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幾點思考
本文選題:新型城市化 切入點:以人為本 出處:《農業(yè)工程》2012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和城鄉(xiāng)一體化的進程中,北京應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是空間布局合理的城市化,是維護農民權益的城市化,是善待外來人口的城市化,是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的城市化,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友好的城市化,是發(fā)展民主法治的城市化。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Beijing should take a new road of urbanization, which is people-oriented.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is the urbanization of reason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urbanization of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the urbanization of treating the foreign population well. It is the optimized urban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friendly urban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urbanization of developing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作者單位】: 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財產權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09CKS012)
【分類號】:F299.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英洪;;推進城鄉(xiāng)結合部城市化發(fā)展的思考和建議[J];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姜愛華;馬靜;;北京市城鄉(xiāng)結合部社會保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2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州市農村經濟研究會課題組;;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蘇州小城鎮(zhèn)研究[J];上海農村經濟;2009年03期
2 柳博雋;;科學發(fā)展和新型城市化[J];浙江經濟;2006年16期
3 李暉;;以宜居城市創(chuàng)建促進新型城市化發(fā)展的對策建議——以長沙為例[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0年08期
4 ;新型城市化觀點綜述[J];杭州(我們);2010年08期
5 朱光;;以人為本 構建農村和諧土地流轉關系[J];學術論壇;2007年02期
6 龐亞君;;奏響新型城市化的主旋律[J];今日浙江;2007年06期
7 ;專家縱論“兩型社會”建設與湖南新型城市化[J];理論導報;2008年06期
8 呂靈華;;“兩型”社會視角下的湖南新型城市化道路探析[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9 蘇州市農村經濟研究會課題組;;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蘇州小城鎮(zhèn)[J];杭州(我們);2010年08期
10 陳曉昀;;以人為本,扎實推進城鄉(xiāng)區(qū)域統(tǒng)籌發(fā)展[J];新農村;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文華;李雪銘;;外來人口與大連城市人居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趙海林;;堅持以人為本 重點關注農民權益[A];樹立科學發(fā)展觀 促進寶雞“四市”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孔志芳;陳益鳴;;一起外來人口集居地細菌性痢疾爆發(fā)調查[A];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張寅;汪新;陳雅琴;張勤;廖鎮(zhèn)江;;外來人口正成為小兒燒傷的主要人群[A];第八屆全國燒傷外科學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許友順;;以人為本 成就師生 打造品牌——現(xiàn)代學校管理的思考與實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6 翁曉琴;;構建以人為本服務模式的探討[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覃愛珍;;在新形勢下實施以人為本的護理管理[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8 黎康;;以人為本與和諧社會的構建[A];堅持科學發(fā)展 構建和諧社會——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尹洪太;趙志紅;;堅持以人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礦山建設工程技術新進展——2008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下)[C];2008年
10 徐琴;;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要生活化[A];2008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評論員;讓群眾共享發(fā)展成果[N];益陽日報;2009年
2 本報評論員;加速推進新型城市化[N];湘潭日報;2007年
3 朱又紅;對新型城市化“新”的思考[N];湘潭日報;2008年
4 王志紅邋蒙志軍 徐蓉;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會議在長召開[N];湖南日報;2008年
5 陳小波;堅持以人為本走新型城市化之路[N];臺州日報;2007年
6 江錫民 李揚;無錫大力度推進“新型城市化”[N];新華日報;2003年
7 麻超;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推進新型城市化[N];團結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張婷婷;新型城市化總水平 成都排全國第六[N];成都日報;2009年
9 小丁;“大漢模式”促百城開發(fā) 新型城市化讓民營資本唱戲[N];湖南經濟報;2009年
10 黃岡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 張燕;黃岡市發(fā)展新型城市化的理論探索與實踐[N];黃岡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曉馨;城市外來人口健康與醫(yī)療服務利用行為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2 朱攀峰;中國新型城市化道路選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3 何士青;以人為本與法治政府建設[D];武漢大學;2005年
4 逯改;生命權及其保障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皮慶侯;孫中山民生主義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高宗澤;論以人為本的人才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郭鳳志;德育文化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山鳴峰;人本與效率[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朱麗萍;上海市外來孕產婦保健管理現(xiàn)況與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徐秦法;社會治理中的信仰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燕;經濟哲學視野中的農民問題[D];新疆大學;2007年
2 石倩;城市和諧社區(qū)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3 楊靜;現(xiàn)階段我國失地農民安置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圣福;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5 張祥鴻;以人為本學校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陳興旺;當前中學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慶輝;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代大學生德育的影響[D];鄭州大學;2005年
8 潘玉明;中國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議[D];武漢大學;2005年
9 陳曉燕;新時期高校德育創(chuàng)新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10 楊麗;馬克思科技觀的人本意蘊及其當代價值[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377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63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