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法治論文 >

激進平等與后民主時代的政治——朗西埃的政治哲學思想解讀

發(fā)布時間:2018-11-09 12:09
【摘要】:在什么方面平等與不平等,是亞里士多德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也是當代法國著名思想家雅克·朗西埃思考"后民主時代"政治的出發(fā)點。在朗西?磥,后民主時代"民主政治"的實質(zhì)是以一種"治安秩序的單一化治理"取代了"平等與否"的政治爭議,從而產(chǎn)生了理論視角和日常生活視角之間的"認識論斷裂"。為了彌補這種斷裂,朗西埃投身于19世紀工人著作檔案,通過一種智力平等的預設以及激進平等的策略來重新配置政治話語和實踐,以為社會中的"無分者"開辟政治空間。朗西埃的激進平等策略是對晚期資本主義自由民主體制的深刻批判,是對民主政治中沖突與斗爭的正視,有助于我們理解當今資本主義社會政治的本質(zhì)。然而,由于朗西埃脫離對工人階級現(xiàn)存狀況的實際改變而只談根據(jù)工人階級的想象重新改造社會,因此,他所說的激進平等及后民主時代的政治解放圖景只是一種"話語政治"。
[Abstract]:Equality and inequality are the core of Aristotle'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the starting point for Jacques Lonsier, a famous French thinker, to think about the politics of the post-democratic era. In Lonsier's view, the essence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he post-democratic era is to replace the "equality or not" political dispute with a "single governance of public order". Thus, there is an epistemological rupture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daily life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remedy this gap, Lonsier devoted himself to the archives of workers' works in the 19th century, reconfiguring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practice through a presupposition of intellectual equality and radical equality strategy, thus opening up a political space for the "undivided" in the society. Longsier's radical equality strategy is a profound critique of the late capitalist liberal democratic system, a face to the conflict and struggle in democratic politics, which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politics. However, since Longsier has moved away from the actual change in the existing situa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to talk only about remaking society as the working class imagines, therefore, His vision of radical equality and political liberation in the post-democratic era is merely a "discourse politics".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主義研究部;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4BKS008)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K1009)
【分類號】:D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鎮(zhèn);政治文明之我見[J];領導文萃;2003年01期

2 黃建洪;人的政治性與政治的社會性——政治利益關系視野下的勞動人本政治觀[J];理論月刊;2005年07期

3 劉保民;;《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的政治解放觀管窺[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閻孟偉;;政治解放與當代中國市場取向的改革——再論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J];教學與研究;2008年01期

5 張亞君;楊楹;;論馬克思政治解放視域中的“宗教問題”——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的解讀[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周毅之;;超越政治解放:從革命操作走向文明積累——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而作[J];江海學刊;2008年05期

7 江喜;;從《論猶太人問題》看馬克思的政治解放觀[J];西安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8 李福巖;;馬克思的政治解放觀探微[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喬翔;;馬克思關于無產(chǎn)階級政治解放思想探析[J];唯實;2012年02期

10 劉同舫;王夢如;;馬克思政治解放之維與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梁衡;;新時期新聞與政治關系探析[A];新時期中國新聞學學科建設30年[C];2008年

2 李韜;;馬克思政治解放和人類解放關系問題初探[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9·理論?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胡偉 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移民政治”與馬克思“普遍交往”的深層契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楊光斌;充分認識“政治”在轉型社會中的重要性[N];學習時報;2011年

3 蔣紅;馬克思的社會建設思想[N];光明日報;2008年

4 《馬克思上層建筑理論研究:基于國家議題的論述》課題組 課題負責人 郁建興 課題組其他成員 周俊 徐越倩 肖揚東 何子英 江華;重建馬克思上層建筑理論在當代的解釋力[N];社會科學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儲誠喜;哲學診斷與當下關切[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書評;解放政治與生活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蒲文勝;政治參與的價值淺議——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政治參與[D];貴州師范大學;2004年

3 郝東升;《論猶太人問題》的文本解讀[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4 張曉利;當代我國女性政治參與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5 譚禮果;馬克思政治自由思想及其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啟示[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6 劉起;人的解放學說的深刻闡釋[D];廣州大學;2012年

7 傅秀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模式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張維夏;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政治功能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9 馮希嫻;洛克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11年

10 韓冬;馬克思關于“猶太人問題”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23203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3203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0d9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