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謨問題的解讀與休謨法則的證偽——兼答馬永俠、武宏志先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程仲棠;規(guī)范領域中的分析命題[J];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2 馬永俠,武宏志;從“是”能否推出“應該”?——兼與程仲堂教授商榷[J];晉陽學刊;2002年03期
3 程仲棠;從“是”推不出“應該”嗎?(上)——休謨法則的哲學根據(jù)質疑[J];學術研究;2000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志;;道德判斷與倫理學的情感主義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張清;論休謨的正義觀[J];道德與文明;2004年03期
3 李志江;;制度公正與社會和諧[J];道德與文明;2006年01期
4 袁毓林;認知科學背景上的語言研究[J];當代語言學;1996年02期
5 楊曾憲;從科學事實“是”中推不出價值“應該”來——試修正“休謨法則”[J];東南學術;2004年01期
6 萬毅,何永軍;司法中公正和效率之關系辨正——兼評刑事普通程序簡易審[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7 吳新文;反思應用倫理學——兼論應用倫理學與理論倫理學的關系[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馬德世;賣淫嫖娼行為處置工作新論[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4年01期
9 戢斗勇;經濟倫理學述要[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5期
10 石佑啟;;論私有財產權公法保護之價值取向[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雪綱;論人權的哲學基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李曉春;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4 王艷秋;戴震重知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匡安榮;“道法自然”與經濟自由——一項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6 楊慶峰;技術作為目的[D];復旦大學;2003年
7 李慶宗;在理性與價值之間[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8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錢東平;論政府的德性[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安道玉;論意識與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利芳;摹狀詞理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鄧友超;走向主體間意義的教師主體性——教育工具的一個目標[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3 楊媛;“是—應該”問題及其“解決”[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孫華程;言說的邏輯與沉默之域[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柯恒;自由依賴于法律[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6 沈嘉祺;道德情感教育探究——關于道德情感生成與培育的思考[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胡長兵;后期維特根斯坦日常語言分析中的新哲學觀與新批判[D];安徽大學;2004年
8 陳濤;二十世紀西方藝術形式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9 陽建國;人類自由的緒論:波普爾非決定論思想的道德之維[D];中南大學;2003年
10 雷良;形而上學的歷史命運及其與科學的關系[D];中南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程仲棠;從“是”推不出“應該”嗎?(上)——休謨法則的哲學根據(jù)質疑[J];學術研究;2000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程仲棠;;規(guī)范領域中的分析命題[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2 張利芳;文海鴻;;論邏輯真理及蒯因對分析性和必然性的責難[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3 徐為民;;維特根斯坦論原初命題的一種推理形式[A];1994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4年
4 靳希平;;沈有鼎論語言表達式的意義[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哲學對話與文化交流”哲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龍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稱和同一性[D];西南大學;2007年
2 聶大海;語言指稱的同一性與必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肖偉華;關于蒯因批判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區(qū)分的反思[D];西南大學;2008年
2 劉才;簡述奎因對“兩個教條”的批判及其影響[D];蘇州大學;2008年
3 崔國軍;試論奎因的意義理論[D];蘇州大學;2009年
4 楊陽;維特根斯坦、奎因與邏輯實證主義[D];黑龍江大學;2012年
5 文海鴻;邏輯經驗主義的分析與綜合命題理論述評[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何玉北;克里普克名稱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7 張水;蒯因整體論探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張宇;奎因邏輯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9 孫夢藍;奎因真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837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58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