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幽默
本文選題:毛澤東 + 黨總支書記。 參考:《源流》1994年02期
【摘要】:正 1939年初秋,毛澤東去延安馬列學院作報告。院黨總支書記張啟龍、副院長范文瀾讓教育處長鄧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4人去楊家?guī)X接毛澤東。他們走到半路時遇到毛澤東,便說:"學院領導派我們來接主席。"毛澤東聽后說:"這樣做有點不好,一個人做報告要4個人接,要不得!要不得!"接著毛澤東又認真地說:"哦,4個人,轎子呢?你們不是抬轎子來接我呀?……
[Abstract]:In the early fall of 1939, Mao Zedong went to Yanan mariner college to make a report. Zhang Qilong, the Secretary of the general Party branch of the party, Fan Wenlan, vice president Fan Wenlan, let the director of education Deng Liqun, and the education officer, Ann Ping Sheng, and other 4 people went to Yang Jialing to meet Mao Zedong. They met Mao Zedong when they walked to the half way. "The college leaders sent us to pick up the chairman." Mao Zedong said, "this is a bit of doing this." It's not good. One person makes a report to 4 people, no, no! "Then Mao Zedong earnestly said," Oh, 4 people, a sedan chair? Do you not pick up the sedan chair to pick me up?
【分類號】:A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治本;江舟;本子;;清漾,一個世人驚嘆的村莊[J];中國品牌與防偽;2010年01期
2 章立凡;;欲與偉人試比高[J];可樂;2010年01期
3 李輝;桑逢康;;太陽變成了蠟燭[J];可樂;2010年01期
4 譚運長;;改造我們的文風[J];粵海風;2010年01期
5 寓真;;“五四”以來中華詩詞的歷史拓進[J];粵海風;2010年01期
6 梁衡;;范仲淹研究理由[J];新湘評論;2010年03期
7 小鷹;;與江青有關的兩本小說[J];炎黃春秋;2010年03期
8 劉成才;;石天河與一九五七年《星星》詩案研究[J];揚子江評論;2010年01期
9 陳潤蘭;;革命文學觀念的形成與工具論文學觀的主流化[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伍英姿;;冷戰(zhàn)思維與中國當代文學[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維強;薛艷榮;;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行政體制改革——兼論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行政改革觀[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吳艷芳;;將節(jié)約美德代代相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新時代 新青年——校園主題團會“恰同學少年”側記[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甘肅卷)[C];2010年
4 趙一心;;在江蘇省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結束時的講話[A];江蘇省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110周年領導同志講話匯編[C];2009年
5 張健;;實事求是地評價1958年至1960年的“教育革命”[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6 張傅;宋薦戈;;略論共和國三代領導集體的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思想[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7 方曉東;;貫穿于黨的三代領導集體教育思想的主線[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8 劉松林;;淺析1949年至1952年黨和政府對私立學校的政策[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9 宋薦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方針的提出和演進[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10 葛金國;吳玲;;毛澤東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天安門廣場建筑群[N];中華建筑報;2010年
2 許偉偉 檀秋文;電影在話劇之樹上的美妙嫁接[N];團結報;2010年
3 吉林省政協(xié)常務副主席 林炎志 吉林省原高院院長 楊慶祥;人民的禮贊[N];人民日報;2010年
4 王凱;共和國領袖們的新年紀實[N];聯(lián)合日報;2010年
5 施世潮 董吉妮;溫州5000多外來工當選工會主席[N];工人日報;2010年
6 斯雄;開放的力量[N];人民日報;2010年
7 ;創(chuàng)新思路謀發(fā)展 汩汩活水源頭來[N];蘭州日報;2010年
8 特派記者 鄭向鵬;不折不扣把全會精神帶給農民工[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9 高津滔;中國不能只做世界“經(jīng)濟大國”[N];經(jīng)濟參考報;2010年
10 王興號 駐遼寧記者 周鳳文;沈陽年輪博物館紀念毛澤東誕辰116周年[N];中國旅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洪森;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宋海儆;對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再認識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素立;毛澤東國家安全觀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尚金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與東北抗日聯(lián)軍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胡現(xiàn)嶺;胡繩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6 隋曉瑩;陳獨秀與中國新文學運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趙化剛;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國化探析[D];南開大學;2009年
8 高旭紅;新民主主義政治文明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邵憲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觀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10 謝寶利;現(xiàn)代化視閾下中國共產(chǎn)黨農民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再思考(1921-1966)[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倩;論毛澤東對其大革命時期主要著作的修改[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張敏;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思想論析[D];吉林大學;2009年
3 石翼飛;論毛澤東成功的主觀因素[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4 尚華燕;毛澤東現(xiàn)代化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朱云河;“大躍進”時期的技術革命運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6 郭偉;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對美態(tài)度演變歷程初探[D];河南大學;2009年
7 許莉;毛澤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想論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8 張秀麗;毛澤東改造罪犯思想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岳潔;建國初期毛澤東關于執(zhí)政黨治理問題的思考(1949~1956年)[D];河南大學;2009年
10 李續(xù)軍;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531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5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