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絡言論的民主憲政功能
本文選題:權力制約 + 參政議政; 參考:《廣東商學院》2010年碩士論文
【摘要】: 言論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各國憲法都將言論自由作為公民基本權利加以規(guī)范,但實際上,各國公民言論自由的程度并不一樣。個人的社會地位、身份等因素都會束縛著個人的言論,因而在現實中人們往往難以獲得真正的言論自由;ヂ摼W時代的來臨,弱化了上述的束縛因素。在互聯網上,基于虛擬身份,弱化了個人現實身份的約束,人們透過網絡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網絡發(fā)表言論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種新方式,而且逐漸突顯其力量。從我國最近發(fā)生的一系列網絡事件中,網絡言論對事態(tài)的演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尤其集中在對公權力行為的監(jiān)督之中。通過對事件的揭露、挖掘,將事件的細節(jié)通過網絡公告于眾,將事件置于“陽光”底下,杜絕了腐敗的產生,體現了民意對公權力的監(jiān)督。網絡言論的力量還表現為為國家建言劃策上,隨著各地“網絡問政”風潮迭起和中央、地方領導人的關注,人們無分地位、身份、年齡、學歷等,均可通過網絡向政府獻言,形成了代議機關外的另一參政議政平臺。同時,領導人通過網絡直接傾聽民意,不僅有助于掌握第一手材料,還因加強了溝通,化解了誤會,促進了社會的和諧?偠灾,從這一系列的網絡事件中,網絡言論突顯了兩方面的功能:一是對權力的制約,二是提供參政議政的平臺。這兩方面功能彌補了我國在控權和參政議政上的不足,推動了民主憲政發(fā)展的進程。
[Abstract]: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a fundamental right of citizens.The constitutions of all countries regulate the freedom of speech as a basic right of citizens, but in fact,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speech is not the same.Personal social status, identity and other factors will constrain individual speech, so in reality, people often find it difficult to obtain real freedom of speech.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weakened the above-mentioned constraints.On the Internet, based on virtual identity, the constraints of personal real identity are weakened, and people can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freely through the Internet.Online speech has become a new way of life, and gradually highlights its power.From a series of recent network events in China, Internet speech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ituation, especially i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public power behavior.Through the revelation of the incident, excavating, announcing the details of the incident to the public through the network, putting the incident under the "sunshine", putting an end to the emergence of corruption and embodying the public opinion's supervision of the public power.The power of online speech also manifests itself in making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untry. With the rising tide of "online political affairs" in various localities and the concern of local and central leaders, people have no distinction in status, status,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etc., they can speak to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Internet.It formed another platform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discussion outside representative institutions.At the same time, leaders directly listen to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he network, not only helps to grasp first-hand materials, but also strengthens communication, resolves misunderstanding and promotes social harmony.In a word, from this series of network events, Internet speech highlights two functions: one is the restriction of power, the other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s.These two functions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in controlling power and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al affair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商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樂軍;;從公民基本權利保護視角論行政裁量控制機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陳鼎;;憲政視域下公眾參與政府預算的路徑選擇──基于溫嶺市“預算民主懇談”的實證研究[J];寧夏黨校學報;2011年04期
3 蘭元富;吳志華;;淺析環(huán)境應急下的公民權利保障[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孫桂燕;;我國憲法性法律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7期
5 奚金才;;建立違憲審查制度的必要性[J];人民論壇;2011年23期
6 蔣悟真;;法理念視野下的預算法修改理路[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7 王鍇;田文利;王貴松;唐璨;沈躍東;夏正林;林鴻潮;郭慶珠;莫于川;;人權入憲后我國行政法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博士論壇 第一期)[J];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2005年00期
8 陳云生;;公民基本權利的司法保護[J];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2005年00期
9 劉婷婷;;正當法律程序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問題研究[J];吉林教育;2011年26期
10 肖婧;;淺析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J];法制與社會;2011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儒弟;;孫中山思想與中國的民主憲政[A];孫中山與中華民族精神論文專輯[C];2003年
2 祁志祥;;“人權”入憲的歷史回顧及意義評估[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3 羅正月;;論以民主憲政為基礎的公共財政體制[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福建師范大學代表論文集[C];2006年
4 黃學賢;;公共利益若干法律問題探討[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翁有為;尹濤;;抗戰(zhàn)后自由知識分子對民主憲政的認識——以張君勱為中心[A];知識分子與近現代中國社會[C];2007年
6 袁偉東;;略論孫中山開放的憲政思想[A];“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開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柱國;;行政管理創(chuàng)新的法律規(guī)制[A];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莫于川;;人權入憲與大陸行政補償法制的發(fā)展——兼論私有財產權的保護與限制[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劉茂林;;村民自治權之規(guī)范求證及解題[A];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劉元峰;;對學!伴_除學籍、勒令退學”處分的相關法律問題探討[A];律師事業(yè)與和諧社會——第五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王建勛;不可通過投票褫奪公民基本權利[N];東方早報;2009年
2 記者 黃明鋼 實習生 文海笑;保障的是公民基本權利[N];深圳商報;2001年
3 燕繼榮;政治文明與民主憲政[N];學習時報;2004年
4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教師 傅達林;百年憲政呼喚共識和智慧[N];檢察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劉超凡;審議并原則通過《貴州省郵政條例(草案)》[N];貴州日報;2010年
6 馬芬;我國公民基本權利憲法保護現狀與發(fā)展[N];湖北日報;2004年
7 武漢大學法學院 潘弘祥;完善憲法公民基本權利的四點建議[N];檢察日報;2007年
8 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 李克杰;訴權入憲,讓公民基本權利更完整[N];檢察日報;2008年
9 郭振清;尊重和保障環(huán)境權這一公民基本權利[N];工人日報;2005年
10 張志明;在蘇區(qū)創(chuàng)建工農民主憲政模式[N];人民代表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焰;少數人的差別權利[D];山東大學;2011年
2 陳靜熔;《獨立評論》的憲政思想[D];重慶大學;2008年
3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趙晶;國家義務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楊俊;憲政下的刑事法治[D];蘇州大學;2010年
6 董書萍;憲民界分論[D];山東大學;2012年
7 張帥;美國行政權擴張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鄧文;雷震與戰(zhàn)后臺灣社會運動[D];武漢大學;2010年
9 常保國;民主、人權與中道[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10 裘索;日本違憲審查制度的形成、發(fā)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頌勤;論網絡言論的民主憲政功能[D];廣東商學院;2010年
2 譚樹;緊急狀態(tài)下公民基本權利的限制與保障[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3 牟秋紅;遷徙自由權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4 陳虞偉;我國憲政建設中公民憲法意識培育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小豐;論緊急狀態(tài)下的公民基本權利保護[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孫德國;公民基本權利程序保障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何奕霏;我國義務教育投入機制中政府責任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8 張曉曼;憲政國家的憲法和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D];延邊大學;2005年
9 馬鳳祥;論我國民事案件中的憲法適用[D];黑龍江大學;2007年
10 寧立成;社會保障權——現代社會的人權和公民基本權利[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766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76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