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語言藝術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本文關鍵詞:毛澤東的語言藝術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摘要】:毛澤東一生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yè)緊密相連。他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形式方面,毛澤東在演講與著作中,善于高度概括,巧用比喻,善于運用人民群眾的語言,活用成語、典故、警句,同時寓莊于諧,幽默風趣。正是由于毛澤東的大力倡導和率先垂范,才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了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使其大眾化、通俗化,并深入人心,成為全黨的行動指南,成為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作者單位】: 江漢大學政法學院;
【關鍵詞】: 毛澤東 馬克思主義 語言藝術 大眾化
【分類號】:A841
【正文快照】: 毛澤東一生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yè)緊密相連。他是黨內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和歷史任務的領導人,并在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都大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然而,關于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在內容方面中國化的研究比較充分,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而形式方面的研究則比較薄弱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億;彭高菊;王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民眾認同的語言藝術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一寧;栗守廉;;毛澤東領導藝術之讀書治國及其對我黨構建學習型政黨的啟示[J];前沿;2011年12期
2 苗瑞丹;;論毛澤東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前沿;2011年12期
3 毛崢嶸;;楊開慧與保姆陳玉英[J];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2011年08期
4 唐春元;;湘江北去——中共一大上的四位湖南人[J];湘潮(上半月);2011年07期
5 趙英秀;;建國后毛澤東的首次山東之旅[J];文史春秋;2011年06期
6 孟昭庚;;中共“一大”代表李達“文革”劫難[J];龍門陣;2011年08期
7 文霞;;毛澤東回絕文家十五個人的請求[J];新湘評論;2011年16期
8 ;毛澤東依然深入人心[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2期
9 ;革命戀情純真感情幸福愛情——毛澤東與賀子珍結婚[J];中國地名;2011年06期
10 權延赤;;偉人的眼淚[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明顯;劉建萍;;毛澤東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點與貢獻[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王哲;;《多余的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訴求[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3 王哲;;《多余的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訴求[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4 陳亞杰;;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背景——以新啟蒙運動為中心的歷史考察[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上)[C];2006年
5 羅嗣亮;;毛澤東延安時期文藝普及思想的政治圖解[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上)[C];2006年
6 王向清;;毛澤東對學術層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貢獻[A];毛澤東研究總第1輯2006年第1輯[C];2006年
7 何梓林;;試論毛澤東的人民觀[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下)[C];2006年
8 萬華煒;;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學習需要激發(fā)機制探討[A];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研究[C];2009年
9 葛金國;吳玲;;毛澤東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劉喜發(fā);;淺論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當代意義[A];紀念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fā)表五十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共中央黨校 曹普 韓玉瑜;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的愛國主義[N];北京日報;2009年
2 記者 章紅雨;《毛澤東箴言》在京首發(fā)[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3 李抒望;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N];遼寧日報;2008年
4 王強華;鄧小平的“實踐真理觀”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N];光明日報;2006年
5 吳雄丞;學習、繼承和發(fā)展毛澤東的思想和事業(yè)[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6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員 石仲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N];寧波日報;2007年
7 宗荷;他八十四次飾演毛澤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8 石仲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歷程[N];解放日報;2006年
9 記者 郭青;紀念毛澤東誕辰115周年全國書畫大展開幕[N];陜西日報;2008年
10 記者 李文峰 通訊員 駱建輝;2008版“毛瓷”獻禮毛澤東115周年誕辰[N];湖南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孔朝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探索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陳娟;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宋海儆;對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再認識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爽;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素立;毛澤東國家安全觀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汪緒永;毛澤東社會結構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7 黃保紅;毛澤東戰(zhàn)略思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8 肖南龍;毛澤東建國后思想改造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宋紫;毛澤東與中國私人資本主義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周連順;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齊冰;毛澤東對民粹主義認識的思想發(fā)展軌跡[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全燕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確立[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習蓉暉;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探析[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4 臧平;毛澤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評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肖嫻;1940-1950年代毛澤東對資本主義生命力的認識與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高暉;論黨的三代領導核心的實事求是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吳紹珍;毛澤東同王明教條主義的斗爭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馮笑;論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反腐倡廉思想及其歷史思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美多;毛澤東文化觀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10 王靜;毛澤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想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528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5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