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句的指稱
[Abstract]:Frege's theory of truth extension on the premise of distinguishing sentence from reference has great problems. The reference of the statement should be the fact of Vickers, and the fact show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The reference of a sentence belongs to the object world as the reference of a word, and the true value is only a kind of judgment on whether the statemen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基金】:廣州市社會科學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項目“當代邏輯哲學若干前沿問題研究”(批準號:07Z42)
【分類號】:B811.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軍虎;;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梁義民;羅素關(guān)于專名涵義的摹狀詞理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陳波;;語句的真、真的語句、真的理論體系——“truth”的三重含義辨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4 李懷珍;兩種批判,兩個界限——康德和前期維特根斯坦之比較[J];北方論叢;2003年04期
5 聶大海,呂蓓蓓;論語言意義的基本理念[J];北方論叢;2005年05期
6 諶洪果;;通過語言體察法律現(xiàn)象:哈特與日常語言分析哲學[J];比較法研究;2006年05期
7 張燕京;弗雷格思想論析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劉龍根;真值條件與意義闡釋[J];長白學刊;2004年03期
9 王相鋒;意義即用法:后期維特根斯坦意義觀述評[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肖明華,肖建華;維特根斯坦的語言論哲學與美學探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菁;;維特根斯坦的存在之思——《邏輯哲學論》的一種現(xiàn)象學素描[A];“現(xiàn)象學與政治學”國際現(xiàn)象學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第十二屆現(xiàn)象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洪儒;語句中的說話人形象[D];黑龍江大學;2003年
2 馬亮;論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安道玉;論意識與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4 徐英瑾;維特根斯坦哲學轉(zhuǎn)型期中的“現(xiàn)象學”之謎[D];復旦大學;2004年
5 方剛;維特根斯坦之命題意義的確定性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李恒威;“生活世界”復雜性的動力模式[D];浙江大學;2005年
7 張萍;亨普爾科學解釋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8 楊莉君;創(chuàng)造教育障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燕良軾;教學的生命視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王姝彥;當代心靈哲學視閾中的意向性問題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勝利;論文學的宇宙境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張利芳;摹狀詞理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鄭允;試析弗雷格的概念論與意義理論[D];河南大學;2003年
4 安軍;隱喻的語境分析與科學解釋[D];山西大學;2003年
5 劉銳;預設(shè)的語義和語用分析[D];河南大學;2004年
6 李菁;古典存在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汝坤;動畫世界——圖畫、語言與意義[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趙玉鵬;面向?qū)ο蠓椒ㄕ撗芯縖D];廣西大學;2004年
9 榮立武;語言與邏輯——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10 林素峰;維特根斯坦前后期“意義觀”之比較[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顏中軍;;殊型句與真值承擔者[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萬繼華;;基于哲學本體論的真值演算系統(tǒng)——實現(xiàn)計算機理解自然語言的邏輯方法[A];邏輯學及其應(yīng)用研究——第四屆全國邏輯系統(tǒng)、智能科學與信息科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梁慶寅;;略論真值載體[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4 李立鋒;;K-SEQ語義下經(jīng)典定理的真值與“真”概念[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5 余俊偉;;弗協(xié)調(diào)真值道義邏輯分析[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6 張尚水;;模糊邏輯[A];全國邏輯討論會論文選集[C];1979年
7 郝兆寬;;一個無窮值邏輯[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8 劉壯虎;;自指性命題的邏輯構(gòu)造[A];1993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3年
9 陳圖云;劉新友;;模糊基數(shù)量詞初論[A];1994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4年
10 沈躍春;;略論20世紀西方悖論研究[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陳嘉明;知識論中的“信念論”問題[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戴細華;多值邏輯語義博弈[D];中山大學;2006年
2 周允程;第一人稱信念的哲學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3 郭建萍;真與意義的融合與分離之爭的邏輯探究[D];山西大學;2012年
4 余俊偉;弗協(xié)調(diào)邏輯應(yīng)用于道義邏輯的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和寶珍;淺析弗雷格的真值理論[D];西南大學;2007年
2 趙蓉;試論弗雷格的意義理論[D];蘇州大學;2009年
3 林偉;悖論探究[D];復旦大學;2009年
4 孫華程;言說的邏輯與沉默之域[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晉紅;語義悖論研究述評[D];西南大學;2007年
6 賈國恒;盧卡西維茨多值邏輯及其與一些邏輯的比較[D];河南大學;2003年
7 季方舟;大衛(wèi)—劉易斯的反事實條件句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鄭允;試析弗雷格的概念論與意義理論[D];河南大學;2003年
9 孫維浠;論語境與語用推理[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戴寧淑;預設(shè)、語義蘊涵及其鑒別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76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27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