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人口遷移信息采集的評述——基于全國人口普查及1%人口抽樣調查
本文選題:人口遷移 + 人口普查 ; 參考:《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摘要】:通過對歷次全國性人口調查中人口遷移信息收集活動的分析發(fā)現(xiàn):人口遷移概念的界定逐步明確,已形成一致的統(tǒng)計口徑;在人口信息資料收集中,有關人口遷移內容所占份額越來越大,資料越來越翔實;對于如何收集人口遷移信息在認識上也逐步明確。人口遷移信息資料的豐富與發(fā)展,反映了我國統(tǒng)計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ctivitie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the past national population survey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clear and has formed a consistent statistical caliber; in the collection of population information, The content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he information is more and more accurat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population migration is gradually clear.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terials on population migratio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our country's statistical system.
【作者單位】: 南京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BTJ015)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9SHD011)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南京財經(jīng)大學預研究資助項目(Y2012010)
【分類號】:C9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馬纓;近年來我國人口遷移研究的研究設計與數(shù)據(jù)特點[J];人口與經(jīng)濟;2004年02期
2 王德,葉暉;1990年以后的中國人口遷移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04年01期
3 孫福濱,李懷祖;中國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的分類界定[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4 楊雪;再論人口“遷移”的概念與統(tǒng)計口徑界定[J];西北人口;2004年01期
5 楊云彥;中國人口遷移的規(guī)模測算與強度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云彥;秦尊文;;人口流動、土地流轉與新農村建設[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李鐵立;徐建華;;“泛珠三角”產(chǎn)業(yè)、人口分布空間變動的趨勢分析[J];地理科學;2006年04期
3 何景熙;進鎮(zhèn)還是進城:農民理性選擇下的非農就業(yè)問題探討[J];調研世界;2004年03期
4 楊云彥;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人口遷移的若干新特點[J];南方人口;2004年03期
5 劉琳;;遷入人口的職業(yè)構成對遷入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J];南方人口;2006年01期
6 何景熙;我國西部小城鎮(zhèn)非農就業(yè)的產(chǎn)業(yè)基礎研究——基于鎮(zhèn)區(qū)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的經(jīng)驗分析[J];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7 雷敏,馮九璋;女性文化程度與生育率[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胡英;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長表抽樣和數(shù)據(jù)評估及應用[J];人口研究;2002年05期
9 段成榮,梁宏,伍小蘭;近二十年來我國人口遷移和流動調查綜論[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2年01期
10 許鵬,王曉波;利用五普數(shù)據(jù)分析中國外來人口流動的基本規(guī)律[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閻志剛;;從外來人口的法制化管理看我國政府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論文集[C];2004年
2 劉澤雙;蘇大偉;甄翠;;基于產(chǎn)業(yè)結構的城鄉(xiāng)統(tǒng)籌勞動力配置模型[A];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jīng)濟數(shù)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俞路;20世紀90年代中國遷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間極化效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利萍;教育與勞動力流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佐藤孝弘;論社會責任對公司治理模式的影響[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4 逄錦波;青島市人口遷移的經(jīng)濟社會影響及對策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5 王衛(wèi);勞動力遷移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波;昆明市流動人口空間結構及管理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維貞;社會轉型與當然中國法的合理性初探[D];西南政法大學;2004年
3 王麗麗;沿海地區(qū)縣域人口遷移機制及其空間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4 周文娜;上海市郊區(qū)縣外來人口社會空間結構及其演化的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5 劉彥辰;1990年代中國省際人口遷移特征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6 苗向玲;我國“農民工”社會流動的法律調整[D];吉林大學;2006年
7 王培同;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城市化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小屏;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9 羅慶菊;遷徙自由在新中國的變遷[D];湘潭大學;2006年
10 朱云;城鎮(zhèn)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利洪;劉洲;;芻議“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羅建河;流動兒童教育問題探析[J];教育科學;2002年04期
3 范先佐;“流動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04期
4 許傳新,陳國華;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社會支持因素分析[J];青年研究;2004年04期
5 李樹茁;中國80年代的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口遷移研究[J];人口與經(jīng)濟;1994年03期
6 王桂新;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以來省際人口遷移區(qū)域模式及其變化[J];人口與經(jīng)濟;2000年03期
7 李仲生;中國的經(jīng)濟開放與經(jīng)濟型人口流動[J];人口與經(jīng)濟;2001年06期
8 周皓;我國人口遷移研究的回顧、總結與討論[J];人口與經(jīng)濟;2002年01期
9 周福林;段成榮;;留守兒童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06年03期
10 丁金宏;中國人口省際遷移的原因別流場特征探析[J];人口研究;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fā)河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實施意見的通知[J];河南政報;2000年06期
2 趙玉梅 ,葉北笳;前所未有的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J];統(tǒng)計與決策;2001年06期
3 孫懷陽,,于弘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下的人口普查和人口調查[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4年01期
4 劉惠芬;人口普查在德國——赴德國考察體會[J];上海統(tǒng)計;1997年12期
5 ;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如何把數(shù)據(jù)搞準[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6 ;北京市人口普查登記拉開帷幕[J];北京統(tǒng)計;2000年11期
7 ;杜五安副省長在山西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山西統(tǒng)計;2000年06期
8 ;落實精神 真抓實干 努力搞好人普工作──全省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會議在哈爾濱召開[J];統(tǒng)計與咨詢;2000年03期
9 慈勤英;香港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開發(fā)使用模式對大陸的借鑒意義[J];人口研究;2003年01期
10 胡桂華;杜小平;;在傳承中突破——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有資可鑒[J];數(shù)據(jù);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祖榮;;可持續(xù)發(fā)展視角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以杭州為例[A];2008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論文集(2)[C];2008年
2 李思名;;中國人口省際遷移比較研究——以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抽樣資料為例[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3 蘇墨;李滿春;楊靜;陳子悅;;人口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段艷;;廣東省流動人口淺析[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楊奇連;;前言[A];西寧市人口問題研究論文集[C];1993年
6 原野;;我國老年人口死亡率研究[A];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003年度優(yōu)秀論文集[C];2003年
7 劉延年;《西部大開發(fā)中人口問題》課題組;;西部大開發(fā)中的人口問題(下)[A];陜西省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會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8 郁龍余;王曉華;;深圳人口發(fā)展與行為準則的規(guī)范[A];2001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論壇:WTO與特區(qū)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賀偉杰;;西寧市少數(shù)民族人口增長原因初探[A];西寧市人口問題研究論文集[C];1993年
10 王慶華;;破解出生性別比失衡問題[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志偉 通訊員 王含丹;浙江省人口普查準備工作扎實推進[N];中國信息報;2009年
2 記者 盧躍 通訊員 王俊斌 王宙;第六次人口普查11月起入戶登記[N];益陽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劉書臻;統(tǒng)籌安排 扎實做好人口普查工作[N];中國信息報;2010年
4 記者 王粲;我市精心部署第六次人口普查[N];濟寧日報;2010年
5 記者 李冬明;我省部署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N];江西日報;2010年
6 徐林 楊暢文;湖南部署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工作[N];中國信息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王志偉 史家美 楊永彥 通訊員劉懷光;各地高度重視人口普查工作[N];中國信息報;2010年
8 ;遼寧人口普查準備工作扎實推進[N];中國信息報;2010年
9 記者 楊平昌;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將于11月進行[N];海南農墾報;2010年
10 記者 董學彥;切實組織好我省人口普查工作[N];河南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煜程;我國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以來的出生性別比變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兵;試論遼寧省人口政策的調整[D];東北大學;2005年
2 陳雨;大都市人口發(fā)展與空間分布比較研究[D];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2006年
3 張洪陽;重慶市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分析與模型診斷[D];重慶大學;2003年
4 龐蘭芳;非線性雙性別人口發(fā)展模型創(chuàng)新暨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參數(shù)識別與評估(2000-2006)[D];廈門大學;2009年
5 康雯琴;市中心區(qū)白天人口特征及其對區(qū)域發(fā)展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劉寧;涼山彝族地區(qū)歷史人口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2年
7 童琳琳;上海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劉婷;湖南省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衡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9 吳信學;安徽省人口城市化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10 賈寧;基于分形的上海市人口分布變動與郊區(qū)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89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188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