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邏輯論文 >

現(xiàn)代模態(tài)邏輯對必然性的刻畫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01:03

  本文選題:必然性 + 可能性 ; 參考:《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


【摘要】: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就有關于必然性的討論,其后的麥加拉和斯多葛學派,甚至用時態(tài)的觀點來解釋必然性。而萊布尼茨則建立了初步的可能世界理論,也區(qū)分了必然命題和偶然命題。但對必然性刻畫最清楚的,還是現(xiàn)代模態(tài)邏輯,尤其是可能世界語義學。由各個模態(tài)邏輯公理系統(tǒng),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對必然性的不同刻畫,甚至由K和D系統(tǒng),我們還可以對必然性進行分層次的理解,這是其他任何一種解讀方式所達不到的。如果說,對后面幾個刻畫不同必然性的公理模式比較缺乏直觀上的理解,那么可能世界語義學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必然性的形象而直觀的工具:將對必然性的不同理解轉化為對不同物理空間的描述。
[Abstract]:Since Aristotle, there has been a discussion of inevitability, followed by Mcgarrah and stoicism, even to explain necessity from a temporal point of view. Leibniz, on the other hand, established the theory of the possible world and distinguished the necessary proposition from the accidental proposition. But it is modern modal logic, especially possible world semantics, that characterizes inevitability most clearly. From each modal logic axiom system, we can clearly se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zations of inevitability, even by K and D systems, we can also understand inevitability in different levels, which can not be achieved by any other way of interpretation. If there is a lack of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ter axiomatic models that depict different inevitability, So perhaps world semantics provides us with a visual and intuitive tool to understand inevitability: to translat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inevitability into descriptions of different physical space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81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力鋒;專名的新指稱理論——對歷史因果理論的挑戰(zhàn)及修正[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徐長福;論馬克思人論中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的內在沖突(上)[J];河北學刊;2004年01期

3 陳金美;知識的哲學闡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5期

4 毛崇杰;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楊世宏,劉冠軍;本質層次性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意義[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溫華;歸納邏輯與認識論[J];江漢論壇;2002年12期

7 滕定明;論亞里士多德邏輯的起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8 滕定明;亞里士多德關于命題主詞的邏輯分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崔清田;墨家邏輯與亞里士多德邏輯的比較研究[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10 周安華;論作為審美對象的電視廣告藝術[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寇鵬程;作為審美范式的古典、浪漫與現(xiàn)代的概念[D];復旦大學;2004年

2 寇愛林;心向上帝的旅程[D];復旦大學;2005年

3 袁先來;德里達詩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周峗;“應當”的法哲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6年

5 王濤;朝向善:對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論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于建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文明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7 周國文;刑罰的界限[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8 華霞虹;消融與轉變[D];同濟大學;2007年

9 唐英;消費時代電視廣告審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10 杜建國;語言、意向與存在[D];山西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國鋒;D·劉易斯的可能世界理論——模態(tài)實在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石艷艷;莊子思想的美育意義及其當代價值[D];揚州大學;2002年

3 唐玉斌;本質主義和必然性問題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周華;論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戰(zhàn)榮軍;洛克知識理論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洪穎;論辯的邏輯分析[D];西南大學;2006年

7 許智平;偵查假設與可能世界理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8 息國營;亞里士多德的生成觀[D];四川大學;2006年

9 盧劍平;人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南萍;論“孔顏樂處”的精神境界[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開娟;高華;;歸納推理論斷力度研究綜述[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孔紅;;邏輯真理與分析性、必然性[A];2001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1年

2 劉明明;;推類的邏輯性質——基于“類同理同”觀念的分析[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孫利天;一切科學都是應用邏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赫英;科學思維之比較思維[N];大眾科技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聶大海;語言指稱的同一性與必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何雄就;“偶然”邏輯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劉純;由因明譜系看其思想演變[D];燕山大學;2010年

3 張雨;蒯因邏輯真理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4 陽細;類比推理探析[D];河南大學;2010年

5 白瑋;可能世界視域下的本質主義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0637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0637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16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