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對利己主義的批判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對利己主義的批判
更多相關文章: 馬克思 利己主義批判 施蒂納 “現(xiàn)實的個人” 個人主義批判
【摘要】:馬克思的市民社會批判理論包含利己主義批判,市民社會即利己主義的本質(zhì)領域,與公民權不同的資產(chǎn)階級人權,實質(zhì)上是利己主義的權利,而不是普遍的并體現(xiàn)類生命活動意義的人權。在馬克思那里,對作為社會實存的利己主義的批判指向利己主義價值觀的批判。在批判古典自由主義的利己主義時,馬克思特別批判了施蒂納的利己主義,"現(xiàn)實的個人"是歷史的前提,但施蒂納的利己主義及其個人主義則是"感性個體"的任意泛化,其本質(zhì)是無政府主義及價值虛無主義,且依然是市民社會利己主義的延續(xù)。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關鍵詞】: 馬克思 利己主義批判 施蒂納 “現(xiàn)實的個人” 個人主義批判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AZD068)
【分類號】:A81
【正文快照】: 利己主義是古典自由主義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并具合法性,馬克思對古典自由主義的批判直接包含了對利己主義的批判。當啟蒙國民經(jīng)濟學將利己主義視為天然的人性價值,并因沒有批判現(xiàn)實生產(chǎn)與交換關系從而使現(xiàn)存的私有制永恒化時,馬克思發(fā)現(xiàn)利己主義實際上只是市民社會也即資產(chǎn)階級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小萍;;從社會現(xiàn)象的批判到社會關系本質(zhì)的批判——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施蒂納批判局限性的批判[J];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2 聶錦芳;;為誰生活? 緣何享樂?——施蒂納的省思與馬克思的分析[J];哲學動態(tài);2009年12期
3 單提平;;創(chuàng)造性的無:重新檢視施蒂納對馬克思的意義[J];哲學動態(tài);2009年12期
4 程欣;;馬克思的施蒂納批判——以利己主義問題為中心[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張樹禮;個人自我實現(xiàn)的必要形式——馬克思與恩格斯對施蒂納利己主義批判的一個視角[J];山東電大學報;2003年01期
6 吳曉明;徐琴;;馬克思的施蒂納批判及其存在論意義上的重要性[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3年00期
7 卜祥記;呈現(xiàn)形而上學的根基——馬克思對施蒂納批判的批判[J];江淮論壇;2004年02期
8 薛俊強;;“自由主義”批判的批判:馬克思與施蒂納——兼論“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J];哲學動態(tài);2008年12期
9 薛俊強;;馬克思對施蒂納“自由主義”批判的批判——再論“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劉森林;;遏止虛無的兩種路徑:馬克思批評施蒂納的啟示[J];學術月刊;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金海民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德語系;也談德文詞das Recht的中譯:與聶錦芳先生商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姜海波;論馬克思對施蒂納歷史觀的批判[D];復旦大學;2011年
2 朱亦一;論施蒂納的形而上學批判及馬克思對其批判的批判[D];清華大學;2007年
3 賀慶國;在歷史和歷史性之間[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陳永振;從世界觀變革看馬克思對施蒂納的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佳麗;論施蒂納對費爾巴哈哲學的批判[D];蘭州大學;2016年
3 楊昆霖;馬克思對施蒂納“唯我主義”思想的批判[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4 向紅;論馬克思對施蒂納人學的批判[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5 付美玲;施蒂納與馬克思的形而上學批判[D];吉林大學;2009年
6 郭娟;論馬克思恩格斯對施蒂納的批判[D];河南大學;2008年
7 鄭立梅;論馬克思對施蒂納哲學的批判[D];安徽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培源;馬克思與施蒂納利益觀的比較及其當代價值[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9 熊雪軍;馬克思“現(xiàn)實的個人”思想及其實踐意義[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21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2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