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法治先行”概念基礎與實踐徑路的再檢討
本文選題:區(qū)域法治 切入點:區(qū)域發(fā)展 出處:《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區(qū)域法治先行"問題對于當代中國法治建設整體而言,體現在如何更好協調在法治建設過程中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方面,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區(qū)域法治"概念得到重新重視、其內涵得到進一步豐富,是在"法治中國"建設的戰(zhàn)略目標下理論探索的最新體現。不過,"區(qū)域法治先行"概念的成立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歷史條件的基礎上,而其實際的試驗過程必須要循著適當的路徑前行,否則,理論界的某些擔憂就會帶來現實的麻煩。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和中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在先行地區(qū)進行的法治實踐必然會通過跨區(qū)域合作的形式,將其經驗教訓予以傳播,從而對國家法治發(fā)展進程產生積極影響。
[Abstract]:The problem of "Regional Rule of Law first" is embodied in how to better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as a whol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rule of law" has been given new attention and its connotation has been further enriched. It is the latest embodiment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under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ling by law China". Howe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rule of law first" must be based on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some worries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will bring real trouble. 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ractice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leading regions will inevitably spread its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through the form of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which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ountry's rule of law.
【作者單位】: 江蘇高校區(qū)域法治發(fā)展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蘇省社科院法學研究所;
【基金】:江蘇省社科基金課題“江蘇推進法治先導區(qū)建設的思路和對策研究”(14FXD010)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彪;周葉中;;區(qū)域法治還是區(qū)域法制?——兼與公丕祥教授討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2 公丕祥;;法治中國進程中的區(qū)域法治發(fā)展[J];法學;2015年01期
3 張文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綱領——對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認知與解讀[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5年01期
4 公丕祥;;法治建設先導區(qū)域的概念與功能[J];江海學刊;2014年05期
5 鄭少華;;論自貿試驗區(qū)在建設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特殊意義[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年05期
6 蔡寶剛;;法律是從“土地”中長出來的規(guī)則——區(qū)域法治發(fā)展的文化解碼[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年04期
7 陳金釗;;“法治中國”的意義闡釋[J];東方法學;2014年04期
8 夏錦文;;區(qū)域法治發(fā)展的法理學思考——一個初步的研究構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9 公丕祥;;區(qū)域法治發(fā)展的概念意義——一種法哲學方法論上的初步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10 孫笑俠;;局部法治的地域資源——轉型期“先行法治化”現象解讀[J];法學;2009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海;;“區(qū)域法治先行”概念基礎與實踐徑路的再檢討[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2 江國華;;中國縱向政權組織法治體系的解構與建構[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3 孟獻麗;;由來、發(fā)展與反思:2014年“反思的問題學”研究范式研究述評[J];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5年00期
4 李楊;;法律體系與法治體系之間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出之后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16年03期
5 征漢年;;拓展與泛化:現代權利的科技影響因子[J];甘肅理論學刊;2016年02期
6 蔡寶剛;;論催生法治社會的社會權力引擎[J];求是學刊;2016年02期
7 凌祁漫;;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對全面依法治國重大部署的幾點感悟[J];法治社會;2016年02期
8 廖原;;依法治國的現實藩籬與實現路徑[J];求實;2016年03期
9 邱康樂;;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意識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評論;2016年02期
10 文豐安;;政治新常態(tài)下基層領導班子權力運行與制約之理性審視[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6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子堂;張善根;;地方法治建設及其評估機制探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11期
2 季衛(wèi)東;;問題導向的法治中國構思[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年05期
3 徐顯明;;國家治理現代化關乎國家存亡[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年05期
4 公丕祥;;區(qū)域法治發(fā)展與文化傳統[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5 公丕祥;;法治建設先導區(qū)域的概念與功能[J];江海學刊;2014年05期
6 張文顯;;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J];中國法學;2014年04期
7 馬長山;;“法治中國”建設的問題與出路[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4年03期
8 汪習根;;論法治中國的科學含義[J];中國法學;2014年02期
9 周尚君;;地方法治試驗的動力機制與制度前景[J];中國法學;2014年02期
10 李德順;;關注法治中國的頂層設計[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本文編號:16221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62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