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民主觀及其當代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07:17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民主觀及其當代啟示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學習研究馬克思民主觀,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進行引導!案粡姟、“民主”、“文明”、“和諧”一直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其中,民主問題又是當今社會急需解決的復雜性問題之一。要解決當今社會所遇到的民主問題,則需要考慮到其中各種復雜的因素,這正需要運用馬克思民主觀的指引,尤其在這個物質利益大于一切的社會,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偏差都會隨著物質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用馬克思民主觀來引領人們以及社會,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當今時代最為重要的主題之一。本文首先介紹了馬克思的民主理論的概念,對馬克思民主觀念的起源和發(fā)展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并對其主要內容進行了具體闡述。馬克思認為,民主具有歷史性、階級性、相對性、現(xiàn)實性。同時又具有一定的虛偽性。它順應了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延續(xù)了共產黨人的民主思想。對推動我國的民主政治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后,基于中國的基本國情,以馬克思的民主觀為核心進行研究,將中國社會在不斷發(fā)展的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了用馬克思的民主價值觀對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fā)展與完善進行指導。
【關鍵詞】:馬克思 民主觀 當代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A811;D08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9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研究目的10
- 1.1.2 研究意義10-11
-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11-17
- 1.2.1 國內相關研究情況11-13
- 1.2.2 國外相關研究情況13-17
- 1.2.3 國內外研究述評及發(fā)展趨勢17
- 1.3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17-18
- 1.3.1 研究方法17-18
- 1.3.2 技術路線18
- 1.4 創(chuàng)新點18-19
- 2 本研究相關理論概述19-27
- 2.1 民主19-22
- 2.1.1 古代社會的民主概念19-21
- 2.1.2 現(xiàn)代社會的民主概念21
- 2.1.3 馬克思的民主概念21-22
- 2.2 民主觀22-24
- 2.2.1 古代民主觀的內涵22-23
- 2.2.2 現(xiàn)代民主觀的內涵23
- 2.2.3 馬克思民主觀的內涵23-24
- 2.3 馬克思民主觀的特征及其重要意義24-26
- 2.3.1 馬克思民主觀具有與時俱進的基本特征24-25
- 2.3.2 馬克思民主觀對我國民主發(fā)展的重要意義25-26
- 2.4 本章小結26-27
- 3 馬克思民主觀的產生與發(fā)展27-38
- 3.1 馬克思的民主觀的理論淵源27-31
- 3.1.1 法國革命時期思想家為馬克思的民主思想提供了理論依據(jù)27-28
- 3.1.2 復辟時期的思想家為馬克思的民主思想提供了借鑒28-29
- 3.1.3 以盧梭為首的近代的思想家對馬克思的民主思想的貢獻29-30
- 3.1.4 青年黑格爾派對馬克思思想的促進30-31
- 3.2 馬克思早期民主觀的理論提出31-32
- 3.3 馬克思中期民主觀的理論發(fā)展32-33
- 3.3.1 對普魯士政府進行批判,探尋自由與民主32
- 3.3.2 探討民主的本質和其實現(xiàn)形式32-33
- 3.3.3 民主可以有效的解決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的矛盾33
- 3.4 馬克思中期民主觀的理論成熟33-35
- 3.4.1 從經(jīng)濟角度出發(fā),研究經(jīng)濟與民主的關系33-34
- 3.4.2 具體政治事件中民主的研究34-35
- 3.4.3 在民主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全新的社會關系35
- 3.5 馬克思晚期民主觀的理論完善35-37
- 3.5.1 巴黎公社原則對馬克思思想的升華35-36
- 3.5.2 德國社會主義運動對馬克思民主觀的促進36
- 3.5.3 人類學取得的新成果豐富了馬克思民主觀36-37
- 3.6 本章小結37-38
- 4 馬克思的民主觀的主要內容38-44
- 4.1 民主具有歷史性、階級性、相對性和現(xiàn)實性38-39
- 4.1.1 民主的歷史性38
- 4.1.2 民主的階級性38
- 4.1.3 民主的相對性38-39
- 4.1.4 民主的現(xiàn)實性39
- 4.2 民主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39-40
- 4.2.1 民主的形態(tài)隨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而定39
- 4.2.2 民主內容與民主形式的相互關系39-40
- 4.2.3 民主與法律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關系40
- 4.2.4 民主與社會文化發(fā)展之間的關系40
- 4.2.5 歷史傳統(tǒng)影響著民主的發(fā)展40
- 4.3 資產階級民主觀是虛偽的40-42
- 4.3.1 資本主義民主直接服務于資產階級41
- 4.3.2 資產階級民主只是少數(shù)資產階級、富人的民主41
- 4.3.3 資產階級民主本質上只是形式民主41-42
- 4.4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42-43
- 4.4.1 民主應作為一種國家形式42
- 4.4.2 民主應以公有制為基礎42-43
- 4.4.3 民主通過真正的選舉實現(xiàn)“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43
- 4.5 本章小結43-44
- 5 馬克思民主觀的現(xiàn)實啟示44-60
- 5.1 指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形成44-48
- 5.1.1 毛澤東的民主觀44-45
- 5.1.2 鄧小平的民主觀45-46
- 5.1.3 江澤民的民主觀46-47
- 5.1.4 胡錦濤的民主觀47
- 5.1.5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人的民主觀47-48
- 5.2 指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建立48-55
- 5.2.1 加大政治建設力度,確保民主制度的建立49-51
- 5.2.2 強化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力度,完善民主機制建設51-53
- 5.2.3 加強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能力,實現(xiàn)人民主權53-55
- 5.3 指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實踐的發(fā)展55-59
- 5.3.1 為我國的民主實踐提供的方法和原則56
- 5.3.2 解決實現(xiàn)民主過程中的突出問題56-58
- 5.3.3 為我國的民主實踐確立前進方向58-59
- 5.4 本章小結59-60
- 結論60-61
- 參考文獻61-64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4-65
- 致謝65-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燕;;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觀深刻意蘊的再認識[J];滄桑;2009年04期
2 趙智奎;;《20世紀西方民主理論論析》評介[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年01期
3 郭麗蘭;;馬克思民主觀理論來源初探——以《克羅茨納赫筆記》為例[J];江漢論壇;2010年02期
4 王菲易;;馬克思的民主觀:革命后社會的政體[J];理論與改革;2007年02期
5 俞可平;;馬克思論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價值和共同形式[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7年03期
6 葉劍峰;;現(xiàn)實民主的描述性建構:論羅伯特·達爾的現(xiàn)實民主觀[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5期
7 厲有國;;中國基層協(xié)商民主實踐:價值、問題與路徑[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8 李妲;;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價值意蘊[J];求索;2012年04期
9 潘勇;張秀;;論科學發(fā)展觀視閾下的科學民主觀建構原則[J];前沿;2012年14期
10 任曉偉;;恩格斯晚年在民主問題認識上的兩大理論飛躍[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本文編號:540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4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