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悖論解悖方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16 15:23
本文以語義悖論的解悖方案為研究對象,以解悖方案標準的研究為切入點,通過確立解悖方案的有效標準,對以往典型的解悖方案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和評價。 全文由緒論和四個章節(jié)組成。其中引言部分主要闡述兩方面內(nèi)容,第一方面論證語義悖論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第二方面主要對國內(nèi)外學界的研究現(xiàn)狀和幾種主流思想觀點進行闡釋。 第一章概述語義悖論的基本內(nèi)容,其中簡要介紹悖論的涵義和類型以及語義悖論的涵義和主要類型。 第二章著重對解悖方案的標準進行討論,該部分在對歷史上著名學者關(guān)于解悖標準的考察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作為一套合理的解悖方案所應具備的基本標準,為接下來評價以往解悖方案做鋪墊。 第三章著重對以往典型解悖方案進行梳理,該部分基本上是從語義悖論根源的認識、解悖方案的具體消解辦法和方案的解悖結(jié)果等方面對每種解悖方案進行細致的分析。 第四章是本文的主體部分,該部分主要以上文總結(jié)的解悖標準為基礎(chǔ),對上述解悖方案進行系統(tǒng)的評價,通過考查以往解悖方案的合理性與不足,從而為我們進一步完善語義悖論解悖方案的探索提供重要的參考。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0.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0.2.1 國外對語義悖論的研究
0.2.2 國內(nèi)相關(guān)問題的研究
1 語義悖論概述
1.1 悖論
1.1.1 悖論的涵義
1.1.2 悖論的類型
1.2 語義悖論
1.2.1 語義悖論涵義
1.2.2 語義悖論的主要類型
2 解悖方案的建構(gòu)標準
2.1 解悖標準的演進
2.2 解悖標準的新思考
2.2.1 應消除悖論而非保留悖論
2.2.2 有一套形式上可行的解悖方案
2.2.3 “非特設”的合理性說明
3 典型語義悖論解決方案
3.1 羅素“分支類型論”方案
3.1.1 悖論根源于“惡性循環(huán)原則”
3.1.2 對“惡性循環(huán)原則”的消解
3.2 塔爾斯基“語言層次論”方案
3.2.1 從自然語言到形式語言
3.2.2 語言的層系
3.3 克里普克“真值間隙論”方案
3.3.1 “有根性”概念
3.3.2 “真值間隙”與悖論句
3.4 赫茲伯格“樸素語義學”方案
3.4.1 對以往解悖方案的質(zhì)疑
3.4.2 “語義穩(wěn)定性”的發(fā)現(xiàn)
3.5 巴威斯“情境語義學”方案
3.5.1 引入“情境”概念
3.5.2 語義悖論命題的奧斯汀型解釋
3.6 普利斯特“次協(xié)調(diào)邏輯”方案
3.6.1 從“消解矛盾”到“接受矛盾”
3.6.2 “真矛盾”概念
4 對以往語義悖論解悖方案的評價
4.1 從解悖實質(zhì)的角度考查以往解悖方案
4.2 從形式可行的角度考查以往解悖方案
4.2.1 從“足夠狹窄性”角度看
4.2.2 從“充分寬廣性”角度
4.3 從“非特設性”角度考察以往解悖方案
4.4 從解悖標準的角度說明情景語義學方案的合理性
4.4.1 從解悖實質(zhì)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4.2 從合理的形式方案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4.3 從“非特設性”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791512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緒論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0.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0.2.1 國外對語義悖論的研究
0.2.2 國內(nèi)相關(guān)問題的研究
1 語義悖論概述
1.1 悖論
1.1.1 悖論的涵義
1.1.2 悖論的類型
1.2 語義悖論
1.2.1 語義悖論涵義
1.2.2 語義悖論的主要類型
2 解悖方案的建構(gòu)標準
2.1 解悖標準的演進
2.2 解悖標準的新思考
2.2.1 應消除悖論而非保留悖論
2.2.2 有一套形式上可行的解悖方案
2.2.3 “非特設”的合理性說明
3 典型語義悖論解決方案
3.1 羅素“分支類型論”方案
3.1.1 悖論根源于“惡性循環(huán)原則”
3.1.2 對“惡性循環(huán)原則”的消解
3.2 塔爾斯基“語言層次論”方案
3.2.1 從自然語言到形式語言
3.2.2 語言的層系
3.3 克里普克“真值間隙論”方案
3.3.1 “有根性”概念
3.3.2 “真值間隙”與悖論句
3.4 赫茲伯格“樸素語義學”方案
3.4.1 對以往解悖方案的質(zhì)疑
3.4.2 “語義穩(wěn)定性”的發(fā)現(xiàn)
3.5 巴威斯“情境語義學”方案
3.5.1 引入“情境”概念
3.5.2 語義悖論命題的奧斯汀型解釋
3.6 普利斯特“次協(xié)調(diào)邏輯”方案
3.6.1 從“消解矛盾”到“接受矛盾”
3.6.2 “真矛盾”概念
4 對以往語義悖論解悖方案的評價
4.1 從解悖實質(zhì)的角度考查以往解悖方案
4.2 從形式可行的角度考查以往解悖方案
4.2.1 從“足夠狹窄性”角度看
4.2.2 從“充分寬廣性”角度
4.3 從“非特設性”角度考察以往解悖方案
4.4 從解悖標準的角度說明情景語義學方案的合理性
4.4.1 從解悖實質(zhì)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4.2 從合理的形式方案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4.3 從“非特設性”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7915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37915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