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主義意義理論的“在場形而上學”根基
本文關鍵詞:邏輯主義意義理論的“在場形而上學”根基
更多相關文章: 弗雷格 羅素 前期維特根斯坦 邏輯經(jīng)驗主義 意義理論 “在場形而上學”
【摘要】:盡管弗雷格反對把名稱的涵義和句子的思想與表象混為一談,但是在表象、客觀事物與思想三者之中,弗雷格認為最可靠的還是表象。這表明他仍然遵循了笛卡爾式的"在場形而上學"原則。羅素把某個名稱所代表的對象能否被我們感知作為判定這個名稱是專名還是摹狀詞的標準,甚至把它看做是決定一個名稱的意義的標準,充分表明他以摹狀詞理論為核心的意義學說的經(jīng)驗主義本質(zhì)。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圖像說認為"語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實際上是把"我的思想的界限"看做世界的界限,這表明他的哲學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唯我論"。邏輯經(jīng)驗主義把"可證實性"作為命題意義的標準,歸根到底還是把感覺經(jīng)驗作為意義的標準,這充分表明邏輯經(jīng)驗主義及其"可證實性"意義標準的表象主義、唯我論和"在場形而上學"本質(zhì)。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弗雷格 羅素 前期維特根斯坦 邏輯經(jīng)驗主義 意義理論 “在場形而上學”
【分類號】:B81
【正文快照】: 邏輯主義意義理論是指由弗雷格開創(chuàng)的,以羅素、前期維特根斯坦和卡爾納普等人為代表的意義理論。盡管這些哲學家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意義理論,但他們都從邏輯學而非修辭學的角度看待語句的意義,都把語句的意義看做是客觀的、永恒的,與語句的具體使用“在走廊上引起的回聲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程;邱紫華;;不能不說的話:維特根斯坦與弗雷格、羅素[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2 胡長兵,胡萬年;魯賓遜能有一門語言嗎?[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周方珠;論社交指示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4 何仁富;維特根斯坦的“圖式說”與尼采的“透視論”——兼論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對哲學的主題轉(zhuǎn)換[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5 方剛;名稱來源問題的哲學意蘊——論柏拉圖《克拉底魯篇》對名稱來源問題的探討及其哲學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6 陶清;;自然觀:莊子與懷特海比較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7 曾文雄;;中西語言哲學“語用學轉(zhuǎn)向”新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8 張新國;;作為中國當代啟蒙范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為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9 劉金;康德哲學的“劃界”思想及其影響[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錢廣華;現(xiàn)代經(jīng)驗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現(xiàn)代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中原;;中國邏輯元研究的成果[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燕;;弗雷格意義理論淺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3 唐嘉榮;;左腦型教育導致道德危機[A];云南省思維科學學會、云南省邏輯學會2007年聯(lián)合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4 譚力揚;;科學實在論的因果機制指稱理論[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5 李國山;;分析哲學與形而上學[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張學廣;;經(jīng)驗與理解(提綱)——經(jīng)驗主義歷史演進中的一個重要論題[A];全國“經(jīng)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習勝;;論嚴格的指示詞——從邏輯演進的視角看克里普克的觀點與張家龍先生的辯護[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8 杜建國;;從哲學的基本問題到語境論[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9 宋祿華;;規(guī)范意義論的語境性基礎——米勒1意義機制的語境化說明[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10 張立娜;;語言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區(qū)分——專名與謂詞[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趙慶燦;新理學與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愛珍;模糊語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5 徐先玉;世界的語言概念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郭莉敏;俄語內(nèi)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問題[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趙娜;北宋“文字禪”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閆薇;馬克思經(jīng)濟學基本命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構”、“辯護”和“修正”[D];吉林大學;2011年
9 燕燕;梅洛—龐蒂具身性現(xiàn)象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聶大海;語言指稱的同一性與必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劍峰;江西省農(nóng)村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孫小風;科學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結構關系探析[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黨姣;從指稱角度回應科學理論的不可通約性[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易丹;公共藝術中城市雕塑藝術符號的創(chuàng)建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5 李琛穎;普適計算中基于上下文察覺的語境論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6 劉惠;中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趙振魯;詮釋學視域下柯林武德的問答邏輯[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蘆菲;俄語批評言語行為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趙軍;司法事實認定中的科學證據(j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陳咸峰;論范·弗拉森的反實在論思想[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婷;;羅素在指稱論上對弗雷格的批判和繼承[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朱耀平;;邏輯主義意義理論的“在場形而上學”根基[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年05期
3 任遠;;弗雷格式思想與羅素式命題[J];學術研究;2008年09期
4 王鴻良;指示詞、專有名詞及其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6期
5 M.達米特;王路;;弗雷格在哲學史上的地位[J];世界哲學;1988年02期
6 常立濤;王磊;;淺析弗雷格的涵義和指稱理論[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7 殷霞;;兩種意義理論之比較——從胡塞爾與弗雷格的意義理論談起[J];哲學動態(tài);2008年10期
8 徐燕杭;;維特根斯坦邏輯研究的人文內(nèi)涵——從維特根斯坦與弗雷格、羅素真值演算理論的差異談起[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趙晨;;從弗雷格的意義理論看雙語心理詞庫表征模式之間的爭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王成;;“晨星”與“暮星”:理解弗雷格的意義與意謂理論[J];法制與經(jīng)濟(下半月);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季斌;;羅素的意義理論[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2 張燕;;弗雷格意義理論淺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3 王路;;意義理論[A];第二屆分析哲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灝;;意義與指稱不可兼得——對一種意義理論的批評[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5 張力鋒;;戴維森綱領——一條躲避內(nèi)涵的意義理論捷徑[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6 張燕京;;論達米特對于弗雷格意義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A];邏輯與認知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張燕京;;達米特發(fā)展弗雷格意義理論的基本路徑[A];2004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4年
8 張安民;;羅素摹狀詞理論初探[A];邏輯教學·知識創(chuàng)新·素質(zhì)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張燕京;;論弗雷格邏輯研究的基本路徑[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上)[C];2011年
10 王彬彬;;社會主義論爭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兼論社會主義論爭中的羅素[A];浙江省暨華東六省一市黨史系統(tǒng)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啟富;我市舉行2005年春節(jié)團拜會[N];廣安日報;2005年
2 本報書評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 胡偉希;羅素:有深刻人文關懷的思想家[N];中華讀書報;2007年
3 徐恩存;山勢撼人與深遠意境[N];美術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楊博;羅素投資:美國經(jīng)濟不會二次衰退[N];中國證券報;2011年
5 沙青;“意義”的追問與探求[N];光明日報;2006年
6 孫榮飛;權力及對權力的規(guī)制[N];學習時報;2004年
7 章立凡;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N];社會科學報;2004年
8 賴元平 張錦林 袁興軍 張道川 熊興文;張炳坤 羅素華 彭德秋慰問貧困群眾[N];廣安日報;2006年
9 ;羅素聯(lián)盟:研究領域的王者[N];國際商報;2008年
10 陳小文;獨樹一幟的哲學史[N];中華讀書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建萍;真與意義的融合與分離之爭的邏輯探究[D];山西大學;2012年
2 余永林;技術式的沉思[D];復旦大學;2010年
3 薄謀;新弗雷格算術的一致性和解釋性[D];復旦大學;2011年
4 李超;伯特蘭·羅素和平思想的起源與發(fā)展[D];南京大學;2011年
5 于林龍;回歸生活世界交往范式的意義理論[D];吉林大學;2010年
6 周允程;第一人稱信念的哲學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7 何朝安;涵義的形而上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8 張立娜;個體詞的邏輯語義[D];清華大學;2007年
9 王棟;戴維森意義理論之鏡中的語言與實在[D];吉林大學;2012年
10 馬亮;論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晶;論后現(xiàn)代語境下意義理論的轉(zhuǎn)向[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2 魏靜;羅素意義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3 鄭允;試析弗雷格的概念論與意義理論[D];河南大學;2003年
4 熊斌;弗雷格意義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解京;思想與真[D];河北大學;2010年
6 劉立門;弗雷格真之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7 趙向革;弗雷格邏輯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8 任書建;淺析弗雷格的“真”概念—從實在論的觀點看[D];復旦大學;2012年
9 耿志鵬;弗雷格概念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10 賀立維;論弗雷格的算術哲學[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28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82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