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法治化新聞自由的智利新聞傳播業(yè)
[Abstract]:Chile was a model of political freedom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from 1925 to 1973, and the press was relatively liberal in publicly criticiz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Although there were some cases of infringing on freedom of the press, the period in general was relatively stable. Journalism in Chile was also the best in Latin America. During the Pinochet military dictatorship of 1973-1990, a large number of journalists were assassinated, 98 per cent of the missing and exiled media were held in the hands of those in power, and the heads of all schools were replaced. A large number of teachers were sent to prison or exile, military representatives entered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chool textbooks, syllabus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were supervised by military representatives. The end of the military dictatorship ended in 1990. After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the three civil service presidents and the adoption of the Freedom of opinion, speech and Press Act in 2001, Chile has embarked on the normal track of ruling by law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分類號】:G20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建明;新聞自由的七種權(quán)利[J];新聞愛好者;2001年03期
2 劉慧瀛 ,郭振軍;面對新聞自由的法律訴說[J];新聞愛好者;2001年08期
3 張海廷 ,魏武;論新聞自由與法治的寬容[J];新聞愛好者;2001年12期
4 姚文華;姚文華論社會主義新聞自由規(guī)律[J];新聞大學;2001年04期
5 姚文華;論社會主義新聞自由規(guī)律[J];新聞知識;2001年07期
6 孫麗君;論新聞自由[J];昌濰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7 陳立平;論新聞自由[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8 王永亮,劉忠魁;透視美國新聞自由[J];聲屏世界;2002年11期
9 江北;戰(zhàn)火焚燒了新聞自由的假面具[J];新聞戰(zhàn)線;2003年05期
10 吳曉秋;新聞自由要素的比較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楊保軍;;論和諧為美的新聞自由精神[A];新聞學論集(第19輯)[C];2007年
2 李彬;李漫;;新聞自由與新聞民主:內(nèi)涵、語境及問題[A];新聞學論集(第22輯)[C];2009年
3 謝清果;張漢麗;;臺灣新聞自由與民眾監(jiān)督的博弈與出路——從《蘋果日報》的“動新聞”事件說起[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0)——信息全球化時代的新聞報道:中國媒體的理念、制度與技術(shù)論文集[C];2010年
4 鮑丹禾;;論新媒體時代新聞自由的延伸和受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程金福;;西方新聞自由的歷史建構(gòu)[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0)——信息全球化時代的新聞報道:中國媒體的理念、制度與技術(shù)論文集[C];2010年
6 簡海燕;;美國新聞自由與被告公平受審權(quán)利的沖突與調(diào)和[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20世紀外國刑事法律的理論與實踐[C];2005年
7 黃旦;;新聞自由:新聞媒介職業(yè)化的政治基礎——對西方新聞自由思想歷史發(fā)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海明;從拉薩事件看西方新聞自由的實質(zhì)及我方對策[N];中華新聞報;2008年
2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劉云;失去公信力的“新聞自由”必遭唾棄[N];中華新聞報;2008年
3 本報首席記者 鄭若麟;西方“新聞自由”嚴重扭曲事實[N];文匯報;2011年
4 人民日報社新聞研究中心主任 張首映;新聞自由泛濫之禍及其反思[N];光明日報;2011年
5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副院長 沈丁立;美國沒有無限的新聞自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6 林風徐;美國并非新聞自由的樂園[N];光明日報;2013年
7 鄭夢熊;正確看待“新聞自由”[N];人民日報;2000年
8 凌言;西方新聞自由的本質(zhì)與我國新聞事業(yè)的使命[N];人民日報;2005年
9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趙振祥;再次見識西方“新聞自由”[N];中華新聞報;2008年
10 于冰;自欺欺人的“新聞自由”[N];工人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章敬平;論新聞自由[D];蘇州大學;2007年
2 商娜紅;守護社會良知[D];復旦大學;2003年
3 簡海燕;媒體報道司法活動的法律限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4 杜俊偉;論輿論的自組自穩(wěn)[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毅飛;后“9.11”時代美國新聞自由的“沉淪”及其走向[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歷磊;現(xiàn)代社會的新聞自由與輿論引導[D];山東大學;2006年
3 米鵬舉;政治學視角下的新聞自由及其限制初探[D];吉林大學;2008年
4 康永;論新聞自由的價值[D];蘇州大學;2007年
5 董柳;論新聞自由的相對性[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趙悅;新聞自由的漸進與急進[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劉佳;試論新聞自由與新聞管制[D];鄭州大學;2009年
8 陳晨;憲政視野下的新聞自由及其法律保護[D];山東大學;2011年
9 吉漢;土耳其的新聞自由實際情況與其管理制度[D];復旦大學;2012年
10 曹冬梅;馬克思早期新聞自由思想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462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14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