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在中國振興的基本途徑
本文關鍵詞:邏輯在中國振興的基本途徑
【摘要】:在新世紀里,如何實現(xiàn)中國邏輯的現(xiàn)代化,從而助力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重點需要堅持三個結(jié)合:即教學與研究相結(jié)合、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jié)合、提高與普及相結(jié)合。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關鍵詞】: 中國邏輯 邏輯教學 應用研究 提高與普及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13AZX019
【分類號】:B81
【正文快照】: 邏輯思想的發(fā)源地主要有三個:古代中國、古印度和古希臘。但是,古代中國和古印度的邏輯思想沒有能夠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后來都衰落了。只有古希臘的邏輯思想獲得了長期、持續(xù)的發(fā)展,到19世紀末 20世紀初,更是產(chǎn)生了光耀世界的現(xiàn)代邏輯。在新世紀里,如何實現(xiàn)中國邏輯的現(xiàn)代化,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杜國平;;應用邏輯研究進展[J];哲學動態(tài);2010年01期
2 杜國平;趙曼;;邏輯學者的社會責任——提高國民邏輯素質(zhì)的理論和實踐探索[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道房;對戴震批評朱熹理欲觀的再認識[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2 趙總寬;;揚棄悖論命題的方法和標準[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3 王應憲;;清代“實事求是”學風的復興與沉寂[J];安徽史學;2007年06期
4 劉超;;政學分合與知識生產(chǎn):清末中國歷史教科書編寫研究[J];安徽史學;2011年05期
5 海莉娟;司漢武;;我國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精細化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12期
6 張盛彬;評邏輯研究中的極左干擾[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劉葉濤;;論“道德悖論”作為一種悖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劉葉濤;張雅楠;;道德悖論的矛盾歸屬[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賈吉林;;姜亮夫先生楚辭研究方法淺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10 孫強;楊秋軍;;探析毛澤東對辯證法、邏輯學、認識論三者一致的新貢獻[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劍波;尤云弟;許敏;;淺論留日學生與浙江近代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2 晉榮東;;論作為辯證邏輯的Dialectic[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張金梅;;梁啟超“三界革命”與現(xiàn)代漢語語境文學觀念的發(fā)生[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4 張建軍;;走向一種層級分明的“大邏輯觀”[A];改革開放以來邏輯的歷程——中國邏輯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zhuǎn)型[D];西北大學;2010年
4 張棟豪;中國邏輯史方法論在近代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5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運明;1928-1937年山東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8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文海;壬戌學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成慶;晚清的歷史意識與烏托邦意識[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虹;錢穆的清代學術史著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銘;先秦儒道游觀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佳佳;民國時期我國自編初中英語教科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曲曉明;近代我國中學文實(理)分科演變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曹慶鋒;《管子》經(jīng)濟倫理思想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倫理之建構(gòu)[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林潔;民國時期福州教會中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包磊;馬克思的邏輯范疇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傳濤;近現(xiàn)代中國仁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沈韜;論清末民初的墨學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學;2011年
10 羅艷華;梁啟超傳記作品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國平;馬亮;;哲思邏輯的判定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杜國平;陳睿;;高級人才評價和選拔中的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3 黃朝陽;;邏輯學教育對素質(zhì)教育之價值——兼論如何加強邏輯學教育[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4 李朝陽;;七藝的歷史流變: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5期
5 翟錦程;張棟豪;;明清時期西方邏輯學的傳入與發(fā)展[J];前沿;2010年02期
6 張建軍,張斌峰;從“邏先生”看“德先生”與“賽先生”——關于邏輯的社會文化功能的對話[J];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05期
7 雷彎山;應用邏輯是邏輯應用的元邏輯[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05期
8 黃華新,濮方平;試論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本構(gòu)成與測試方法[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9 歐陽中石;一個語文教改方案的設想[J];北京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2期
10 王春麗;何向東;;“以人為本”與邏輯思維素質(zhì)培養(yǎng)——“錢學森之問”引發(fā)的思考[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心軍;邏輯教學呼喚創(chuàng)新[J];周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4期
2 朱慶華;高校邏輯教學的難易二重性及對策[J];蘭州學刊;2004年06期
3 王慶位;;批判性思維及其價值[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張?zhí)煸?;邏輯教學中案例應用淺析[J];時代文學(理論學術版);2007年01期
5 張路安;;高校邏輯教學的困境及其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3期
6 萬穎;;邏輯教學中學生自我求知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7 侯桂運;;高校邏輯教學如何在困境中生存[J];中國成人教育;2011年16期
8 張良;徐海晉;;“通”與“!薄摴苍盒1究七壿嫿虒W的困境與出路[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9 田立剛;趙鵬;;今日邏輯教學國際研討會綜述[J];邏輯學研究;2011年04期
10 吳誠;賀志明;;邏輯教學與大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五;;邏輯教學現(xiàn)代化的一次嘗試——《新邏輯教程》評介[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2 王雨田;;當前的邏輯教學科研向何處去?[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3 苑玉成;;師專中文專業(yè)邏輯教學改革研究[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4 王火;;略談語言教學和邏輯教學的撞車現(xiàn)象[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5 林濟萍;;從抽象思維過渡到形象思維——成人邏輯教學探索[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6 王柏鶴;;普通邏輯教學亟待加強自然語言的邏輯分析[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7 宋文堅;;邏輯教學改革漫議[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8 何向東;袁正校;;關于我國高等院校邏輯教學現(xiàn)狀的原因及對策芻議[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9 許錦云;;邏輯教學改革與素質(zhì)教育[A];邏輯教學·知識創(chuàng)新·素質(zhì)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傅殿英;;關于邏輯教學與研究中幾個問題的思考[A];邏輯教學·知識創(chuàng)新·素質(zhì)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楊陽;高校邏輯教學迎來新契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本文編號:779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77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