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自主的尺度:新自由主義、民主與電視殖民——解讀布爾迪厄的《關(guān)于電視》
本文關(guān)鍵詞: 新自由主義 電視殖民 民主 自主性 場域 出處:《新聞與傳播研究》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布爾迪厄的《關(guān)于電視》因其注重對權(quán)力運(yùn)作的實然闡釋而受到一些根本性質(zhì)疑,諸如其忽視權(quán)力的應(yīng)然合法性且民主本身不明進(jìn)而可能曲解媒介與民主正當(dāng)關(guān)聯(lián)等。不過,《關(guān)于電視》的尖銳性批判論調(diào)正是緣于對媒介權(quán)力正當(dāng)合法性的內(nèi)在強(qiáng)調(diào),而自主性與民主則是其重要評判維度,同時該書關(guān)于電視與自主性和民主的關(guān)聯(lián)性闡釋實則體現(xiàn)了一種特定民主觀,即民主需由有智識的好公民方能得以支撐。但在對新自由主義主宰下電視反民主實踐的批判性分析揭示出媒介殖民邏輯的必然性的同時,《關(guān)于電視》并未為媒介民主的能動性提供多少闡釋空間,反而再次印證了布爾迪厄極力保持距離的政治經(jīng)濟(jì)學(xué)所堅持的結(jié)構(gòu)決定論主張,并且因具有更為豐富的實踐性經(jīng)驗而最終為后者提供了相比其以往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Abstract]:Bourdieu's about TV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because of its emphasis on the actu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unctioning of power. Such as neglecting the legitimate legitimacy of power and the fact that democracy itself is not clear may misinterpr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a and democracy. However, the sharp criticism of TV is due to the inherent emphasis on the legitimate legitimacy of media power. Autonomy and democracy are its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judgment. Meanwhile, the relevance between television and autonomy and democracy in this book embodies a particular view of democracy. That is, democracy can only be supported by wise and good citizens. But while the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anti-democratic practice of television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neoliberalism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colonial logic of the media, "TV" is not the medium. How much space for interpret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dynamic nature of democracy, On the contrary, Bourdieu's political economy insists on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determinism, and it provides a more convincing argument for the latter because of his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新聞傳播學(xué)院;
【分類號】:G206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興亮;;布爾迪厄的媒介哲學(xué)理論及借鑒價值[J];求索;2011年01期
2 熊英;;試論知識分子與電視媒體的關(guān)系——兼談對布爾迪厄《關(guān)于電視》一書的思考[J];科教導(dǎo)刊(中旬刊);2013年02期
3 時統(tǒng)宇;試論“電視知識分子”[J];現(xiàn)代傳播;2003年02期
4 程少華;解讀布爾迪厄的媒介批判理論[J];今傳媒;2005年04期
5 陸靜斐;從“常德劫案”談收視率問題──兼析布爾迪厄的媒介批判理論[J];新聞愛好者;2001年02期
6 楊涵雯;;論布爾迪厄媒介思想中的三個核心概念[J];新聞世界;2012年08期
7 龔琰;;微博新聞場的特質(zhì)——由布爾迪厄引發(fā)的思考[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年03期
8 文九;;文化政治經(jīng)濟(jì)學(xué)視野下的關(guān)鍵概念辨析——對布爾迪厄的“資本”、“場域”、“慣習(xí)”概念的解析[J];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3期
9 周憲;文化工業(yè)/公共領(lǐng)域/收視率——從阿多諾到布爾迪厄的媒體批判理論[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8年04期
10 周憲;文化工業(yè)—公共領(lǐng)域—收視率——布爾迪厄的媒體批判理論[J];國外社會科學(xué);1999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周莽;一言難盡的布爾迪厄[N];中華讀書報;2002年
2 鄧金明;布爾迪厄:思想背后的生活影子[N];中華讀書報;2006年
3 邢克超;他們看到了我們制度的背后[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唐軍;“社會世界”中永遠(yuǎn)的實踐者[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蔡家園;作為暴力象征的電視[N];湖北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2 劉擁華;社會世界的底蘊(yùn):從二元論到二重性[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文文;電視、攝影和日常生活[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范長江;布爾迪厄文學(xué)游戲理論初探[D];河北大學(xué);2011年
3 戴陸;區(qū)隔—布爾迪厄?qū)Α叭の丁钡纳鐣䦟W(xué)批判[D];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2007年
4 周燕春;布爾迪厄文化哲學(xu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1年
5 蔣玉;從布爾迪厄生存心態(tài)理論探討大學(xué)生紙質(zhì)報刊消費(fèi)模式[D];暨南大學(xué);2008年
6 吳曉青;布爾迪厄藝術(shù)場域的“敗者為勝”理論研究[D];湘潭大學(xué);2014年
7 曹紅霞;趣味與身份認(rèn)同[D];新疆大學(xué);2011年
8 張躍忠;布爾迪厄高等教育社會學(xué)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6年
9 路守香;布爾迪厄教育社會學(xué)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5年
10 侯茗予;穿越秩序后的犀利解魅[D];沈陽師范大學(xué);2014年
,本文編號:15220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52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