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人文地理論文 >

論地理學的本體論問題

發(fā)布時間:2018-02-16 07:14

  本文關(guān)鍵詞: 地理學 哲學 本體論 多元化 出處:《自然辯證法研究》2013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西方哲學中本體論是"第一哲學",是關(guān)于存在的理論和學說。現(xiàn)代的科學與社會科學哲學研究表明,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中本體論問題都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基礎(chǔ)性問題,是一切理論陳述的前提。因此,地理學研究也無法回避本體論問題,地理學本體論研究是理解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的前提條件,提出和系統(tǒng)的闡述地理學的本體論問題對于地理學的基礎(chǔ)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在簡述本體論思想的基礎(chǔ)上,論證了地理學本體論問題的邏輯根據(jù),提出了地理學的本體論問題,界定了其內(nèi)涵,論述了本體論問題研究對地理學研究的科學意義。地理學研究中,任何的本體論立場都有其歷史的和視域的限制,因而也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以某種具體的哲學本體論學說和立場為前提的具體地理學理論和學派也都有其歷史和視域的局限,澄明和揭示其本體論承諾有助于我們更合理的評價和看待地理學的不同理論觀點和學派。
[Abstract]:In western philosophy, ontology is "the first philosophy", which is about the theory and theory of existence. The 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shows that the ontological problem in the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is an unavoidable and basic problem. Therefore, the study of geography can not avoid the problem of ontology, whic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understanding geography as a subje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basic theory of geography by putting forward and systematically expounding the ontology problem of geography. On the basis of brief introduction of ontology though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logical basis of the ontology problem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ntological problem of geography, defines its connot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ontology to the study of geography. In the study of geography, any ontological position has its historical and visual limitations. Therefore, the specific geographical theories and schools, which are based on some specific philosophical ontology and standpoint, also have their historical and visual limitations. Clarifying and revealing its ontological commitment will help us to evaluate and view the different theories and schools of geography more reasonably.
【作者單位】: 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地理學本體論研究,編號2012GGJS-107) 省部共建黃河中下游數(shù)字地理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編號GTYR2011005)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編號2013GH097)
【分類號】:K9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白光潤;地理學的哲學貧困[J];地理學報;199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2 程旭陽;許遠理;;心理學中的物性淺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李洵,陳徽;康德的普世倫理之善惡概念[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4 夏素敏;試析形式理性與辯證理性之關(guān)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張能為;康德哲學的理論構(gòu)想與現(xiàn)代回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6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張能為;;繞不過的康德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8 龍明慧;;翻譯的形而上——論“忠實”之于翻譯的本體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王邦虎;;關(guān)于人類學學科定位的相關(guān)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張能為;;康德意義:現(xiàn)代經(jīng)驗主義的解讀與新路徑[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曉偉;;歷史學的中庸之道:融通“歷史解釋”與“歷史表現(xiàn)”的嘗試——重思“亨佩爾-德雷論戰(zhàn)”的現(xiàn)代意義[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李容華;劉國華;;有限理性的澄明及其對會計行為規(guī)范化的影響[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柯華慶;;科斯命題的邏輯視角[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岳永杰;;論信息化時代下的倫理建設(shè)[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滿春;戴崴巍;趙勇;;GIS專業(yè)人才的素質(zhì)特征、知識結(jié)構(gòu)與培養(yǎng)方案研究[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協(xié)會第三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陳誠;;“審美意識形態(tài)”文學本質(zhì)論淺析[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7 楊科雄;;公共服務(wù):主觀與客觀之間[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8 陳國階;;論地理學面臨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A];中國地理學會2000~2002年綜合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李滿春;戴崴巍;趙勇;;GIS專業(yè)人才的素質(zhì)特征、知識結(jié)構(gòu)與培養(yǎng)方案研究[A];全國地圖學與GIS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內(nèi)與刑法之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孫小龍;規(guī)范、推論與社會實踐[D];南京大學;2011年

3 傅朝陽;面向?qū)崟r任務(wù)求解的自治服務(wù)協(xié)同模型、形式語義及其驗證[D];浙江大學;2010年

4 王漢熙;面向科學出版的科學信息本體結(jié)構(gòu)及其生成與發(fā)布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劉建勛;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東大學;2010年

6 李蓉;論庫恩科學哲學的社會學轉(zhuǎn)向[D];武漢大學;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8 張福海;論海德格爾的本源之思與詩性突圍[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輝;區(qū)域城市化空間格局及環(huán)境響應(yīng)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樊安;英美法理學中的整體性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珊珊;馬克思實踐本體論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許筱婷;基于本體論的知識表達[D];湘潭大學;2010年

3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麗英;實踐本體論批判[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寧寧;馬克思哲學語境下的科學劃界[D];江南大學;2010年

6 楊燕萍;馬克思的“人與自然理論”及當代意義[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7 朱U,

本文編號:15149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15149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5f9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