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愛”思想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17-06-25 15:11
本文關鍵詞:孔子的“仁愛”思想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將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上議程。由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社會德育工作的失衡以及仁愛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在人際關系、社會道德、價值觀念等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阻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問題。如:人自身價值觀念的歪曲、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生態(tài)觀念的落后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使人們開始意識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社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孔子的思想為世界文明尤其是亞洲文明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美國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鑒手冊》中,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鬃拥摹叭蕫邸彼枷雰群S富,包括了愛親、愛眾、仁者的品質(恭寬信敏慧)等。實踐仁愛的方法途徑則分為:忠恕之道、克己復禮等。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興盛,尤其是在我國對內實行市場經(jīng)濟,對外加入以美、歐為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的背景下,西方價值觀念對我國的思想觀念造成很大的沖擊。在面對前所未有的經(jīng)濟繁榮以及高度物質水平的同時,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也開始變得復雜化、多元化,甚至出現(xiàn)了迷茫。人文精神弱化、道德滑坡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孔子的“仁愛”思想造就了中國人民注重親情倫理的特性,是人的真善美的表達。重新認識孔子的“仁愛”思想,挖掘其現(xiàn)代價值,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個人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對當今社會出現(xiàn)的誠信危機、社會冷漠等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本文從孔子的“仁愛”思想對我國當代社會道德體系的構建、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的建設以及和諧的自然環(huán)境的建設這三方面的促進作用,來闡述“仁愛”思想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啟示意義。我們應明確我們目前所處的歷史時期,揚長避短、去蕪存菁,批判的繼承傳統(tǒng)文化,重新認識其局限性,充分利用合理的部分,在堅定不移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對其有所借鑒,,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增添一份力量。培養(yǎng)“仁愛”的品質,而后踐行“義”的行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將會變得更加親密、友愛,以此推廣,社會也將更加安定和諧。
【關鍵詞】:孔子 仁愛 和諧社會 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092;D6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緒論10-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10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義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2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0-12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2
- 1.3 研究的對象和方法12-14
- 1.3.1 研究對象12
- 1.3.2 研究方法12-14
- 2. 孔子“仁愛”思想的內涵及其發(fā)展14-22
- 2.1 孔子“仁愛”思想的內容14-18
- 2.1.1 愛親謂之仁14-16
- 2.1.2 泛愛眾謂之仁16-17
- 2.1.3 仁者應具備的品質17-18
- 2.2 實踐“仁愛”思想的方法途徑18-19
- 2.2.1 忠恕之道18-19
- 2.2.2 克己復禮19
- 2.3 孔子“仁愛”思想的局限性19-22
- 2.3.1 封建社會等級秩序的局限19-20
- 2.3.2 單向度的思維方式的局限20-22
- 3. 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22-36
- 3.1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22-28
- 3.1.1 和諧社會的概念22-23
- 3.1.2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依據(jù)23
- 3.1.3 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23-28
- 3.2 我國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28-30
- 3.2.1 人自身價值觀的不和諧28-29
- 3.2.2 人際關系的不和諧29-30
- 3.2.3 人與自然的不和諧30
- 3.3 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所面臨問題的原因分析30-36
- 3.3.1 社會轉型期背景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30-32
- 3.3.2 社會德育工作的失衡以及仁愛教育的缺失32-36
- 4. 孔子的“仁愛”思想的當代啟示36-52
- 4.1 孔子的“仁愛”思想對推進社會道德體系建設的啟示36-41
- 4.1.1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36-38
- 4.1.2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社會公德的建設38-39
- 4.1.3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個人品德的加強39-41
- 4.2 孔子的“仁愛”思想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啟示41-44
- 4.2.1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提高公民環(huán)保意識41-42
- 4.2.2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培養(yǎng)正確的消費觀念42-44
- 4.3 孔子的“仁愛”思想對構建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的啟示44-52
- 4.3.1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構建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44-46
- 4.3.2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構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46-48
- 4.3.3 孔子的仁愛思想與構建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48-52
- 結束語52-54
- 致謝54-56
- 參考文獻56-5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新穎;;傳統(tǒng)仁愛觀的當代價值及實現(xiàn)路徑[J];道德與文明;2008年05期
2 廖福霖;;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安曉玲;;孔子仁學思想及其行政管理價值[J];法制與社會;2009年03期
4 舒大清;;論孔子仁學理論的兩面性[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鄭維銘;;論孔子的“仁學”與“人學”及對現(xiàn)代和諧社會的啟示[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6 萬俊人;;公民道德建設的制度之維[J];綠葉;2009年01期
7 王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特征及其構建[J];攀登;2005年03期
8 李會欽;;簡論孔子的“和合”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0期
9 鄧慶平;;儒家仁愛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國際儒學論壇·2008”學術研討會綜述[J];探索與爭鳴;2009年01期
10 王登峰;黃希庭;;自我和諧與社會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的心理學解讀[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本文關鍵詞:孔子的“仁愛”思想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25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8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