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道時期新疆移民落籍方式初探
本文選題:新疆 切入點:移民政策 出處:《西域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通過對學界關(guān)注較少的嘉道時期的新疆移民狀況的考察,探討了移民的落籍過程和途徑。研究揭示,嘉道時期的移民進入新疆后,主要通過直接安置、升科納糧、經(jīng)營地產(chǎn)、服刑役期滿為民等方式落籍,成為新疆民戶。而落籍方式的不同選擇,不僅與移民的來源、身份和職業(yè)有關(guān),更與統(tǒng)治者移民政策的弛禁和時代變化有關(guān)。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migration situation in Xinjiang during the Jia-Dao period, which has been paid less attention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ways of emigration. The study reveals that after the immigrants of the Jia-Dao period entered Xinjiang, they were mainly promoted to receive food through direct resettlement. The management of real estate, serving the term of service for the people, become Xinjiang residents, and the different choice of the way of descen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ource, status and occupation of immigra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relaxation of immigration policy of rulers and changes of the time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985工程新時期經(jīng)費的資助
【分類號】:K249;C92-0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培華;;清代伊犁屯田的水利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蔣靜;;清朝后期新疆屯墾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J];兵團黨校學報;2011年05期
3 王聰延;;清代新疆漢族社區(qū)的形成和發(fā)展[J];兵團黨校學報;2012年01期
4 張航;;試論準噶爾問題在西北凸顯的雙重原因[J];才智;2010年34期
5 張小亮;張一泉;;清代廣西的全面開發(fā)[J];滄桑;2009年04期
6 趙旭峰;;半殖民語境下的滇越鐵路與云南社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7 王夏剛;;“糧賤工貴”——清代新疆糧食價格與工錢反差探析[J];大連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8 聶紅萍;;清代雍乾朝經(jīng)營敦煌述論[J];敦煌學輯刊;2007年04期
9 李瑩;;從《闖關(guān)東》到《走西口》:論遷徙題材的期待視野和傳播功能[J];電影文學;2009年14期
10 劉春玲;;論走西口對清代內(nèi)蒙古西部社會發(fā)展的貢獻[J];鄂爾多斯文化;2006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霞;清代新疆民族關(guān)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張榮;清朝乾隆時期哈薩克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3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會變遷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永帥;近代云南的開埠與口岸貿(mào)易研究(1889-1937)[D];復旦大學;2011年
5 楊永福;滇川黔相連地區(qū)古代交通的變遷及其影響[D];云南大學;2011年
6 鄒建達;清前期云南的督撫、道制與邊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7 闞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遷移與區(qū)域開發(f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樊傳庚;新疆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利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9 黃正林;黃河上游區(qū)域農(nóng)村經(jīng)濟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學;2006年
10 娜拉;清末民國時期新疆游牧社會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麗;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屯墾與戌邊關(guān)系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2 彭修建;清代伊犁維吾爾族移民經(jīng)濟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3 馬建輝;文景、貞觀、康雍乾時期的土地制度及啟示[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浩宇;基于多學科手段的歷史時期墾殖綠洲重建方法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王超;清代乾嘉時期總理各回城事務(wù)參贊大臣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吳琴峰;明洪武永樂時期對河西地區(qū)的經(jīng)營[D];蘭州大學;2011年
7 周華鋒;清代新疆屯田與城鎮(zhèn)市場的發(fā)展[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阿如汗;內(nèi)蒙古中西部諸廳之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9 道日娜;清代阿拉善和碩特旗財政相關(guān)問題[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于孟林;駐藏大臣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阿不都熱合曼·吾拉衣木;;清朝前期新疆行政管理制度研究[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2 楊策;左宗棠與規(guī)復新疆[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3 吳福環(huán);謝彬在《新疆游記》中表述的治理開發(fā)新疆的思想[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3年04期
4 李行力;清朝統(tǒng)一新疆后推行的各項政策[J];西北史地;1998年04期
5 方立軍;龔自珍論新疆防務(wù)[J];西域研究;2002年04期
6 唐艷華;;祁韻士在新疆的文化活動及其影響[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7 汪濤;梁蕭;;論秦移民的變遷歷程[J];船山學刊;2007年01期
8 殷晴;;物種源流辨析——漢唐時期新疆園藝業(yè)的發(fā)展及有關(guān)問題[J];西域研究;2008年01期
9 李大洋;;1832年清與浩罕議和再探析[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丁立軍;;新疆軍府制的建立及其局限[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士尊;;清代東北移民與社會變遷:1644—1911[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胡積德;;淺析《徐霞客游記》記載明代貴州的漢族移民問題[A];徐霞客在浙江·續(xù)三——徐霞客與麗水旅游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達生;;《明代衛(wèi)所軍戶研究》[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4 馬大正;汪玉明;由道布;;新疆和碩特蒙古札薩克印考述[A];蒙古史研究(第一輯)[C];1985年
5 蔡家藝;;新疆察哈爾營、厄魯特營概述[A];蒙古史研究(第二輯)[C];1986年
6 邱敏;;南朝土斷“階段性”特征芻議[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賀維;我國古代戶籍管理[N];云南政協(xié)報;2000年
2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 韓光輝;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市戶籍管理[N];中國檔案報;2010年
3 楊圣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N];中國民族報;2002年
4 胡劍;萬里修書只為“婚”[N];中國檔案報;2006年
5 孫武;流放的身影[N];中國檔案報;2006年
6 劉孔艷;回憶舊時的西固交通[N];蘭州日報;2006年
7 蕭毅彪;香妃秘葬新疆始末[N];中國檔案報;2001年
8 余駿升;清平定張格爾在新疆策劃的叛亂[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2年
9 黃劍華;秦人治蜀[N];成都日報;2006年
10 邢靜 高文靜;“申遺”雖然成功 保護之路仍長[N];中國民族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牛小燕;論治邊名臣松筠[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2 劉永強;兩漢時期的西域及其經(jīng)濟開發(f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芳;清代新疆漢民族的社會風俗初探[D];新疆大學;2004年
2 安陽;清代新疆錫伯族移民及其邊疆開發(f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3 王愛敏;漢代戶籍制度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淑芳;周代戶籍制度簡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吳軼群;清代新疆人口研究[D];新疆大學;2001年
6 張嫣;東晉、宋齊財政機構(gòu)的沿革及其職能變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曲淑華;試論金代治安管理制度[D];吉林大學;2006年
8 姜廣達;清史《伊犁將軍表》編纂與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9 鮑一銘;漢代城市人口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紀志霞;清代臺灣士紳階層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6722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167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