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領導小組場域中的組織制度化——以中央財經小組為例
本文選題:小組場域 + 制度化。 參考:《理論與改革》2015年04期
【摘要】:中國共產黨是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領導力量,黨內領導小組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種組織形態(tài)。1958年以后,包括中央財經小組在內的黨內領導小組場域逐步形成并幾經變遷。在這個過程中,黨內領導小組的公開出版物、新聞發(fā)布、學術討論等儀式性形態(tài),逐漸演化成為儀式性機制;另一方面,黨內領導小組的運行機制、調研、決策等實體性形態(tài),逐漸演化成為實體性機制。儀式性機制和實體性機制,共同構成黨內領導小組制度化的主要形式。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s the leading force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Including the Central Finance Group, including the party leading group field gradually formed and changed several times. In this process, the ritual forms of the leading groups within the Party, such as public publications, press releases, and academic discussions, have gradually evolved into ritual mechanisms;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research and decision-making of the leading groups within the Party have evolved into substantive form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substantial mechanism. The ritual mechanism and the substantive mechanism constitute the main form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leading group within the Party.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推進我國基層協(xié)商民主制度化的對策研究”(AZD012)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0;D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雪光;趙偉;;英文文獻中的中國組織現(xiàn)象研究[J];社會學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衛(wèi);;城市治理中的公私伙伴關系:一個街道公共服務外包的實證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2 丘海雄;龔嘉明;;多重制度約束下的傳媒組織轉型——以M市新聞傳媒集團為例[J];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06期
3 吳木鑾;;公務人員調薪執(zhí)行:困境及啟示[J];公共行政評論;2011年02期
4 崔志梅;;繁華背后,城市之殤:評《城市中國的邏輯》[J];公共行政評論;2013年01期
5 何艷玲;汪廣龍;;不可退出的談判:對中國科層組織“有效治理”現(xiàn)象的一種解釋[J];管理世界;2012年12期
6 劉曉光;張松;劉國瑜;;國內高校院校研究機構建設路徑分析——基于組織分析新制度主義的視角[J];高教探索;2014年01期
7 馬雪松;;政治制度的維系途徑:基于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理論詮釋[J];湖北社會科學;2014年03期
8 陳那波;盧施羽;;場域轉換中的默契互動——中國“城管”的自由裁量行為及其邏輯[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9 林雪霏;;社會治理下的政治空間與嵌入性互動——基于B市T區(qū)三個組織的案例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10 鄧偉平;;基于組織場域視角的農村小額信貸組織功能異化問題分析[J];南方金融;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杜艷;;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 縮小城鄉(xiāng)貧富差距[A];走進新農村——西南大學研究生《含弘論叢》[C];2010年
2 周雪光;練宏;;政府內部上下級部門間談判的一個分析模型——以環(huán)境政策實施為例[A];變遷中的中國城市治理[C];2013年
3 何艷玲;汪廣龍;;不可退出的談判——對中國科層組織“有效治理”現(xiàn)象的一種解釋[A];變遷中的中國城市治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棉管;行動中心制度主義:重構發(fā)展型社會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金海;領導轉型:校長領導倫理的尋求與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莉莉;行動者及其行動能力[D];上海大學;2011年
4 王慶明;身份產權變革[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偉;建國以來黨的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明國;國際制度有效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葉青青;從農村辦報走向城市辦報:中共執(zhí)政初期的黨報新聞制度構建[D];復旦大學;2011年
8 葉托;中國地方政府行為選擇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9 鐘龍彪;1980年代中國外交戰(zhàn)略轉型研究:一種雙層認知視角的解析[D];外交學院;2008年
10 張丙宣;科層制、利益博弈與政府行為[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宇;鄧小平中國式現(xiàn)代化思想的發(fā)展歷程及現(xiàn)實啟示[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鐘燕;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推進[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馮樂安;少數民族的高等教育機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潔;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艷;鄧小平與中美經貿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6 蔣嬋;費正清與美國的中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水銀;鄧小平的“先富”思想探源[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苗曉強;鄧小平國防建設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9 趙艷來;“揭批查”運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10 王蘭潔;1978-1982年中共建立老干部離退休制度的歷史回顧[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本文編號:1922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92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