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法律移植之殤
本文關鍵詞:晚清法律移植之殤,,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中國傳統(tǒng)的家族制度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法系獨有特征的家族法在維護傳統(tǒng)禮制等社會秩序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迨至清朝末年西法東漸,尤其是隨著自由、民主等異于家族倫理的觀念開始在中國傳播,清廷為挽救內(nèi)憂外患的危局,遂向西方尋求救國之道,沈家本等人主持的晚清修律由此拉開序幕,也是中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移植西方法律的開始,家族法制度也成為修律意欲革除(變革)的主要對象,在家族法被移出國家成文法后,家族法作為習慣法,以其歷史的慣性仍然在社會中保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清末的法律移植對于中國社會有著諸多積極而深刻的影響,使得中國法制朝著近代化進發(fā),然而這并未能使中國社會真正地通向法治,法律移植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和理念、家族倫理本位的傳統(tǒng)法律精神以及當時中國社會的情勢都使得這場法律移植伴隨著王朝覆滅以失敗而告終,留給后人無盡的遺憾和反思。在觀念的移植方面,西方法治的核心個人本位的立法精神并未確立,傳統(tǒng)的禮制秩序被打破,家國危亡之際,國家主義乘機膨脹,對后世影響更為深遠,更加確立了對個人主義的優(yōu)勢;移植而來的法律文本,先進的制度設計與社會現(xiàn)實之間出現(xiàn)了背離,移植來的法律難以適應即本土化異常艱難,而傳統(tǒng)的法律則被擠壓到更為狹窄偏僻的時空中去,使傳統(tǒng)的法律不得不面對這樣一種尷尬:與新法相比,它被貼以有違時代、落后的標簽,在調(diào)整社會關系時,它卻代替移植而來的法律發(fā)揮效用。即使在當下社會,我們依然能夠找到家族法制度在晚清法律移植中沖突的范式。
【關鍵詞】:家族法 法律移植 個人主義 國家主義 本土化
【學位授予單位】:內(nèi)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D92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部分 晚清家族法的變遷與法律移植10-26
- 一、家族法的概念、內(nèi)容10-17
- (一) 家族法的概念11
- (二) 家族法的主要內(nèi)容11-15
- (三) 家族本位的傳統(tǒng)法律觀15-17
- 二、晚清法律移植17-21
- (一) 晚清法律移植的啟動17-18
- (二) 晚清法律移植的理念18-20
- (三) 晚清法律移植的路徑20-21
- 三、晚清法律移植背景下家族法的變遷21-26
- (一) 家族觀念的變化21-23
- (二) 法律文本中家族法的變化23-25
- (三) 家族法為代表的傳統(tǒng)法律之變遷25-26
- 第二部分 晚清法律移植之殤論析—以家族法為樣本的分析26-35
- 一、家族法與“移植而來”的新律26-31
- (一) 家族法對刑律移植的“排斥”27-28
- (二) 家族法對民律草案的“排斥”28-29
- (三) 形式上的禮法分離——法律與社會的背離29-31
- 二、家族本位、個人本位與國家本位31-35
- (一) 個人本位——西方法律的核心31-32
- (二) 從家族本位到個人本位過渡的失敗32-33
- (三) 從家族本位到國家本位33-35
- 第三部分 晚清法律移植反思35-45
- 一、晚清法律移植的雙重背離36-38
- (一) 法律移植應然目標與方法的背離——“偽個人本位”36-37
- (二) 法律移植應然目標與實然結(jié)果的背離——“國家主義”膨脹37-38
- 二、晚清法律移植本土化反思38-45
- (一) 缺乏主動性、忽視本土民情,法律移植不能自洽38-40
- (二) 外國法本土化的合理路徑40-41
- (三) 中禮與西法的關系41-43
- (四) 法律移植與鄉(xiāng)土社會43-45
- 結(jié)語45-46
- 參考文獻46-50
- 致謝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蕾;論中國的法律移植問題[J];南都學壇;2002年02期
2 李長友;論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綏化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3 張麗;試論法律移植的主體[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何勤華;關于法律移植語境中幾個概念的分析[J];法治論叢;2002年05期
5 鄒曉紅;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芻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吳傳毅;論法律移植[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王保智;論法律移植[J];求實;2003年09期
8 于沛霖,王海燕;關于法律移植的內(nèi)涵及形式的學理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胡成建,聶施恒;法律移植的基本問題研究[J];行政與法;2003年11期
10 張麗;試論法律移植應遵循的原則[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傳法;;法律移植簡論——從發(fā)展的觀點看[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2 何勤華;;關于法律移植的幾個基本問題[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3 王文;;論法律移植與法律融合[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4 張華德;武杰;;熵理論視域下的法律移植[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5 強世功;;法律移植的終結(jié)——對當代中國法理學的反思[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6 A.哈丁;高鴻鈞;;東南亞的比較法和法律移植:“習俗雜音”的意蘊[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7 馮卓慧;;法律移植問題探討[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8 肖光輝;;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現(xiàn)象的關聯(lián)考察——兼論我國法的本土化問題[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9 周偉文;;法律移植和法治[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10 蔣巖波;;論提高法律移植的效用[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瞿琨;法律移植與中國的法治土壤[N];光明日報;2005年
2 熊
本文編號:3383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3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