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2012年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
李綱
【摘要】:自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至今,社會主義發(fā)展仍暫處于低潮。當前國內(nèi)外敵對勢力借助網(wǎng)絡輿論,對馬克思主義幽靈發(fā)動了新的圍剿——各種歪曲、否定以及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民主”的“贊歌”不絕于耳。不幸的是,被這種“莎琳的歌聲”迷惑的人還為數(shù)不少,其中尤以青年學生居多。正是在這種思想混亂漸現(xiàn)端倪時,如何在高校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增強我國青年對馬克思主義認同感,鞏固馬克思主義的群眾根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闊步前行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本文首先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闡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對我國當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問題進行了考察分析,再通過對比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方式以及總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的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歸納出對中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啟示。最后,針對網(wǎng)絡信息時代下,就如何解決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這是本文的重點。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4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牛玉峰;黃立豐;;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牟德剛;;建國初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及其啟示[J];東岳論叢;2007年06期
3 李曉輝;;劉少奇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9期
4 劉東建;;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淺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01期
5 王賢卿;;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特點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1期
6 李林英;張毅翔;任睿;;當前大學生生存方式的現(xiàn)狀與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1期
7 林濱;;試論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四種力量[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年02期
8 顧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認識和新目標——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年01期
9 龍兵;;部分大學生對我國政黨制度產(chǎn)生困惑認識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年01期
10 孫蘭英;;網(wǎng)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正祥,詹德斌;蘇聯(lián)瓦解的文化因素[J];安徽史學;2002年04期
2 宋曉燕;吳兆雪;;問題導向法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教學實踐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3 陶富源;鄧小平與“跨越峽谷”理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徐玲;;民族問題與蘇聯(lián)解體[J];保定師專學報;1998年01期
5 馮朝陽;;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牛玉峰;黃立豐;;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化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周四成;建國初期反封鎖反禁運斗爭述論[J];北京黨史;2002年01期
8 劉林;陳澍;;馬克思“以人為本”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0期
9 孫詠;叢大川;;關于斯大林“國家社會主義”的異化問題——兼評衣俊卿同志的《人道主義批判理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述評》[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王強;“兩個平行市場”理論及其啟示[J];中國煤炭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麗萍;;論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精神的重塑[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沈志華;;蘇共二十大、斯大林問題與中蘇關系——根據(jù)俄國最近披露的檔案文獻[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劉志明;;論理論創(chuàng)新[A];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周振國;湯德森;;斯大林的肅反運動與執(zhí)政黨建設問題的反思[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夏禹龍;;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過程來理解基本經(jīng)濟制度[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6 秦正為;;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觀[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徐康明;;意、德、日三國投降情況比較——四論日本的有條件投降及其影響[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下卷)[C];2005年
8 許耀桐;;論毛澤東干部隊伍建設的理論與實踐[A];毛澤東與當代中國-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文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曉麗;普通高等學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李秀芳;旅大地區(qū)蘇聯(lián)與中共關系的演變和發(fā)展(1945.8-1950.2)[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魏連;胡繩與馬克思主義[D];山東大學;2011年
6 張思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利益觀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岳鵬;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觀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崔潮;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財政制度變遷[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9 朱碧波;蘇聯(lián)族際政治整合模式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10 梁慶婷;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均利;清代外銷畫表現(xiàn)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09年
2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迪;試論當代中國信仰問題及危機的消解[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瑞琪;“三資”企業(yè)黨建工作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衛(wèi)華;馬克思哲學價值論及其當代意義[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曹燕寧;新媒體環(huán)境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策略[D];蘇州大學;2010年
7 李秀珍;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琳琳;大眾傳媒對高校德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倪敏芳;試論村委會選舉的競爭性[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劉旭光;以人為本的馬克思主義立法觀探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梅;王佳;;閑暇的悖論[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張聚華;;網(wǎng)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教育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魏傳光,曹琨;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造力價值[J];黨政干部論壇;2003年07期
4 陳東瓊,彭玉海;共產(chǎn)黨員黨性修養(yǎng)理論的時代思考——重讀劉少奇《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J];湖北社會科學;2002年11期
5 梅榮政;;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7年03期
6 朱玉尊;;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效應 促進高校網(wǎng)絡文化建設[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蔣潔;;Web3.0技術下數(shù)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0年12期
8 錢結海;;三環(huán)型高!皟烧n”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9 應智國;;論專業(yè)群建設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14期
10 曾凡穎;;嚴肅游戲在中國[J];科技智囊;2010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四美;;對青年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反思[J];山東社會科學;1989年05期
2 李友會;忽視學生馬克思主義教育之我見[J];醫(yī)學教育;1990年07期
3 晏祥輝;;論高等學校教育中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華商;2008年07期
4 黃明理;趙政委;戴銳;;論馬克思主義的魅力與其大眾化的內(nèi)在邏輯[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敖云波;;重視整合是提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質量的關鍵[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10期
6 史彥虎;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是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關鍵[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06期
7 趙鑫;;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書育人;2010年18期
8 劉慶華;鄧小平同志對馬克思主義教育基本原理的歷史性貢獻──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有關教育問題的論述[J];云南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06期
9 田世錠;;奧爾曼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方法及其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何益忠;;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的差異性[J];理論月刊;2009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苑;;科學信仰生長點的培育與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教育[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2 韋宇;;試論中共執(zhí)政的基本規(guī)律[A];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0周年暨賀州市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山西陽泉市城區(qū)教育局 劉維斗;[N];山西科技報;2003年
2 沈常英農(nóng)五師八十四團中學;[N];博爾塔拉報;2009年
3 張果紅;[N];光明日報;2009年
4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中心 劉巧利;[N];中國教育報;2011年
5 ;[N];北京日報;2005年
6 記者 李穎華;[N];新鄉(xiāng)日報;2009年
7 鄭權;[N];人民日報;2009年
8 王傳利;[N];人民日報;2003年
9 安陽大學社科系 張改娥;[N];中國信息報;2002年
10 楊玲;[N];蘭州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蘭亞明;關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的若干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2 武翠紅;傳統(tǒng)與變革:英國教育史學歷史演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姜美鶴;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2 柯凌云;從馬克思主義教育公平觀看城市農(nóng)民工子女教育的平等性[D];廣西大學;2011年
3 劉霞;試論陜甘寧邊區(qū)的民主政治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賢玲;我國教育機會的公平性問題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5 王璐璐;我國農(nóng)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6 王偉;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的青年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7 趙江寧;社會公平與義務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3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