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論綱
發(fā)布時間:2022-12-04 08:15
新冠疫情暴露出了我國現(xiàn)有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的種種不足,我國生物安全法律治理機制面臨巨大挑戰(zhàn)。對此,要采取"整體化+類別化"的規(guī)制模式,盡快落實《生物安全法》規(guī)定的基本制度,并由其統(tǒng)率和協(xié)調各單行法律法規(guī)、技術規(guī)范、倫理準則、國家標準等,共同構成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要遵循風險預防、公眾參與、分類監(jiān)管、嚴格責任、國際合作等基本原則,形成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保障機制、生物安全分級分類監(jiān)管機制、風險監(jiān)測預警與應急響應機制、風險管理機制、恢復和補救機制、生物安全防御機制、法律責任機制等制度保障體系。中國特色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目標是維護國家生物主權、生物安全和人類健康,促進生物科技和生物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推進生物安全全球合作共治,增強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它體現(xiàn)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政治要求,反映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制度功能,承載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彰顯著風險責任理念的法律價值。
【文章頁數(shù)】:17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我國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面臨挑戰(zhàn)
(一)我國面臨的生物安全新形勢
(二)我國現(xiàn)有生物安全法律治理框架
(三)我國現(xiàn)行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不足
三、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思想遵循與法律理念
(一)體現(xiàn)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政治要求
(二)反映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制度功能
(三)承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
(四)彰顯風險責任理念的法律價值
四、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目標與原則
(一)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主要目標
(二)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1. 風險預防原則
2. 公眾參與原則
3. 分類監(jiān)管原則
4. 嚴格責任原則
5. 國際合作原則
五、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模式與路徑
(一)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規(guī)制對象和范圍
(二)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構建模式
(三)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形成
(四)國家生物安全制度保障體系的構成
六、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安全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J]. 侯東德. 社會科學輯刊. 2020(04)
[2]前沿生物技術發(fā)展的安全威脅:應對與展望[J]. 薛楊,俞晗之. 國際安全研究. 2020(04)
[3]疫情防控法律體系優(yōu)化的邏輯及展開[J]. 王晨光. 中外法學. 2020(03)
[4]《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定位及其展開[J]. 秦天寶. 社會科學輯刊. 2020(03)
[5]生物安全保障的法治原則與實現(xiàn)路徑[J]. 于文軒. 探索與爭鳴. 2020(04)
[6]關于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若干思考[J]. 莫紀宏.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4)
[7]《生物安全法》的基本原則和制度[J]. 楊朝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8]《生物安全法》應把握立法重心和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銜接[J]. 劉銀良,薛達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9]《生物安全法》應重點管控生物技術研究和商業(yè)化應用[J]. 崔國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10]《生物安全法》應突出生物技術安全防范問題[J]. 劉旭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本文編號:3707905
【文章頁數(shù)】:17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我國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面臨挑戰(zhàn)
(一)我國面臨的生物安全新形勢
(二)我國現(xiàn)有生物安全法律治理框架
(三)我國現(xiàn)行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不足
三、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思想遵循與法律理念
(一)體現(xiàn)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政治要求
(二)反映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制度功能
(三)承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
(四)彰顯風險責任理念的法律價值
四、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目標與原則
(一)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主要目標
(二)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1. 風險預防原則
2. 公眾參與原則
3. 分類監(jiān)管原則
4. 嚴格責任原則
5. 國際合作原則
五、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構建的模式與路徑
(一)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規(guī)制對象和范圍
(二)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構建模式
(三)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形成
(四)國家生物安全制度保障體系的構成
六、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安全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J]. 侯東德. 社會科學輯刊. 2020(04)
[2]前沿生物技術發(fā)展的安全威脅:應對與展望[J]. 薛楊,俞晗之. 國際安全研究. 2020(04)
[3]疫情防控法律體系優(yōu)化的邏輯及展開[J]. 王晨光. 中外法學. 2020(03)
[4]《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定位及其展開[J]. 秦天寶. 社會科學輯刊. 2020(03)
[5]生物安全保障的法治原則與實現(xiàn)路徑[J]. 于文軒. 探索與爭鳴. 2020(04)
[6]關于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治體系的若干思考[J]. 莫紀宏.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4)
[7]《生物安全法》的基本原則和制度[J]. 楊朝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8]《生物安全法》應把握立法重心和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銜接[J]. 劉銀良,薛達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9]《生物安全法》應重點管控生物技術研究和商業(yè)化應用[J]. 崔國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10]《生物安全法》應突出生物技術安全防范問題[J]. 劉旭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5)
本文編號:37079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70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