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二類分析陳述的闡釋
發(fā)布時間:2019-11-24 19:01
【摘要】:蒯因通過對第二類分析陳述的質(zhì)疑 ,否定分析與綜合的區(qū)分。本文用可能世界的方法闡明這類分析陳述與經(jīng)驗陳述的區(qū)別在于 ,前者是語義規(guī)則而后者表述的是經(jīng)驗的事實。從而在是否獨立于經(jīng)驗的意義上確立分析與綜合的區(qū)分 ,并從這個區(qū)分的本性中去除了“必然—偶然”的性質(zhì) ,認為它只是“先天—后天”的區(qū)分。而語言本身的先天性是第二類分析陳述所具有的分析性的根源。
本文編號:256557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開貴;模糊概念的特點及其作用[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2 張漢生;意義問題研究的動因及價值[J];益陽師專學報;2002年05期
3 楊必儀;;邏輯方陣在邏輯思維訓練中的應用意義[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胡春華;;邏輯實證主義對語言意義的闡釋:成就與批判[J];嘉興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5 王敏;韓秀萍;;論弗雷格的指稱理論[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年04期
6 胡懷亮;;含意理論與蘊涵怪論(上)——會話含意能消解蘊涵怪論嗎?[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9年03期
7 張灝;;論Qua-問題——兼為克里普克辯護[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06期
8 胡懷亮;張金玲;;從文化的視角看張東蓀的多元邏輯觀[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江怡;;什么是形而上學指稱——與葉闖教授商榷[J];學術月刊;2011年01期
10 王建江;;淺析奎因之綜合——分析命題的批判[J];學理論;2011年09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辛望旦;悖論的意義與理性形式的演化[N];社會科學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楚芬;試析塞爾的言語行為與指稱論[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楊興杰;斯特勞森的摹狀詞理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655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5655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