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史華慈的毛澤東研究
[Abstract]:Shi Hua ci, a famous scholar of Harvard School, took the lead in putting forward the concept of "Maoism" in the field of western Mao Zedong study, and made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 peasants and their revolution under Mao Zedong's "revolution" by using its unique analysis path. At the same time, it promotes the level of Mao Zedong research in the west. Studying and examining Mao Zedong study of western scholars represented by Shi Hua ci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effective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but also help us deepen the study of Mao Zedong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s".
【作者單位】: 陜西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
【基金】:陜西科技大學青年科研團隊計劃資助(TD12-09) 陜西科技大學學科帶頭人培育計劃資助(XKDP4003)
【分類號】:A84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田浩,羅新慧;史華茲小傳[J];開放時代;2001年05期
2 陳少明;穿越理解的雙重屏障——論史華茲的思想史觀[J];開放時代;2001年05期
3 林同奇;他給我P留下了什么——史冿慈史[x思想初探[J];世界漢學;2003年01期
4 陳勇;吳勇;;“窺一斑而知全豹”——讀《史華慈學譜》[J];史學理論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紅霞;;葛蘭西文化領導權(quán)理論及其當代審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解慶賓;;史華慈的“毛澤東研究模式”[J];北京黨史;2012年01期
3 沈崴;;西方大眾文化研究與“葛蘭西轉(zhuǎn)向”的啟示[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董四代;楊靜嫻;;文化創(chuàng)新與20世紀前半葉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J];長白學刊;2007年06期
5 郭劍林;彭向陽;;理想的追求及其失誤[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6 莫江平;;論施瓦茨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02期
7 朱仁夫;;美國的儒學之旅[J];東方論壇;2009年02期
8 張亞斌;蘇聯(lián)在東北移交問題上的兩面政策及其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9 褚正中;;毛澤東思想來源研究述評[J];黨史文苑;2009年22期
10 鄒強;論法蘭克福學派審美烏托邦思想研究的重要性[J];東岳論叢;2005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政惠;;史華慈和他的嚴復研究[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林萍;毛澤東民主政治思想及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李錦峰;國民黨治下的國家與工人階級,1924-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3 黃世虎;毛澤東意識形態(tài)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馮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洋;論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發(fā)展的有機統(tǒng)一:從馬克思到鄧小平[D];復旦大學;2011年
6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7 田彤;轉(zhuǎn)型期文化學的批判[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姚植傳;毛澤東多黨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金鵬;符號化政治——并以文革時期符號象征秩序為例[D];復旦大學;2003年
10 鄭家福;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文化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海濱;葛蘭西市民社會理論及其當代啟示[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朱榮建;“否定的辯證法”核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侯占勝;論柯亨的平等思想——基于自我所有理論批判的視角[D];南京大學;2011年
5 高茹;試論海外對中國模式的研究[D];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1年
6 張楠;淺析馬爾庫塞的意識革命理論[D];遼寧大學;2011年
7 馬龍海;當下中國知識分子與媒介關(guān)系探析[D];山東大學;2011年
8 燕麗;“馬克思—恩格斯關(guān)系”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曹敏;阿多諾文化工業(yè)理論評價與啟示[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王暉;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quán)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少明;穿越理解的雙重屏障——論史華茲的思想史觀[J];開放時代;2001年05期
2 林同奇;他給我P留下了什么——史冿慈史[x思想初探[J];世界漢學;2003年01期
3 蕭延中;;大氣、大師、大手筆——毛澤東的政治修辭學分析[J];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泉;毛澤東的知識觀初探[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孫煥英;需要研究的“毛澤東研究”[J];傳媒;2002年10期
3 蕭延中;國外毛澤東研究的類型、概念與意義——為《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出版而作[J];教學與研究;2003年12期
4 ;學習·理解·反思: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5 凌輝;毛澤東和他的秘書長李六如[J];湘潮;2003年06期
6 李君如;再學毛澤東[J];黨史文匯;2004年06期
7 潘寶卿;毛澤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者[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霍偉岸;《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基礎1917-1935》的簡要評介[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02期
9 ;大型史詩性紀念畫冊《毛澤東畫傳》出版[J];人民政壇;2004年01期
10 徐志宏;“一個很有意義的舉措”——記《湖南科技大學學報》“毛澤東研究”專欄[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小平;;毛澤東軍事心理思想及其運用[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2 李捷;;學習毛澤東 超越毛澤東[A];毛澤東研究總第3輯2008年第1輯[C];2008年
3 丁青;;汲取人文精華 鑄就崇高境界——博覽群書對毛澤東一生的影響[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曹艷肖;;2010年毛澤東研究主要書目[A];毛澤東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5 本刊編輯部;;近五年毛澤東研究主要英文著作目錄輯覽英文(英文)[A];毛澤東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6 唐正芒;;關(guān)于客觀評價“大躍進”時期的毛澤東思考點滴[A];毛澤東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7 龍劍宇;;1917—1918年毛澤東探究“大本大源”的歷程[A];毛澤東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8 ;2011年毛澤東研究英文文獻(部分)(英文)[A];毛澤東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9 ;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國際學術(shù)會議征文通知[A];毛澤東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10 李君如;;學習毛澤東,也要學習,學習,再學習[A];毛澤東與當代中國-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京大學哲學系 王芳;借鏡國外毛澤東研究[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 李捷;毛澤東對中華民族至少有五大貢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程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日本毛澤東研究的寬與深(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程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日本毛澤東研究的寬與深(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葉張瑜;深入研究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 繼承毛澤東寶貴遺產(chǎn)[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譚獻民;在學術(shù)理路內(nèi)領略偉人的風采[N];湖南日報;2005年
7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李捷;毛澤東對中華民族的五大貢獻[N];湖南日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晁天義 劉芳;發(fā)掘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石仲泉;毛澤東:致力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N];解放日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陳海娟;堅持毛澤東思想有利于把握改革正確方向[N];社會科學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述;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199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永梅;論文獻資料與毛澤東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7年
2 紀穎穎;竹內(nèi)實的毛澤東研究之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3 于微;論泰維斯的毛澤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4 李新玲;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群眾觀的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4年
5 權(quán)偉新;知識傳播與閱讀選擇:毛澤東對西學的認知和理解,1910-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鄒靜;毛澤東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繼承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7 商丹丹;毛澤東國家安全思想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萬金鵬;史華慈毛澤東研究評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葉叢;試論毛澤東群眾路線在當代的繼承和發(fā)展[D];湘潭大學;2014年
10 楊水英;新時期鄧小平關(guān)于群眾路線方法的理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76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237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