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思想的倫理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09 00:09
本文關鍵詞:群眾路線思想的倫理價值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方法論,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黨的群眾路線是對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發(fā)展和超越,他即克服了中國階級社會對“人民”的狹隘理解,又突破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民主觀的束縛,是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所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科學理論體系。黨的群眾路線的科學性在于他是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為直接理論來源,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作為認識論基礎,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作為根本方法,使得其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科學闡述,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的深刻而準確的運用,這也奠定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理論基礎。黨的群眾路線具有深刻的科學內(nèi)涵和倫理特征。黨的群眾路線所體現(xiàn)具有主體性、實踐性和時代性特征的新的倫理關系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遠大理想與價值追求的辯證統(tǒng)一,堅持為民理念和服務宗旨的歷史統(tǒng)一,堅持發(fā)展動力與發(fā)展目標的具體統(tǒng)一。黨的群眾路線所構建的新的倫理關系,徹底改變了中國階級社會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所構建的道德體系和價值觀念,奠定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堅持的倫理理論和實踐基礎。在新形式、新常態(tài)、新要求下,中國共產(chǎn)黨踐行群眾路線首要的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以新的道德觀念和倫理關系教育群眾,引領群眾。其次,要堅持從中國改革和發(fā)展實際出發(fā),深刻把握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堅持問政于民。第三,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是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法制教育,積極推進道德法制化進程,大力實施依法治國。同時,要實現(xiàn)德育與法育相結合,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樹立法治觀念,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用權、依法律己,并努力增強黨員干部自我改造意識、公仆意識、法紀意識、自強不息意識、積小善意識,從根本上維護和鞏固黨的新的道德體系。
【關鍵詞】:群眾路線 倫理內(nèi)涵 倫理特征 民本思想 民主思想 倫理途徑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25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第1章 群眾路線思想與中國民本與西方民主思想之比較13-24
- 1.1 群眾路線與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比較13-19
- 1.1.1 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發(fā)展歷程13-16
- 1.1.2 民本思想的歷史作用16-17
- 1.1.3 群眾路線與中國古代民本思想之異同17-18
- 1.1.4 群眾路線對民本思想的傳承與超越18-19
- 1.2 群眾路線與西方民主思想之比較19-24
- 1.2.1 西方民主思想的起源19-22
- 1.2.2 群眾路線與西方民主思想的區(qū)別22
- 1.2.3 群眾路線對西方民主思想的超越22-24
- 第2章 群眾路線的發(fā)展歷程與哲學基礎24-30
- 2.1 群眾路線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24-27
- 2.2 群眾路線的哲學基礎27-30
- 2.2.1 黨的群眾路線的歷史觀來源28
- 2.2.2 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論基礎28-29
- 2.2.3 黨的群眾路線的方法論依據(jù)29-30
- 第3章 群眾路線的倫理內(nèi)涵與特征30-36
- 3.1 群眾路線的倫理內(nèi)涵30-32
- 3.1.1 遠大理想與價值追求辯證統(tǒng)一的道德觀念30-31
- 3.1.2 為民理念和服務宗旨歷史統(tǒng)一的道德規(guī)范31
- 3.1.3 發(fā)展動力與發(fā)展目標具體統(tǒng)一的道德實踐31-32
- 3.2 群眾路線的倫理特征32-36
- 3.2.1 注重“人民”的主體性32-33
- 3.2.2 強調(diào)“人民”的實踐性33-34
- 3.2.3 突出“人民”的時代性34-36
- 第4章 踐行群眾路線的倫理途徑36-43
- 4.1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36-37
- 4.2 完善黨的執(zhí)政理念建設37-38
- 4.2.1 尋找適應中國實情的執(zhí)政規(guī)律37-38
- 4.2.2 實現(xiàn)黨執(zhí)政體制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38
- 4.2.3 認真落實“問政于民”38
- 4.3 提高黨員干部自身道德修養(yǎng)38-43
- 4.3.1 深化法律的強制性39-40
- 4.3.2 實現(xiàn)德育與法育相結合40-43
- 結語43-44
- 參考文獻44-46
- 致謝46-47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論文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廣銀;;十八大報告的倫理意蘊[J];道德與文明;2013年01期
2 郭良婧;郭廣銀;;“中國夢”的倫理意蘊、表征及構建路徑分析[J];探索;2013年05期
3 歐陽媛;王維國;;群眾路線的唯物史觀意蘊的認識與實踐途徑[J];前線;2014年03期
4 陳先達;唯物史觀視野中的“以人為本”[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 李章軍;[N];人民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汪濤;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理念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肖思寒;胡錦濤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茂平;論以德治國背景下的干部道德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雷濤;論科學發(fā)展觀的倫理意蘊[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滕振國;胡錦濤群眾觀的倫理意蘊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4 張保震;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研究[D];中共遼寧省委黨校;2014年
本文關鍵詞:群眾路線思想的倫理價值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40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3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