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古代名辯學看邏輯與語言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14:41
<正>世界有三大邏輯傳統(tǒng):中國名辯、印度因明、西方邏輯。漢語"邏輯"一詞第一次出現(xiàn),見于嚴復譯《穆勒名學》按語。他將英文Logic譯成"邏輯"兩個漢字。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西方邏輯學的引進及因明研究的復蘇,中國名辯學研究取得巨大進展!盾髯印泛汀赌q》對邏輯與語言的關系有不少論述。其主要觀點是:人是認識的主體,世界是可認知的;運用思維,通過語言表達認識,字、句、章、篇——是語言形式;名、辭、說、辯是邏輯形式;名辯既是思維的過程,也是應用邏輯的過程;語言是皮膚、肌肉,邏輯則是骨架。二者關系密切,互為表里。
【文章來源】: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18,3(01)
【文章頁數(shù)】:2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筆試中書面告知交際實現(xiàn)途徑分析[J]. 宋揚. 文藝爭鳴. 2018(11)
碩士論文
[1]惠施“歷物之意”中的符號學思想[D]. 杜嬙.武漢大學 2020
本文編號:3377161
【文章來源】:語言戰(zhàn)略研究. 2018,3(01)
【文章頁數(shù)】:2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筆試中書面告知交際實現(xiàn)途徑分析[J]. 宋揚. 文藝爭鳴. 2018(11)
碩士論文
[1]惠施“歷物之意”中的符號學思想[D]. 杜嬙.武漢大學 2020
本文編號:33771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33771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