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邏輯、非形式邏輯、論證理論
本文選題:論證邏輯 + 非形式邏輯; 參考:《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年03期
【摘要】:非形式邏輯在中國學界遭遇了"論證邏輯"的概論混淆甚至術(shù)語轉(zhuǎn)換。這一不必要的轉(zhuǎn)換不但拋卻了已然辯護的"非形式"標識,而且還挑開了論證理論中證成"邏輯學"品性的難題。同時,"論證邏輯"只有解讀為"論證理論"才具有合理性,但論證理論與非形式邏輯仍不對等而是有種屬之別。
[Abstract]:Non-formal logic has encountered the confusion of generalizations and even the change of terminology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This unnecessary transformation not only gives up the "non-formal" mark that has been defended, but also opens up the problem of proving the character of "logic" in the theory of argumentation. At the same time, "argumentation logic" can only be interpreted as "argumentation theory" is reasonable, but argumentation theory and non-formal logic are not equal but belong to different species.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哲學系
【分類號】:B81-0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武宏志;;《法律論證原理》再批評[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2 武宏志;;掀起大學邏輯學教學改革的第二次浪潮[J];河池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周云之;《墨經(jīng)》邏輯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形式邏輯的杰出代表——評所謂“論辯邏輯”、“非形式邏輯”和“前形式邏輯”說[J];孔子研究;1992年02期
4 武宏志,劉春杰;“非形式邏輯”的概念及其義理[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阮松;;第二講 論證的評估——比爾茲利圖[J];邏輯與語言學習;1991年05期
6 謝耘;;論證,論辯,爭論——當代論證理論視域中論證概念的雙重維度解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素敏;試析形式理性與辯證理性之關(guān)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2 沈躍春;;金岳霖的悖論觀及其啟示[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3 陳波;;語句的真、真的語句、真的理論體系——“truth”的三重含義辨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4 李巍;;《公孫龍子·指物論》之“指”——從系動詞的觀點看[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劉明明;;推類邏輯:中國古代邏輯的原型(上)[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3期
6 張四化;張學立;;淺議孔子邏輯思想的中庸基礎[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05期
7 王東浩;張學立;;專名有無內(nèi)涵考[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戚金霞;;高校邏輯學教學改革探微[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12期
9 馬賽;;淺析韓非的名實觀[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10 顏中軍;;從相干邏輯看邏輯的可修正性[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柯華慶;;法律經(jīng)濟學的思維方式[A];2005年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武宏志;;法律邏輯和論證邏輯[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3 胡澤洪;;“真”的邏輯哲學省察[A];2007年現(xiàn)代邏輯與邏輯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邦凡;高鵬;;論《呂氏春秋》中的悖論思想[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劉邦凡;李春穎;;論鄧析的“兩可”之說[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劉邦凡;張涵辭;;論孔子的正名思想與組織治理[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劉邦凡;張歡;;劉邦凡 張歡:《墨經(jīng)》論“推”[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8 劉邦凡;朱玲;;論玄奘的因明學貢獻及啟示[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劉邦凡;張翠;;論墨家的類邏輯[A];“科學發(fā)展觀與建設沿海強省學術(shù)研討會暨河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曉翔;漢傳因明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棟豪;中國邏輯史方法論在近代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4 趙海云;房產(chǎn)面積識別技術(shù)與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5 聶大海;語言指稱的同一性與必然性[D];吉林大學;2011年
6 奚穎瑞;從“算術(shù)哲學”到“邏輯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劉張華;大衛(wèi)·劉易斯模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周強;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歷時及跨文化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浩;法律體系的自治性[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10 王亞南;分析實證語境下反壟斷復合法律關(guān)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磊;馬克思的邏輯范疇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麻鶴騰;可能世界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D];河南大學;2011年
3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國邏輯史研究試析[D];河南大學;2011年
4 王春麗;試論法律應用中推理的可廢止性[D];西南大學;2011年
5 王宏光;《淮南子》邏輯思想探賾[D];南京大學;2011年
6 馬學梅;比喻推理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俊峰;新論題學法學方法及其應用[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8 張翠;類邏輯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9 李國浩;蒯因本體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10 王建江;奎因邏輯真理理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馬永俠;“針對人的”論證與“人身攻擊”謬誤[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2 李延梅,武宏志;非形式邏輯或論證邏輯:解釋論證的策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武宏志;關(guān)于批評性論辯文獻翻譯的若干問題——與張樹學先生商討[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1期
4 陳克守;三大古典邏輯論辯理論比較[J];齊魯學刊;1997年01期
5 谷振詣;“論辯術(shù)”與希臘邏輯的傳統(tǒng)[J];求是學刊;2000年06期
6 武宏志,丁煌;非形式邏輯論[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延梅,武宏志;非形式邏輯或論證邏輯:解釋論證的策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2 武宏志;“非形式邏輯”與“論證邏輯”——兼評劉春杰的《論證邏輯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謝耘;;作為程序與屬性的論辯術(shù)——析當代論證理論中“論辯術(shù)”視角的差異解讀[J];邏輯學研究;2010年04期
4 王左立;;非形式邏輯——一個新的邏輯學分支[J];思維與智慧;1990年01期
5 李卒;;略論“轉(zhuǎn)移論題”謬誤[J];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周云之;《墨經(jīng)》邏輯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形式邏輯的杰出代表——評所謂“論辯邏輯”、“非形式邏輯”和“前形式邏輯”說[J];孔子研究;1992年02期
7 樊明明;修辭論辯與非形式邏輯[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趙繼倫;《墨辯》是中國古典的非形式邏輯[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6期
9 崔清田,王左立;非形式邏輯與批判性思維[J];社會科學輯刊;2002年04期
10 崔清田;非形式邏輯與批判性思維[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武宏志;;法律邏輯和論證邏輯[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2 關(guān)老健;陳觀瑜;;試論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yǎng)[A];法律邏輯與法學教育——第十五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郭芙蓉;;傳統(tǒng)邏輯教學中的旁征博引[A];2001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1年
4 黃展驥;;批判西方的“歧義謬誤”——評布萊克、柯皮、巴克爾、唐斯的觀點[A];2001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1年
5 武宏志;;外國大學邏輯課程的設置及其啟示[A];2001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1年
6 陳慕澤;;批判性思維與邏輯的非形式轉(zhuǎn)向[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7 黃國芳;汪學明;;從制約邏輯到法律推理的思考[A];貴州制約邏輯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暨首屆全國性邏輯系統(tǒng)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傳新;;法律邏輯研究的三個緯度[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靜煥;;論題學法學的邏輯學反思[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10 周云之;;“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嗎?[A];因明新探——首屆因明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安東尼·布萊爾 拉爾夫·約翰遜 漢斯·漢森 克里斯托弗·廷代爾《非形式邏輯》編輯部,焦兵/譯;《非形式邏輯》雜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陳慕澤;非形式邏輯和批判性思維[N];光明日報;2002年
3 廖建軍(湖南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學術(shù)書提價違背文化發(fā)展的邏輯嗎?[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4 孫立平;分歧還是共識?(上)[N];經(jīng)濟觀察報;2004年
5 陳波;邏輯學的2005年[N];光明日報;2006年
6 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 熊明輝;邏輯與認知[N];社會科學報;2002年
7 武夷山;科研誠信面面觀[N];科技日報;2006年
8 唐俊;排隊,一個必須辨證的公平隱喻[N];法制日報;2007年
9 最高人民法院 方文軍;刑事違法性的判斷邏輯[N];人民法院報;2008年
10 孫立平;利益時代的思維[N];經(jīng)濟觀察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焦寶乾;法律論證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周強;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歷時及跨文化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亞南;分析實證語境下反壟斷復合法律關(guān)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耘;論證概念的理論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廖琳;非形式邏輯若干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3 楊冠祥;法律邏輯研究的新視角[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4 應騰;辯論的邏輯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5 王啟;《戰(zhàn)國策》中論辯說服的邏輯分析[D];河南大學;2009年
6 莫日根巴圖;批判性思維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7 洪穎;論辯的邏輯分析[D];西南大學;2006年
8 李會芬;法律邏輯:應用邏輯的一種[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李牡瓊;兩漢邏輯思想探析[D];西南大學;2007年
10 趙偉;國際體系與國際行為體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568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956893.html