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社會保障思想在當代中國的新發(fā)展及其時代價值
本文關鍵詞: 社會保障 共建 共享 時代價值 出處:《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梳理和回溯馬克思社會保障思想,探討和分析馬克思社會保障思想在我國的實踐歷程和發(fā)展脈絡,剖析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馬克思社會保障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揭示我國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五大新特征,闡明我國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xù)社會保障制度的三大主要發(fā)展路徑。
[Abstract]:Through combing and retrospect Marx's social security thought,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cours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social security thought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social security thought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since the 18 National Congress, and reveals the five new features of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ree main development paths of establishing a more equitable and sustainabl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辦公室;
【分類號】:C913.7
【正文快照】: 馬克思對社會保障的闡述散見于其眾多著作的不同章節(jié)中,貫穿于其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chǎn)方式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分析和批判中,融入于其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闡釋中,是其思想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馬克思社會保障思想既有對資本主義社會保障制度的剖析,也有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社會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勇;;論社會保障制度中的政府[A];社會保障問題研究[C];2000年
2 朱宏良;;談我國社會保障制度[A];2003’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論文集[C];2003年
3 孟宏斌;;陜西小城鎮(zhèn)建設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創(chuàng)新[A];陜西省體制改革研究會2004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4 李毓矩;;淺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楊春娟;;借鑒國外社會保障制度經(jīng)驗 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A];堅持科學發(fā)展 構建和諧社會——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黃儀貞;;論現(xiàn)階段我國軍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A];第四屆全國軍事技術哲學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3年
7 劉沂江;劉德軍;;試論完善貴州省社會保障制度的背景[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8 賈志剛;;從“二元特征”到“覆蓋城鄉(xiāng)”——完善河北省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路與對策[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9 童菲;;金融危機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挑戰(zhàn)[A];“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朱德云;石鐘毓;馮玉梅;邱敏;宮錫強;李珊;;山東社會保障制度研究[A];決策與管理研究(2007-2008)——山東省軟科學計劃優(yōu)秀成果匯編(第七冊·下)[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央財經(jīng)大學 馬海濤;完善農(nóng)村社會保障制度的路徑選擇[N];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 唐鈞;社會保障制度暖人心[N];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3 林娜;讓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合理[N];學習時報;2014年
4 萬里虹;從經(jīng)濟學的角度研究社會保障制度[N];中國保險報;2002年
5 史振磊;如何完善社會保障制度[N];人民日報;2003年
6 鄭功成;社會保障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包袱嗎[N];北京日報;2007年
7 黃新華;和諧社會視野中的社會保障制度[N];福建日報;2007年
8 中共即墨市委常委、副市長 張德平;英國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們的啟示[N];青島日報;2006年
9 郝亞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加快構建和諧社會[N];人民代表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魯麗玲;優(yōu)化社會保障制度設計:核心在于明確政府責任[N];中國社會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海燕;中美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2 張軍;社會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周傳蛟;社會轉(zhuǎn)型期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4 王原君;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效果評價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5 劉苓玲;老年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6 韓經(jīng)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沖突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莊志杰;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8 李斌;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模式及運行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胡威;社會保障制度及其政治價值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梅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曉東;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欒俊強;中日韓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3 歐廷皓;中國農(nóng)村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4 劉淑波;建國以來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回顧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郭文雅;公正視域中的我國農(nóng)村社會保障制度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鵬 ;歐盟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及中國的啟示[D];吉林大學;2005年
7 牟高飛;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矛盾分析模式的探討及矛盾解決的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馬志偉;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政府與市場職能定位的探析[D];內(nèi)蒙古大學;2005年
9 孫悅;論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發(fā)展[D];武漢大學;2005年
10 管曉鳳;經(jīng)濟公正視野中的城鄉(xiāng)統(tǒng)籌社會保障制度[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840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8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