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tǒng)年間鄂黑兩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migration of refugees was put forward by officials as an emergency strateg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ual purpose of refugee relief. In November of the first year of Xuantong, the Hubei Provincial Advisory Bureau negotiated directly with the governo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move the refugees to the Black Province for reclamation. The two sides negotiated a solution by telegram, but failed to get the support of local officials in Hubei. The following April, about 34, 000 Hubei refugees arrived at Yingkou by boat, some of them holding land reclamation licenses issued by Hei Province. Northeast officials screened them and sent those who wanted to reclaim wasteland to Black Province. In the resettlement process, the storm is constantly, and finally only a thousand people to reclaim the frontier wasteland.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Xuantong, because of the plague in the northeast, Hubei refugees walked southward to Fengtian counties and counties, and were sent back to Hubei in early March. " Although the transfer of refugees to the real border "is the two beneficial strategies accepted by people at the time, the Qing government failed to solve all kinds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and thus failed to achieve practical results, but instead laboured with the people and lost their wealth."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類號】:C92-09;K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郁松;;程德全與黑龍江地區(qū)的移民實邊(1904—1908)[J];東北史地;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小東;;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的身世及早年經(jīng)歷[J];安徽史學;2010年01期
2 付永正;馬曉旭;;論清代同治年間甘肅地區(qū)堡寨的作用[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孫冬虎;;北京史年代辨誤二則[J];北京歷史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4 孫冬虎;宣南歷史文化三議[J];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5 周福振;;論肅親王善耆的立憲實踐活動[J];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6 王娟;;淺析近代北京慈善組織的救助效果[J];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7 高樂才;;論近代中國東北關內移民與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王如繪,初曉京;論義和團運動起源的三個階段[J];東岳論叢;2001年06期
9 高健斌;;《重修閩安鎮(zhèn)協(xié)署碑記》考釋[J];福建文博;2011年04期
10 鄭梅香;;關于近代福州錢莊若干問題的探討[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S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孫冬虎;;北京史年代辨誤二則[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北京風俗史研究[C];2007年
2 徐江雁;梁峻;李經(jīng)緯;;清朝御藥房名實及紫禁城署所居址考辨[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12屆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白瑩;;扎魯特蒙古昂罕系統(tǒng)進入清軍八旗始末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十一輯)[C];2013年
4 李育民;;晚清時期國體觀的變化試探[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輯)[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何威;河州土司何鎖南家族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丁健;民初農(nóng)商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茍爽;明清以來仡佬族分布格局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李關勇;文人·官員·社會變革[D];山東大學;2011年
6 張衛(wèi)明;晚清中國對國際法的運用[D];復旦大學;2011年
7 王一帆;清末地理大測繪:以光緒《會典輿圖》為中心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李永泉;《兒女英雄傳》考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國驥;清嘉慶、道光時期政治危機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10 胡啟揚;民國時期的漢口火災與城市消防(1927-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永貴;明清時期的桂越交通貿(mào)易[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崔永升;永tF刻帖與題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胡小平;清代官吏懲治施行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吳園林;財權·政權·憲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王新茹;明清珠三角城鎮(zhèn)發(fā)展引起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D];暨南大學;2011年
6 徐麗;明清肇慶城市的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D];暨南大學;2011年
7 楊歷業(yè);晚清時期的梁士詒[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航;清代荊州駐防將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旭彬;論清末新軍的營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江靜;晚清駐外公使與清政府教育改革[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靜;;錫伯族西遷與清朝西北實邊策略研究[J];新疆社科論壇;2014年01期
2 童元秀;試論近代移民對鞏固中國邊疆的作用[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萬雷;;論東漢“棄涼州”之議[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4期
4 張文淵;;隱士王符的治邊思想初探[J];社科縱橫;2012年09期
5 王晶晶;;王符《潛夫論》邊防思想初探[J];成功(教育);2007年09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23867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238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