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5 04:28
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以下會簡稱為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是在李大釗的指導下,由鄧中夏、羅章龍、高君宇等19人發(fā)起成立的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組織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最開始成立時就團結了一批初步具有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通過舉辦討論會、演講會、搜集并翻譯關于馬克思學說的各種外文圖書等方式,積極從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宣傳工作。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以及在培養(yǎng)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本論文第一部分介紹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歷史背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之下,國際上一戰(zhàn)的爆發(fā)和十月革命的影響,日本社會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吸引了早期的知識分子開始探索馬克思主義。國內(nèi)早期馬克思學說的傳入,新文化運動的產(chǎn)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初步傳播,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和北京大學校風的改革都為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產(chǎn)生提供了組織基礎和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本論文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群體組成和發(fā)展歷程。研究會的群體成員主要是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以及青年學生。研究會的發(fā)展歷程主要是結合研究會的相關啟事和通告,從研究會的籌備醞釀,發(fā)起成立與發(fā)展壯大期...
【文章來源】: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合影)
亢慕義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體認——以中共旅歐支部成員為例[J]. 劉芹.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2]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研究述評[J]. 金夢. 中共黨史研究. 2017(12)
[3]對中共創(chuàng)建道路及其特點的探討——兼與曹仲彬先生商榷[J]. 黃愛軍.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4]惲代英對《共產(chǎn)黨宣言》的傳播與認知[J]. 劉芹,馬曉琳.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5]魏野疇對馬克思主義的體認——以其著述為例[J]. 劉芹.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16(05)
[6]李大釗社團活動及其當代啟示[J]. 任祥華. 黨史文苑. 2016(18)
[7]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尋訪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舊址有感[J]. 呂其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6(06)
[8]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學習——以學術研究團體為視角[J]. 王海軍.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16(01)
[9]新文化運動與西學東漸[J]. 厲以寧.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6)
[10]北大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活動探源[J]. 曹玉華. 蘭臺世界. 2014(16)
博士論文
[1]《晨報副刊》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18-1926)[D]. 耿春亮.清華大學 2015
[2]馬克思主義著作在中國的出版、流通與閱讀(1927-1937)[D]. 張新強.中共中央黨校 2015
[3]馬克思主義在兩湖地區(qū)的早期傳播研究(1912-1927)[D]. 李愛軍.武漢大學 2014
[4]李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 本志紅.陜西師范大學 2013
[5]李大釗與近代中國社團[D]. 朱文通.河北師范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二十世紀初留日知識分子群體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程及經(jīng)驗研究[D]. 侯典舉.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7
[2]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社團研究[D]. 王朋雨.東北石油大學 2015
[3]劉仁靜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貢獻研究(1919-1927)[D]. 劉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
[4]試論蘇區(qū)馬克思主義研究會[D]. 何棠.江西師范大學 2014
[5]邵飄萍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 繆宇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607898
【文章來源】: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合影)
亢慕義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體認——以中共旅歐支部成員為例[J]. 劉芹.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2]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研究述評[J]. 金夢. 中共黨史研究. 2017(12)
[3]對中共創(chuàng)建道路及其特點的探討——兼與曹仲彬先生商榷[J]. 黃愛軍.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4]惲代英對《共產(chǎn)黨宣言》的傳播與認知[J]. 劉芹,馬曉琳.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5]魏野疇對馬克思主義的體認——以其著述為例[J]. 劉芹.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16(05)
[6]李大釗社團活動及其當代啟示[J]. 任祥華. 黨史文苑. 2016(18)
[7]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尋訪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舊址有感[J]. 呂其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6(06)
[8]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學習——以學術研究團體為視角[J]. 王海軍. 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 2016(01)
[9]新文化運動與西學東漸[J]. 厲以寧.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6)
[10]北大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活動探源[J]. 曹玉華. 蘭臺世界. 2014(16)
博士論文
[1]《晨報副刊》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918-1926)[D]. 耿春亮.清華大學 2015
[2]馬克思主義著作在中國的出版、流通與閱讀(1927-1937)[D]. 張新強.中共中央黨校 2015
[3]馬克思主義在兩湖地區(qū)的早期傳播研究(1912-1927)[D]. 李愛軍.武漢大學 2014
[4]李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 本志紅.陜西師范大學 2013
[5]李大釗與近代中國社團[D]. 朱文通.河北師范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二十世紀初留日知識分子群體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程及經(jīng)驗研究[D]. 侯典舉.東北林業(yè)大學 2017
[2]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社團研究[D]. 王朋雨.東北石油大學 2015
[3]劉仁靜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貢獻研究(1919-1927)[D]. 劉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
[4]試論蘇區(qū)馬克思主義研究會[D]. 何棠.江西師范大學 2014
[5]邵飄萍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 繆宇霆.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6078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0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