
5 韓桂仲;段愛菊;劉順通;劉長營;張自啟;牛獻偉;;小麥不同品種(系)對棉鈴蟲的抗性研究簡報[A];走向21世紀的中國昆蟲學——中國昆蟲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6 楊勝利;馬玉霞;呂海英;;小麥優(yōu)質化技術發(fā)展趨勢與推廣對策[A];第三屆中國農(nóng)業(yè)推廣研究征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1年
7 楊夏平;;廣增素對玉米、小麥的增產(chǎn)效果試驗初報[A];內蒙古農(nóng)學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牛吉山;鄭磊;王保勤;常陽;沈天民;;通過基因芯片篩選獲得與PmLK906連鎖的ESTs[A];中國作物學會2007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侯曉林;呂金印;山侖;;水分虧缺對小麥光合固碳及根系耗碳的影響[A];紀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誕辰暨全國光合作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10 葛榮朝;;小麥耐鹽相關基因TaSTK的克隆與功能研究[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04-2008)[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經(jīng)參;澳大利亞 小麥進口設檻[N];國際經(jīng)貿消息報;2002年
2 記者 范光年;我省再掀高粱種植熱[N];河北科技報;2009年
3 曹保明;高粱桿哨制作吹奏技藝[N];中國民族報;2010年
4 宜賓日報記者 童
本文編號:18468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84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