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法制現(xiàn)代化的訴求
本文關鍵詞: 民主法治 專制法治 圣賢之治 法制近代化 一斷于法 出處:《政法論壇》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秦漢到清末的中國社會,是以先秦法家理論為基礎的專制法治社會。經(jīng)歷近代社會大轉型,民主法治是它的必然歸宿。民主法治就是西方的Rule of Law。這是自清末法制改革起,改革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由于有憲法而無憲政、當權者為個人私利玩憲法憲政、法學界缺少法治理論的系統(tǒng)探索以及法律職業(yè)團體缺乏信仰、沒有道德準則等,導致法治近代化的艱辛曲折。作為中國法制現(xiàn)代化的訴求,民主法治畢竟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最終一定會實現(xiàn),"不分政黨、不分官民,一斷于法",當作為中國實現(xiàn)民主法治的前奏。
[Abstract]:The Chinese society 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is an autocratic society under the rule of law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Legalists of the Pre-Qin Dynasty. After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 society,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its inevitable destination.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the Rule of the West.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legal system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because there is a constitution without constitutionalism, those in power play constitutionalism for personal gain, the legal circle lacks the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y of the rule of law, the legal professional group lacks faith, and there is no moral code, etc. The hardships and twists and turns leading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s a demand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after all, inevit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history, and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regardless of political parties,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As a prelude to the realization of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in China.
【基金】:司法部重點課題“近代中國法治研究與反思”(項目編號09SFB1002)之成果
【分類號】:D92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貴連;;從貴族法治到帝制法治傳統(tǒng)中國法治論綱[J];中外法學;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chǎn)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劉莎莎;;從《愛彌兒》中探究盧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3 林頤;;“自我”的兩個維度——讀丹尼爾·貝爾《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4 項志友;馬珊;;論法治的人性基礎——兼論中西人性觀對法治的影響[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5 王圣揚;董瓊;;論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原則[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王憲明;楊琥;;五四時期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二陣地——《晨報副刊》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貢獻與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汪志國;孫中山的治腐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8 桂在泓;王平;;論當代中國政府能動性的發(fā)生與制約[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朱從兵;;民國元年孫中山鐵路建設的思想邏輯[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吳元康;《孫中山集外集》等書勘誤四則[J];安徽史學;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能;;學術權利與行政權力:大學治理的核心范疇——以平衡論為視角[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3 張睿麗;;議會政治:憲政民主的運作[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4 鄭磊;;兩個村莊的村民政治——以農(nóng)民的選舉權意識為契入點[A];新農(nóng)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韓春暉;;民主:一種世俗化的實踐理性——評熊彼特的民主觀兼談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啟示[A];北京高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生第二次論壇--“現(xiàn)代民主與行政法”研討會會議資料[C];2006年
6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結果:國家理論[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何勤華;;西方法學觀在近代中國的傳播[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法治文明的承繼與融合”法律分論壇論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田山俊;;論盧梭的勞動教育思想:政治觀與哲學觀的角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徐衛(wèi)紅;;教育為了國家——柏拉圖、盧梭教育思想的烏托邦色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張學強;;顏元與盧梭教育思想之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宇飛;企業(yè)國有資產(chǎn)管理體制的法律探索[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晉入勤;企業(yè)國有產(chǎn)權交易法律制度創(chuàng)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15404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54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