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巴黎時代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的法律對策
發(fā)布時間:2021-02-13 04:32
2015年11月29日,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締約方次會議,在法國巴黎召開。歷經(jīng)近半個月的談判與磋商后,次月12日,締約方最終就巴黎氣候大會的會議內容達成共識,大會成果主要呈現(xiàn)在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巴黎協(xié)定》(下稱“協(xié)定”)中。為展現(xiàn)作為氣候大國的使命擔當和歷史責任感,中國早在巴黎氣候大會召開前5個月即向《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秘書處遞交了負責任的國家自主減排目標。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巴黎協(xié)定》設定的目標是具體而緊迫的,由于受到自身國情限制和國際社會現(xiàn)實的雙重壓力,要減緩國內氣候變化,并兌現(xiàn)《巴黎協(xié)定》項下中國關于溫室氣體減排的承諾,可謂道阻且長。本文從《巴黎協(xié)定》出臺的背景,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入手,分析了我國在后巴黎時代兌現(xiàn)《巴黎協(xié)定》項下的承諾所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在最后一章,結合我國減緩氣候變化面臨的挑戰(zhàn),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即我國應借鑒典型國家和地區(qū)關于減緩氣候變化所采取的立法措施,努力建成低碳、高效的現(xiàn)代能源體系,此外還應加快內化《巴黎協(xié)定》為國內立法的步伐,同時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及國際法治體系的建設。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主要思路
二 后巴黎時代國際社會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果及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后巴黎時代國際社會關于氣候變化的談判成果及其局限性
(二)后巴黎時代我國減緩氣候變化取得的成果及面臨的挑戰(zhàn)
(三)本章小結
三 典型國家和地區(qū)應對氣候變化的法治進程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一)典型國家和地區(qū)應對氣候變化的法治進程
(二)典型國家和地區(qū)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對策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三)本章小結
四 后巴黎時代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的法律對策
(一)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的法治現(xiàn)狀及其局限性
(二)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的法律對策
(三)對《巴黎協(xié)定》的總體反思及其與我國氣候變化立法的銜接策略
(四)本章小結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助力中國戰(zhàn)略機遇期[J]. 阮宗澤. 國際問題研究. 2018(01)
[2]后巴黎時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研究[J]. 張琪靜. 環(huán)境與發(fā)展. 2017(10)
[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J]. 郝立新,周康林.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17(06)
[4]演變與應對:氣候治理語境下國際環(huán)境合作原則的新審視——以《巴黎協(xié)議》為中心的考察[J]. 蔡守秋,張文松.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5]低碳技術的法律規(guī)制——以《氣候變化應對法》(建議稿)相關條款為分析背景[J]. 周琛. 法學評論. 2016(05)
[6]減緩氣候變化——對《能源法》的建議[J]. 梁穎. 法制博覽. 2016(06)
[7]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J]. 曹明德. 中國法學. 2016(01)
[8]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的若干思考[J]. 李艷芳,張忠利,李程.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9]論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立法模式的選擇[J]. 王燦發(fā),劉哲.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5(06)
[10]利馬氣候大會成果分析與展望[J]. 呂學都.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5(02)
博士論文
[1]多層治理視角下歐盟氣候政策決策研究[D]. 鞏瀟泫.山東大學 2017
[2]全球氣候治理與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D]. 李盛.吉林大學 2012
[3]氣候變化國際法問題研究[D]. 韓纓.華東政法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后巴黎時代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挑戰(zhàn)與戰(zhàn)略選擇[D]. 陳思靜.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031977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一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方法、主要思路
二 后巴黎時代國際社會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果及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后巴黎時代國際社會關于氣候變化的談判成果及其局限性
(二)后巴黎時代我國減緩氣候變化取得的成果及面臨的挑戰(zhàn)
(三)本章小結
三 典型國家和地區(qū)應對氣候變化的法治進程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一)典型國家和地區(qū)應對氣候變化的法治進程
(二)典型國家和地區(qū)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對策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三)本章小結
四 后巴黎時代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的法律對策
(一)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的法治現(xiàn)狀及其局限性
(二)我國減緩氣候變化的法律對策
(三)對《巴黎協(xié)定》的總體反思及其與我國氣候變化立法的銜接策略
(四)本章小結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助力中國戰(zhàn)略機遇期[J]. 阮宗澤. 國際問題研究. 2018(01)
[2]后巴黎時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研究[J]. 張琪靜. 環(huán)境與發(fā)展. 2017(10)
[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J]. 郝立新,周康林.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17(06)
[4]演變與應對:氣候治理語境下國際環(huán)境合作原則的新審視——以《巴黎協(xié)議》為中心的考察[J]. 蔡守秋,張文松.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5]低碳技術的法律規(guī)制——以《氣候變化應對法》(建議稿)相關條款為分析背景[J]. 周琛. 法學評論. 2016(05)
[6]減緩氣候變化——對《能源法》的建議[J]. 梁穎. 法制博覽. 2016(06)
[7]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J]. 曹明德. 中國法學. 2016(01)
[8]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的若干思考[J]. 李艷芳,張忠利,李程.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9]論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立法模式的選擇[J]. 王燦發(fā),劉哲.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5(06)
[10]利馬氣候大會成果分析與展望[J]. 呂學都.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5(02)
博士論文
[1]多層治理視角下歐盟氣候政策決策研究[D]. 鞏瀟泫.山東大學 2017
[2]全球氣候治理與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D]. 李盛.吉林大學 2012
[3]氣候變化國際法問題研究[D]. 韓纓.華東政法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后巴黎時代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挑戰(zhàn)與戰(zhàn)略選擇[D]. 陳思靜.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0319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3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