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辯證思維的確定性
本文關鍵詞:論辯證思維的確定性
【摘要】: 自近代以來,哲學不斷面臨著諸多沖擊和挑戰(zhàn),哲學家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宣告著哲學的危機,其實質(zhì)都是對區(qū)別于科學思維方式的辯證思維方式的拒斥、反叛和消解。因此,要想證明哲學存在的合法性,首先必須證明科學真理的局限性,這樣,才有區(qū)別于科學真理的哲學真理存在的必要性,進而才能論證區(qū)別于科學思維的思辨思維或哲學思維的確定性。根據(jù)這一思路,本論文提出了辯證思維確定性的三條證明道路:黑格爾的歷史與邏輯一致的證明原則,馬克思為辯證法的客觀性所提供的實踐論證明,以及哲學家主體對形上體驗所透顯出的生命“氣象”之直觀,亦即一種基礎的明證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區(qū)別于科學思維的思辨思維或哲學思維的客觀性,從而提供了今天科學主義時代哲學存在的合法性理由。
【關鍵詞】:辯證思維 邏輯必然性 實踐 體驗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B812.2
【目錄】:
- 內(nèi)容提要4-7
- 導言 哲學的合法性危機7-33
- 一 科學世界觀的影響和沖擊9-14
- 二 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及其同一性思想的反省和批判14-19
- 三 來自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思潮的摧毀與解構(gòu)19-33
- 第一章 哲學真理與科學真理的區(qū)分33-63
- 一 從思維方式上看38-50
- (一) 抽象的同一性與具體的普遍性42-43
- (二) 思維的有限性與無限性43-45
- (三) 是否承認內(nèi)部矛盾是二者區(qū)分的關鍵45-50
- 二 從知識的確定性上看50-55
- (一) 形式的確真性與思想內(nèi)容的客觀性50-52
- (二) 有限的知識與無限的關于“絕對”的知識52-55
- 三 從檢驗的標準上看55-63
- 第二章 歷史與邏輯一致的原則63-109
- 一 從幻相的邏輯到思辨邏輯64-78
- (一) 柏拉圖——發(fā)現(xiàn)真理的至上方法65-66
- (二) 康德——幻相的邏輯66-72
- (三) 黑格爾——思辨邏輯72-78
- 二 思想內(nèi)容自己運動的邏輯和真理78-102
- (一) 思想對客觀性的態(tài)度78-82
- (二) 思想內(nèi)容的客觀性82-91
- (三) 全體的自由性與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必然性的統(tǒng)一91-96
- (四) 思想范疇進展的邏輯必然性96-99
- (五) 思想內(nèi)容的矛盾性99-102
- 三 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102-109
- 第三章 馬克思辯證法的實踐論證明109-150
- 一無產(chǎn)階級解放的歷史進程真實地改變了現(xiàn)代世界的政治版圖116-123
- (一) 從馬克思哲學自身的發(fā)展看118-120
- (二) 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看120-122
- (三) 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看122-123
- 二作為一種世俗的社會理想,,馬克思是不可超越的123-132
- 三后現(xiàn)代語境下馬克思的幽靈再現(xiàn)132-150
- (一) 馬克思是不會逝去的幽靈133-139
- (二) 重建歷史唯物主義139-143
- (三) 重建馬克思“總體性”的元敘事143-150
- 第四章 體驗的明證性150-205
- 一體驗區(qū)別于經(jīng)驗157-163
- 二體驗的身體性163-175
- 三經(jīng)驗與超驗區(qū)分的模糊性175-183
- (一) 經(jīng)驗與超驗的區(qū)分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教條175-177
- (二) 經(jīng)驗的辯證結(jié)構(gòu)177-180
- (三) 經(jīng)驗與超驗的融合180-183
- 四形上“氣象”之直觀183-205
- (一) 超驗之“象”185-187
- (二) 本體之“氣”187-191
- (三) 生命“氣象”的彰顯和投射191-205
- 結(jié)語:哲學是無盡的探索205-212
- 參考文獻212-236
- 攻讀博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236-237
- 論文摘要(中文)237-242
- 論文摘要(英文)242-2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敦華;中西形而上學的有無之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2 王天成;;象、概念與概念思維[J];博覽群書;2006年02期
3 孫利天;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J];長白學刊;1993年01期
4 仰海峰;青年馬克思人學現(xiàn)象學的哲學建構(gòu)——《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解讀[J];長白學刊;2001年01期
5 孫利天;21世紀哲學:體驗的時代?[J];長白學刊;2001年02期
6 孫利天;哲學體系的自身區(qū)分及其循環(huán)論證[J];長白學刊;2002年04期
7 賀來;馬克思哲學與“人”的理解原則的根本變革[J];長白學刊;2002年05期
8 王天成;感知、想象力與本質(zhì)直觀[J];長白學刊;2003年01期
9 王天成;西方辯證法與中國哲學精神的理論交匯點[J];長白學刊;1995年03期
10 張一兵;自然唯物主義、人本學唯物主義與社會唯物主義——《神圣家族》的哲學解讀[J];長白學刊;199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今杰;哲學的改造—阿佩爾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韓志偉;實踐與辯證法——從對象性思維方式到實踐性思維方式[D];吉林大學;2004年
3 張盾;現(xiàn)代性問題圖景中的馬克思哲學革命[D];吉林大學;2004年
4 王慶豐;后形而上學時代的辯證法理論[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牛曉亮;身體哲學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128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91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