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知行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7 03:07
本文關鍵詞:毛澤東知行觀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毛澤東 知行觀 實踐辯證法 歷史唯物主義 實用主義
【摘要】:認識是解決主觀與客觀全部矛盾關系的關鍵,是主體與客體實踐關系的內在要素,更是主體和客體所包含的主觀和客觀矛盾的表現(xiàn)形式。而認識和實踐的關系是主體和客體關系表現(xiàn)在主體活動中的基本內容。毛澤東的知行觀——認識與實踐的關系——是毛澤東解決主體和客體問題的哲學反思,也是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的哲學體現(xiàn)。本文立足毛澤東實踐論的知行觀,通過研究毛澤東知行觀的理論來源、歷史形成、哲學屬性等方面,以嘗試進一步糾正國內外對毛澤東實踐觀的知識論、實用主義的兩種誤讀。 至今為止,國內外學界對毛澤東知行觀的研究仍存有兩個問題,頗具爭議。一是國內傳統(tǒng)“教科書”對毛澤東知行觀的解讀沒有立足于實踐辯證法之上,甚至沒有超越李達的解讀范圍。傳統(tǒng)“教科書”對毛澤東知行觀的誤讀集中表現(xiàn)在,雖然強調認識與實踐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但缺少中介環(huán)節(jié)。第一,把毛澤東實踐思想中的“知”做本體論思維的解讀;第二,,把毛澤東實踐思想中的“行”誤讀為與實踐目的不相干的,離開價值范疇的追求真理的“行”;第三,把毛澤東實踐思想中的“實踐”誤讀為形而上學的“實踐”。二是國外某些經典作家對毛澤東知行觀的解讀沒有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國外學者將毛澤東知行觀的哲學屬性理解為實用主義、經驗主義或者唯意志論,有代表性的學者是彼得洛維奇、馬爾庫塞、許華茨和施拉姆等人。他們將對毛澤東的知行觀的批判成是功利主義,否認毛澤東知行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甚至是具有哲學屬性的。因此,破除這兩種對毛澤東知行觀的誤讀意義十分重大。 為了破解上述難題,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歷史分析法、“演繹思辨法”、“理論前提考察法”等方法,自覺或不自覺地對毛澤東知行觀的哲學屬性提出哲學反思:解釋世界的知行觀與改造世界的知行觀的實質區(qū)別何在?在毛澤東那里,知是誰的知?是“自在”之知,還是“自為”之知?是事實之知還是問題之知?行到底一個道德踐履之行,一個理性之行,還是一個社會實踐之行?“社會實踐”對“道德實踐”又有怎樣的超越?行究竟是重復之行還是創(chuàng)造之行?為什么行是目的與現(xiàn)實的否定性同一?知與行是邏輯上的先后關系,還是現(xiàn)實上的對立同一關系?我們如何確定“實事”符合“是”?“是”能否推出“應當”來,以及是如何推出“應當”的?實事求是是真理的手段還是實踐的手段?實事求是表達的到底是關于真理的問題,還是關于人的問題?為什么彼得洛維奇、馬爾庫塞等人將毛澤東知行觀與實用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其理論根據是什么?如何從哲學層面上將二者做根本的區(qū)分? 沿著這條邏輯脈絡,能夠對毛澤東知行觀問題做一番細致的考察,最終實現(xiàn)本次研究的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 知行觀 實踐辯證法 歷史唯物主義 實用主義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A84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8
- 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10-11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義11
- 2. 研究的國內外現(xiàn)狀11-16
- 2.1 國內的研究現(xiàn)狀11-12
- 2.2 國外的研究現(xiàn)狀12-15
- 2.3 國內外研究綜述15-16
- 3. 研究的思路16
- 4. 研究的方法16-18
- 第1章 毛澤東知行觀的來源18-28
- 1.1 中國的傳統(tǒng)知行觀18-25
- 1.2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25-26
- 1.3 現(xiàn)實的革命斗爭需要26-28
- 第2章 毛澤東知行觀形成的過程28-33
- 2.1 青年求學時期:主觀唯心主義知行觀思想28-29
- 2.2 五四運動時期:知行二元論思想29-31
- 2.3 民主革命時期:辯證唯物主義知行觀思想31-33
- 第3章 毛澤東對知的規(guī)定33-43
- 3.1 知的價值規(guī)定33-35
- 3.2 知的實踐規(guī)定35-36
- 3.3 知的具體規(guī)定36-38
- 3.4 毛澤東知行觀中的實事求是38-43
- 第4章 毛澤東對行的規(guī)定43-50
- 4.1 實踐及其本質43-45
- 4.2 實踐或行:目的與現(xiàn)實的否定性同一45-47
- 4.3 “社會實踐”對“道德實踐”的超越47-50
- 第5章 知與行的現(xiàn)實統(tǒng)一50-54
- 5.1 知和行的相互限定50-51
- 5.2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51-52
- 5.3 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52-54
- 第6章 毛澤東知行觀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54-59
- 6.1 毛澤東知行觀是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樞紐54-55
- 6.2 毛澤東知行觀與實用主義的區(qū)別55-59
- 結語59-61
- 參考文獻61-64
-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4-65
- 致謝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李硯田;鄧小平“實事求是”哲學及其與現(xiàn)代實用主義的本質區(qū)別[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2 石仲泉;;“兩論”與蘇聯(lián)哲學教科書的關系[J];實事求是;1988年06期
3 雍濤;;《實踐論》、《矛盾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J];哲學研究;2007年07期
4 張敏;于天宇;;論道德情感體驗與生態(tài)倫理價值的確立[J];學習與探索;2013年05期
5 陳修齋;劃清馬克思主義和實用主義關于“實踐標準”的界限[J];哲學研究;1979年03期
本文編號:10464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4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