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選考試制度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04 02:12
本文關鍵詞:我國公選考試制度的問題及對策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漸開展并得到不斷深化,特別是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制度取得了重大進展,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制度。其中,公開選拔領導干部考試制度(以下簡稱公選考試制度)作為創(chuàng)新制度之一,打破了原先論資排輩的保守觀念和按部就班的沉悶局面,干部提拔不再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形式也不僅僅局限于組織舉薦委任,使富有上進心、工作實績、群眾基礎的優(yōu)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為干部人事制度注入了新鮮血液。開展公選考試制度研究,是現(xiàn)代法治國家治理的需要,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更是公選考試制度自身建設的需要。 公選考試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共經(jīng)歷了五個階段,分別是初步探索(1980年至1987年)、試點改進(1988年至1992年)、中央推廣(1992年至1998年)、形成框架(1999年至2004年)以及完善提高階段(2005年至今)。如今,公選考試制度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生命力,大有成為干部選任制度主體的趨勢。公選考試制度有五條基本原則,即民主、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在整個公選過程中,五條基本原則是互相關聯(lián)的,民主公開是公選考試制度的前提和基礎,平等是參與人的權利,競爭是合法途徑和手段,擇優(yōu)是最終目的。 通過詳細分析親身經(jīng)歷的邯鄲市兩縣公選考試,并結合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公選考試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打破了選人用人的陳舊觀念,鼓勵人才自我表現(xiàn),主動出擊;擴大了選人視野,拓寬了用人渠道,使優(yōu)秀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激發(fā)了領導干部的進取心,促使領導干部將精力用在學習進修、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增強了干部選任工作的透明度,整個過程都置于嚴密監(jiān)督之下,嚴防選人用人不正之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公選考試隨意性較大。崗位分析不到位,公選時間不確定,公選過程中隨意增減環(huán)節(jié);二是測評簡單化、教條化。筆試面試等環(huán)節(jié)形式內(nèi)容千篇一律,很容易被考生猜到;三是公選考試投入成本過高。主要在重視程度高、工作人員多、實施周期長、費用投入大等幾個方面;四是公選考試配套措施和后續(xù)關注存在不足。配套措施跟進不到位,崗前培訓不充分,對落選干部也沒有充分利用。分析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制度惰性阻滯、思想觀念影響和技術層面制約等因素。 鑒于以上問題,如何努力提高公選考試水平,完善工作機制,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一是要營造良好社會環(huán)境?茖W合理的看待公選考試,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引起黨委(黨組)的高度重視,切實轉變干部觀念,引導群眾關注公開選拔;二是要規(guī)范工作程序。合理確定選拔范圍和時間,成立公選日常機構,制定實施細則,組織任前培訓,推行職業(yè)考官,完善公示環(huán)節(jié),注重跟蹤管理,全程跟蹤監(jiān)督;三是完善測評內(nèi)容。完善題庫建設,科學命題,創(chuàng)新面試模式,加強組織考察工作;四是壓縮公選成本。合理控制公選時間,推行筆試成績有效期制度,充分利用公選資源。
【關鍵詞】:公選考試制度 公開選拔 問題 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262.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6
- (一)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11-12
- 1. 問題的提出11
- 2. 研究意義11-12
- (二)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3
- 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
- 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2-13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 研究思路13
- 2. 研究方法13-14
- (四) 創(chuàng)新點、難點與不足14-16
- 1. 創(chuàng)新點14
- 2. 難點14
- 3. 不足14-16
- 一、 公選考試制度及其理論基礎16-24
- (一) 公選考試制度16-21
- 1. 概念16-17
- 2. 背景與進程17-19
- 3. 基本原則19-21
- (二) 理論基礎21-24
- 1. 制度相關理論21-22
- 2. 個別差異理論22
- 3. 人職匹配理論22-24
- 二、 邯鄲市兩縣公選考試情況簡介24-29
- (一) G 縣公選考試介紹24-26
- 1. 崗位設定24
- 2. 發(fā)布公告24
- 3. 報名與資格審查24
- 4. 筆試24-25
- 5. 面試25
- 6. 考察考核25-26
- 7. 落實待遇及跟蹤培養(yǎng)26
- (二) Q 縣公選考試介紹26-29
- 1. 崗位設定26
- 2. 發(fā)布公告26
- 3. 報名與資格確認26
- 4. 筆試26-27
- 5. 面試27
- 6. 資格復審及體檢27
- 7. 組織考察27
- 8. 研究決定27-28
- 9. 特點28-29
- 三、 公選考試制度現(xiàn)狀分析29-37
- (一) 已有成效29-30
- 1. 打破了選人用人的陳舊觀念29
- 2. 拓寬了選人用人視野29
- 3. 激發(fā)了領導干部的進取心29
- 4. 增強了干部選任工作的透明度29-30
- (二) 存在問題30-34
- 1. 公選考試隨意性較大30-31
- 2. 測評簡單化教條化31-32
- 3. 公選考試投入成本過高32-33
- 4. 公選考試配套措施和后續(xù)關注存在不足33-34
- (三) 原因分析34-37
- 1. 制度惰性阻滯34-35
- 2. 思想觀念影響35
- 3. 技術層面制約35-37
- 四、 完善公選考試制度的對策37-45
- (一) 營造良好社會環(huán)境37-38
- 1. 科學合理的看待公選考試37
- 2. 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37
- 3. 黨委(黨組)足夠重視37-38
- 4. 切實轉變干部觀念38
- 5. 引導群眾關注公開選拔38
- (二) 規(guī)范工作程序38-41
- 1. 成立日常機構38-39
- 2. 制定實施細則39
- 3. 合理確定選拔范圍和時間39
- 4. 將面試考官推向職業(yè)化39-40
- 5. 完善公示環(huán)節(jié)40
- 6. 組織任前培訓40
- 7. 注重全程監(jiān)督管理40-41
- (三) 完善測評內(nèi)容41-43
- 1. 完善題庫建設41
- 2. 科學命題41-42
- 3. 創(chuàng)新面試模式42
- 4. 加強組織考察工作42-43
- (四) 壓縮公選成本43-45
- 1. 合理控制時間43
- 2. 聯(lián)合開展43-44
- 3. 推行筆試成績有效期制度44
- 4. 充分利用公選資源44-45
- 結論45-47
- 參考文獻47-49
- 附錄49-51
- 后記51-52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蕭鳴政;;關于當前我國領導干部公選制問題的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2 王漢斌;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制度分析[J];長江論壇;2004年03期
3 李業(yè)旗;劉文佳;;做好公選領導干部面試試題的命制工作應注意的問題[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4 汪繼紅;公選考試與科舉考試的報考條件及施測程序分析[J];湖北招生考試;2003年16期
5 李宗范;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制度改革的倫理追尋[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戴允康;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的深層探究[J];理論與改革;1995年10期
7 劉志偉;冉清;趙學坤;;當前公選工作的特點、問題與完善思路[J];領導科學;2013年18期
8 胡序杭;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任用機制探析[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本文關鍵詞:我國公選考試制度的問題及對策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42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4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